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门之士[科举](367)+番外

作者:远上天山 阅读记录

虽年少时父亲就已过世,但母亲待他一心一意,以瘦弱的身躯照顾他长大。

之后他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无论是在读书时还是在官场上,还结识了许多知交好友。

柳贺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只要有人在支撑着他,那么他一定会努力坚持下去。

他这一生是没有遗憾的。

每一件事,他都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到。

无论是对张居正,对天子,对家人,他都全心全意。

他从未想过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得到的远比他想象中要多得多。

柳贺倒是比万历多活了不少年,新帝即位之后仍请他回朝堂,柳贺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

柳贺,字泽远,丹徒人,隆庆五年进士,万历八年任礼部尚书,时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柳贺受知居正,却不事事依从居正。

万历十年,居正卒,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柄政,张四维因言官劾去,时行为首辅,帝欲罪居正,贺力争之。

贺既在阁,每遇议事,必秉公执法,不抗不随,其为阁臣时,开海禁、定储位、清贪腐、平叛乱,上甚信之。

二十年,贺为首辅,王锡爵为次辅,贺与锡爵数年无相争,以社稷为己任,阁部同心,四野平定,百姓安居,贺居功甚伟。

二十八年,贺上乞休疏,帝一再挽留,贺辞相归乡,乡居数年,百姓皆称其贤。

泰昌三年,贺年七十四,帝仍谴人问之,至夏卒,帝大恸,辍朝一日,诏祭九坛,谥文贞。

第276章 番外十二 儿女

在妙妙十五岁这一年, 她忽然告诉柳贺和杨尧,她不想嫁人成亲,只想一辈子陪着父母。

在柳贺生活的现代, 女孩子作出这种选择毫不令人意外, 但在大明朝, 成婚生子似乎是女孩子唯一的归宿。

纪娘子不免忧心起了妙妙的将来。

纪娘子十分疼妙妙, 柳贺岳父岳母也是,妙妙小时候皮一些,纪娘子和岳父岳母都一直宠着, 不太愿意责备她。

听了妙妙的话,岳父岳母神色颇为淡然。

他们只有杨尧一个女儿,妙妙是杨尧的长女,他们自然希望妙妙过得自在顺遂些。

妙妙毕竟还有知儿一个兄弟,当年若非柳贺这个女婿方方面面都不错,他们也不是没考虑过养杨尧到老。

只是女子独身一人在这世间,父母难免会担忧。

柳贺此时已任了内阁次辅有几年,每日阁事繁忙, 可他依旧抽出空和妙妙好好聊了聊。

妙妙长成时,柳贺从不拘着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切由着她性子来, 故而妙妙和他其实有些像,对刺绣持家毫无兴致, 反倒爱读《育言报》, 喜欢琢磨一些小工具。

柳贺告诉妙妙:“不管妙妙选了什么,爹都愿意助你一臂之力,但你也要先想好了你爱做什么, 能做什么。”

成婚不成婚,那是妙妙的自由,柳贺虽然是她的父亲,然而妙妙的人生仍该由她自己走下去,而不该由柳贺来决定。

妙妙思虑的时间颇长,大约也是听出了柳贺话语中郑重其事的意味,过了数日,她方才找到柳贺,说自己对农事和水利很感兴趣。

为了佐证自己之言,妙妙特意带了一个小水车给柳贺看,水车是竹制的,除了大小只够摆在桌上看之外,其余功能一应俱全,柳贺见了也十分惊讶:“这都是你自己做的?”

妙妙点着头。

柳贺不知她还有这方面的才能,追问道:“你还会些什么?都给爹看一看。”

妙妙便变戏法似地摸出了数个小玩意儿,都属于模型的范畴,但是其中的原理她应当已经摸透了。

柳贺也不由啧啧称奇:“你是如何会的?”

妙妙道:“爹你书房里的书我都看了,外祖父每月也会到书肆替我买书,他知晓我喜欢这个,街上若有这些小玩意,外祖父都会买来给我。”

杨乡绅对孙辈的爱很直接,就是给孩子花钱,他原先身家就很丰厚,柳贺与杨尧刚来京城时,杨乡绅一直支援着他们,之后随着柳贺官越做越大,杨乡绅有钱也没处花,便都花在了妙妙和知儿身上。

为了让妙妙学得尽兴,杨乡绅甚至请了工部的工匠帮忙指点妙妙,因而在柳贺不知不觉间,妙妙的制作水平不断攀升。

柳贺道:“你既然想做,爹自然会支持你。”

何况农事水利之事女子也非不能做,只是高门大户家的女子约束会更多些,若在普通人家,饭都未必能吃饱,女子也是要下地干活的。

这件事起初自然是有些难的,柳贺先将妙妙做出的成品拿出去推销,官员及工匠们都承认她的资质,但知晓妙妙是女子后,这些人态度却为之一转。

妙妙想做什么,柳贺一开始是秉持随她乐意的态度,他不反对,只看妙妙能做到哪一步,但见到这些官员、工匠对女子态度如此不屑,柳贺反倒有些怒了。

故而他便开始为妙妙争取。

自开海以后,沿海各府也有女子在外经商、织布的,川军中亦有女将,为何朝廷一面拿着女子辛劳挣得的银子,一面又对女子不屑一顾呢?

正如一些官员,一面与教坊司的歌女吟诗作对,感慨其身世凄凉,一面却又花着教坊司女子挣的血汗钱。

柳贺入阁后,便联合礼部尚书余有丁一道,将教坊司给关了。

以前礼部是个穷衙门,教坊司是其营收的重要来源,可《育言报》经营之后,礼部的日子便渐渐好过了起来。

在柳贺看来,朝廷着实不需要官办/妓/院,这些女子的经历已十分悲惨,朝廷纵然不能护住她们,也不必在她们身上吸血。

为妙妙争取的过程可谓十分艰难,总结起来,就是柳三元大战老学究,好在朝堂上愿意为柳贺助阵的官员也有许多,众人一道尽力,为妙妙将在工部的职务定了下来。

只是妙妙并不能常去工部坐堂,平日还是常与工匠们待在一块钻研。

妙妙道:“这正合我意,爹,我可不乐意去衙门里值堂。”

妙妙心中很清楚,柳贺为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原先她说自己不成婚不嫁人时,本以为爹娘会责怪会埋怨,可她爹不仅没怪她,还在朝堂上和人交锋。

妙妙之所以会知道得那么清楚,是因为她在《育言报》上都看到了。

因而她得了职务后,便更为专注地投身于农田水利事,男子能做的事她要做,男子不能做的事她也要做,无论如何,她不能叫自家爹爹丢脸。

谁说女子不如男?

既然她有喜好,也愿意投入其中,她便不能够比任何人差。

到后来,柳贺致仕返乡,妙妙不好一个人留在京城,但即便她在家乡,她仍辛苦钻研,为百姓制造了许多利于农事、节水、省力的工具。

据万历年间的记载,柳贺之女柳妙虽未登上明史正传,却也是大明朝有名的奇女子,她终生未婚,以女子之身致力于钻研农具,她发明的“节水神器”比西方早了几百年,时至今日,在西北等地仍被使用。

……

知儿小时候比妙妙要乖一些。

或许是妙妙这个姐姐成日大大咧咧的缘故,知儿的性子便有些羞怯,不莽撞,家门口若来了野猫,知儿也不会如妙妙一般直接扑上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试探再试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