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门之士[科举](302)+番外

监生闹事,倒霉的绝对不是柳贺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闲居官员,许国这南监祭酒先跑不掉。

这事了了,柳贺才收到来自京城的消息,说潘晟乞休归乡了。

柳贺:“……”

潘晟在礼部尚书位置上兢兢业业,柳贺从未听他表露过归乡之意。

他刚收到京城来信,王锡爵又至太仓来信,建议柳贺把握好时机。

柳贺眯起眼睛。

礼部尚书之位……恐怕不会轻易到手。

九卿官员中,礼部尚书之尊贵是独一份的,纵然吏部尚书权势威赫,可礼臣能入阁,这才是最紧要的。

但他如今在镇江,京城如何他也插不上手,何况礼部尚书的位置虽空了出来,张居正给他的信中却未提到这一点。

若是在京城,风向如何他还能把握,此时在镇江,诸事他都无能为力。

柳贺想想也就淡然了。

他刚回镇江府时的确纠结过一段,为张居正归政与否,为自己入阁与否,可一年过去,他渐渐习惯了如今平静的生活,倒是有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定了。

……

京城,内阁。

文渊阁中,阁臣手中已经有了吏部推选的堪任礼部尚书的名单。

按一贯的规矩,礼部尚书通常自礼部左、右侍郎中选用,几乎都出自翰林官,但到了万历八年,可选的官员数量实在是有限。

只能说,时机不巧。

隆庆年时任过礼部尚书的,陆树声、万士和都已年老,张瀚是被弹劾走的,汪镗已经六十七虽,也上疏称自己年老体衰,无力再任礼臣。

而嘉靖三十年以后的进士,资历符合的,三十二年的张四维与马自强都已入阁,这一榜一甲运气皆是不好。

而到了嘉靖三十五年这一榜,诸大绶、陶大临皆已过世,两人都任过礼部侍郎,若还在世,任礼部尚书倒是十分符合。

嘉靖三十八年这一榜,丁士美已过世,林士章任过国子监祭酒,资格倒是足够,但他不被张居正所喜,本人也并不愿争。

接下来便是嘉靖四十一年,一甲三人中,申时行、王锡爵及余有丁皆是能臣,但王锡爵未在礼部任过职,余有丁才刚升礼部左侍郎。

仔细数数,翰林掌院万历年间更换实在频繁,以致礼臣缺额。

张居正拿着吏部尚书王国光送至的推选名单:“子维,汝默,你二人也来看一看。”

张居正问:“你二人觉得如何?”

张四维及申时行心中有许多想法,口中却道:“全凭元辅定夺,这三人资历

、名声及功绩都是足够的。”

名单上一共三人,柳贺、余有丁和林士章。

吏部送至的名单也有门路在——名单从上往下,便代表着吏部推选的力度,这三人之中,吏部首推柳贺,次推余有丁,林士章纯粹是陪跑。

这倒和当初推礼部右侍郎时不同。

张四维猜,张居正此时全无顾忌,一门心思推自己的门生上位。

张四维心中不由想,柳贺刚入官场时,他已是吏部侍郎,如今不过短短九年,柳贺竟在会推礼部尚书的名单之中。

若此次真叫柳贺中选,三十岁的礼部尚书、二品大员……恐怕是大明朝头一位。

但即便张居正与王国光力推柳贺上位,九卿官员当真会选出一位如此年轻的礼部尚书?

会推就在几日后,柳贺人不在京城,此次会推于他并不公平。

这份名单并不是秘密,内阁这边收到了,九卿衙门的主官也明白,此次会推部臣,就将在柳贺和余有丁之间展开。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事关二人谁先入阁。

“张相若愿归政,柳贺这礼部尚书恐怕已稳了。”

……

无论京中官员是何想法,会推那日终是到了,京中三品以上官员皆是到场,詹事府詹事虽为四品,却仍有列席的资格,詹事府毕竟是太子属官,眼下天子还没有太子,但詹事府地位仍是超然。

次辅张四维讲明规矩后,仍由吏部官员记录,吏部文选司郎中已不是郑汝璧,郑汝璧外放任参议去了。

官员选了何人,便圈出何人的名姓。

半刻钟不到,文选司郎中手中已有了一叠帖子。

文选司郎中念票,一旁的吏部侍郎则在人选下方圈圈画画。

这令众人回想起会推礼部右侍郎的情景。

九卿官员一年经历会推也有几回,然而当年柳贺与吕旻相争,吏部将吕旻列为正推,柳贺则为陪推,但到最后,却是柳贺这个陪推胜过了吕旻。

这次又是如何?

只见桌案一张大纸上,最上叠的帖子已被记下,其中柳贺已获十票,余有丁所获票数只有他的一半。

阁中静寂无声,柳贺姓名后方,“正”字依旧在不断增加。

刑部尚书严清轻轻叩着桌案,他心中清楚,柳贺是张居正属意的人选,他一向不盲从张居正,然而此次,他依旧选了柳贺。

倒非余有丁资历不足,或是本事不够,但余有丁是个和软的好人,他任礼部左侍郎时,礼部的景象与柳贺分管仪制、主客二司时完全不同。

又过了片刻,那桌案大纸上字迹越来越清晰,不需细看也知柳贺票数在余有丁之上——“正”字的多少,轻轻一瞥便能看出。

众官员心中不禁想,柳贺此次胜过余有丁,究竟是张居正力推之故,还是他名望已经至此?

若是前者,倒也可以理解,若为后者,那柳贺着实不可小觑。

吏部尚书王国光道:“此次推选礼部尚书,正推柳贺、陪推余有丁,名单已定下。”

官员们将视线投向三位阁臣,张居正、张四维与申时行神色与往常并无不同,众人心道,张居正或许愿将柳贺推为礼部尚书,另两人恐怕不愿。

不管如何,柳贺在高启愚一事上可没给过申时行面子。

众人皆知柳贺和罗万化私交甚笃,高启愚任应天乡试主考本就是抢了罗万化的机会,若是他老老实实出题便也罢了,偏偏出了一道含糊不清的题,令得天子与张居正面上都不好看。

天子与张居正的关系如今已越来越敏感,若是罗万化为主考,此事必然不会发生。

正推、陪推已出,在场三品以上官员都没有意见,吏部便要将这份名单

报予天子,王国光人还未出,便听考功司郎中至他面前,在他耳边附耳说了几句,王国光立刻愣住了:“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考功司郎中十分笃定。

半晌,王国光转过身,对在场官员道:“左宗伯道,他不愿与柳泽远相争,故而退出。”

便是余有丁票数落后于柳贺时,众官员都没有如此惊诧。

票数才刚刚算出,文渊阁中大门紧闭,不会有人到余有丁面前报信,何况礼部距离文渊阁还有一段路程,余有丁主动来文渊阁时,众人不过才开始投票罢了。

这意味着,余有丁一开始便存了退的心思。

可他愿退却不意味着只退一步,而是他乐于叫柳贺为他的上官。

余有丁中进士比柳贺早了两科,在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中,他虽不如申时行、王锡爵两位同年出彩,却也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