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寒门之士[科举](110)+番外
作者:远上天山 阅读记录
下河村中夜晚亮起的烛火,清晨的第一抹光线。
以及决定走科举之途的坚定与迷惘。
从十三岁到二十一岁,幼苗终于长成了大树。
柳贺也很难再保持从容,只觉此刻心中翻腾着无数思绪,让他很
难平静下来,整个人仿佛沸腾了一般。
读书八年,说艰辛也有,说煎熬也有,但都比不过这一刻上榜的喜悦。
仔细回忆,自县试时起,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极为顺畅,从未品尝过落榜的艰辛,他以最认真的心情读书,书本便以最好的名次回报于他。
更早一些,在通济社学读书时,他便一直在受到他人的帮助。
“贺哥,你中会元了!”
纪文选高兴到把柳贺的小名叫了出来,眼眸亮晶晶的,让柳贺无法忽视。
而冷静如施允也是眼眶发红,他此次会试虽然落了榜,但亲眼见到柳贺上榜,他心中也有无限欢悦。
“恭喜。”
柳贺却朝他深深施了一礼:“我先你一步考中,三年之后,我在京中等你的好消息。”
“那是自然。”施允与他碰了碰拳,“岂能让你事事在先?”
镇江会馆内,众士子纷纷向柳贺送上祝贺:“泽远兄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当真替我镇江士子扬名!”
“此时不该称泽远兄了,该叫柳会元才对!”
“柳会元文名惊天下,这个会元你是名副其实!”
“这会元身份泽远兄你配得上!”
“金銮殿上再捧个状元回来!”
会馆掌柜没料到柳贺竟中了会元,自大明朝开国二百年以来,镇江府也未曾出过一个会元!
他心下不由遗憾,自己鞭炮着实买得小了些,已经配不上会元郎的身份了。
然而此刻已经不需要掌柜操心了,镇江会馆外的空地上,庆贺的鞭炮声是这一日中最响亮的。
而随着鞭炮声消失,镇江府柳贺乃是这一科会元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各处会馆的士子也得知了消息。
“会元是镇江柳泽远?”
“这柳泽远的文章我读过,乡试文章已是锦绣,不知会试文章又当如何出色?”
对柳贺来说,今日的确难忘,苦读数年的梦想一朝终于能够实现,他觉得自己整个人似乎夹在梦幻与现实的缝隙之中,许久都难以清醒。
但梦想成真的滋味当真是极其美妙,只要享受过一次便再难以忘怀。
揭榜的这一晚,柳贺难得失眠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中不由想起远在镇江府的母亲与妻子。
若是自己中了会元的消息叫她们知晓,她们应当是十分高兴的吧?
第83章 会试后
柳贺中了会元,一贯冷清的镇江会馆变得格外热闹,到了傍晚时,会馆外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各地会馆的士子都前来一睹新会元的风采。
“弘治时戒庵公会试亚元,殿试探花,当时情景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这一晚,整个京城的士子都听说了柳贺的名字。
唐鹤征、姜士昌等与柳贺相熟的士子也在第一时间赶到镇江会馆,为柳贺送上祝贺。
姜士昌此次会试失利,未能争得一个进士名额,但他眼下年方十八,区区一次失利倒也算不得什么。
“泽远兄,殿试后怎么也得在柳泉居给我们摆上一桌。”
柳贺笑道:“诸位仁兄,柳泉居的大席在下未必摆得起,便宜坊的烤鸭倒是管够。”
“不行不行。”唐鹤征起哄道,“江南的鸭子我等难道没吃够,非得来京城吃鸭子不成?”
此次会元出自南直隶,这是继嘉靖四十一年之后时隔九年的又一个南直隶的会元,上一科会元田一儁是福建人,上上科会元陈栋则是浙江人,柳贺此次夺了会元,南直士子皆是与有荣焉。
柳贺今日迎了一波又一波的士子,脸都笑到快僵了,而除了士子外,京城本地的富商、豪绅等都下了帖子拜会,送上贺礼,更有人很直白地问柳贺:“会元郎缺钱否?”
柳贺:“……”
缺钱,很缺,不管在什么朝代都缺。
和历朝历代一样,京城居大不易,像柳贺这样会试上榜的,殿试过了之后便是进士了,毕竟殿试只排名不黜落,堪称大明王朝对士子最为友好的考试,然而在通过殿试之前,士子进京赶考的路费、住宿费,到京之后与同榜士子郊游的花费……对家境清寒的士子来说,开支可谓不小。
何况中了进士不代表就能大富大贵了,若是外放到地方,至少是个百里侯,这儿刮刮那儿刮刮,自己的钱包是填满了,老百姓的日子想过下去就不容易了。若是在京当了京官,要么在翰林院当清贵的翰林,要么在六部当个主事之类,靠薪水弥补科试中的花销还是有些难度的。
大明朝还有进士观政制度,也就是说,新科进士进士及第之后并不立刻授官,而是先到六部九卿衙门实习政事,表现出众的就能留在京中,若是既无后台科第甲次又不高,那只能备上马慢悠悠地离开京城。
因而就滋生了一批暂时缓解新科进士经济压力的商人,他们想办法抱上某位进士的大腿,就急救难,日后对方功成名就了便是回报之时。
柳贺自身虽然不富,但很遗憾,他有一位有钱的娘子。
自成婚后,柳贺并未花过岳父家一分钱银子,他开销一向小,平日也只闷头在家读书,并没有特别烧钱的喜好。
但与杨家的结亲的确让柳贺多了一份底气,有岳父在,他在金钱上就可以不那么急迫。
从某种程度上说,柳贺也是大明凤凰男一枚了。
柳贺原以为,想“白送”钱这种行为已经足够夸张了,竟还有人来问柳贺是否婚配,柳贺回答已娶妻之后,对方丝毫不意外,又说何方有位美娇娘,若是会元郎愿意,可领回家去等等。
柳贺请他滚。
应天乡试时柳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人情的冷暖,然而会试比之乡试有过之而无不及,前来拜访柳贺的人几乎要将镇江会馆的门踏破。
柳贺的老乡曹慎也在这时向通过会试的柳贺、荆光裕及杨维新发来了贺贴,邀他们上门一叙。
……
柳贺这一晚忙个不停,约莫到了凌晨才合眼,第二日醒来时,他眼中已布满了血丝,好在中会试的兴奋之情盖过了困意,柳贺精神还算不错。
放榜后第二日,
一榜的四百贡士便要前去拜会座师与房师。
何为座师?即会试的主考官。
主考官在会试中取了某位士子,士子自然要尊其为师,放眼整个大明一朝,座师的受敬仰程度要超过蒙师、馆师,在部分士子心目中,座师的地位甚至要高于业师。
最重要的理由当然是业师官大。
会试主考通常由阁臣担任,权高势大,纵然主考自身对某位士子毫无印象,但士子外放时却常常要扯扯座师的虎皮拉大旗。
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也与这种座师门生关系息息相关,门生不可以违逆座主,否则将为士林所不耻。
乌程董份为官时攀附严嵩,归乡后为祸乡里数年,名声可谓极坏,但其去世后,墓志铭却由申时行、王锡爵与朱国祯三人所写,这三人都在万历年间任内阁首辅,权势可谓赫赫,但董份在嘉靖四十一年会试中担任副主考,当时的主考是青词宰相袁炜,申时行与王锡爵皆是嘉靖四十一年参加的会试,董份便是他们的座师之一。
上一篇: 朕有耳疾
下一篇: 一代灵厨在六零年代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