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真正的买啥啥涨价的层次还差得远呢,也就这样的小商人欺负欺负你。”
“我知道他们是故意联合起来涨价的,供不应求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他们真的货源紧张供不应求,考虑到我这是长期大主顾,为了日后生意一如既往,哪怕话风里透露一两句跟他们上级货源拉个线或者跟同行调个货呢?我们的副手在他们各家的铺子里谈生意,伙计没权就算了,掌柜的总能做点主,可那些掌柜的有谁透露过吗?”
“没有,无人透露过。”
“诶,那不就结了,供不应求是假,看我们买得多故意涨价是真,他们既然不想再做我们的回头客生意,那我们也别热脸贴人家冷屁股,把他们列入黑名单就是了。”
“好。”
“一般的建材我们自己能搞,千荷境能腾出地方烧水泥不?工场那边直接用水泥建房吧,县里的铺子麻烦点,街坊四邻都看着,还是要用传统材料。”
“让贾家村在南阳县找一找,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建材商人,总不至于各县商人全部联合起来,我们买什么就涨价什么。”
“好,那就在南阳县发展一下新的合作商户,贾家村只在南阳县郊占了一处地盘,正好借此机会让他们把名声在整个县里好好扩一扩。”
“好的。”
第819章 柏擎很无语(四)
纺织工场那边的地基也是刚完成,说了要赶在柏擎回来前弄完就真弄完了,不过主要也是因为建工场不复杂,因为是水力工场,建一层就够了,就算建个二层那二楼也是当办公室,房子不高自然地基就不深,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方面,十来天的时间尽够了。
本来祁可还想着地基弄完了,那遮掩旁人窥探的帆布围挡就能撤了,但现在又出了建材的问题,工场改用水泥建造,那这帆布围挡就不撤了,继续遮着,安全又挡尘。
有了新的章程,照临就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祁可也继续埋头改稿,等掌灯时分才放下笔休息一下,然后带着回来的动物们回千荷境吃饭休息。
第二天傍晚,县里贾记船行的伙计把祁可的自辩书投递到军驿,关城门前这封信就摆在了柏擎的案头,父子俩一起看。
白天时,衙门在得知柏擎回来后果然发难,县尊写了信来告状,不知道是不是知道大将军没走,所以信中措词还算平和,没有居高临下的痛斥,也没有文人擅长的骂人不吐脏字的辞藻。
柏大将军已经认定本地县尊失职,对信中内容自然是嗤之以鼻,这会儿看到祁可数字清晰条理分明的自辩书,连声叫好。
柏擎直瞪眼,“她才在县里开了多久的铺子,居然有这么详实的数字。”
“她又不是突然开铺子的,开铺子前就一直在跟县里做生意,这些数字只要有心观察,基本上多少都心中有数,只是祁可第一个整理出来了而已。”柏大将军看得清楚,这些数字确实不涉及任何机密,有心观察街面上每天的人流变化都能有个粗略的结论。
“祁可还真是对数字有天分。”
“生意人对数字大都敏感,做东家的总要会看账本,不然不就容易被账房和掌柜的蒙骗?久而久之自然就练出来了。明天你拿这个去给我们尊贵的县尊大人看看,在他治下这一年,东临县是个什么样子,请他拨冗解释解释,他要是解释不清就请朝廷定夺。”柏大将军对儿子面授机宜。
柏擎想到军政之间的嘴皮官司就头疼,但这就是日常事务的一部分,不为一点事吵架双方都觉得不舒服,祁可还送个事实证据俱全的大把柄给地方,当然,她也给了军方同样的事实证据俱全的把柄。
“她挺公平的,一边送一个,看哪边能赢。”
“你要是有她这脑子,我就不担心你了。”
“我有什么好担心的?”柏擎不服气地撇嘴。
“军队跟地方吵架,你没多少经验,容易上地方的当、中他们的圈套,当兵的跟文官玩脑浆真没几个玩得过的。”
“没事嘛,既然祁可这么厉害,那我就让她代劳嘛,在幕后给我出主意,我记她的功。”
柏大将军直觉上觉得祁可并不在乎这种功劳,但想想儿子的说法也不算错,柏家军以前能存在至今,除了士兵敢于奋勇杀敌,在军户中不拘一格提拔出来的能人也是功不可没,上下一心才有如今的柏家军。
“行吧,你要是觉得祁可堪用,那就作为能人好好培养,照能人的标准记功,该给的都给上。”
“那是自然。”
祁可给了很好的反击方向,柏大将军不再担心自己儿子,加之出来已久,决定明天启程返回东安府,东临县的军政斗争自是由他们自己处理。
第820章 陆陆续续忙(一)
照临在县里放了那么多副手,基本上柏家军和衙门里头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她愿意,都能事无巨细地上报给她。
所以照临很快就得知柏擎拿着祁可给的自辩书还击县尊的斥责了。
那些数字都是真实的,照临的骄傲让她根本不屑在这种事情上作假,所以衙门的坚决否认和不认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嘴皮官司双方有得打,照临和祁可都没有继续关注后续的兴趣,她俩都忙着呢。
祁可把猪刨根的种植方法改出了第一稿,让女仆以她的笔迹抄了两份,然后分别送给两位村长审阅,看看他们俩是否有什么修改意见。
两位村长收到稿子自然是又惊又喜,谁都知道这种植方法的重要性,一旦在全村推开,明年就能吃饱肚子了。
但惊喜之后,两位村长和家人在阅稿时却困难重重。
祁可自认为她这一稿已经是往文盲能接受的浅显易懂的层次改了,但三四天后二位村长看完了几万字的手稿,联袂上门来请教了一大堆的问题。
那些有助精准描述实在不能改的专业词汇也就罢了,行文的句子也好多看不懂,而他俩能做村长已是村里有文化的人了。
好在祁可对这一情况已有准备,她也备着一份干净的稿子,用红笔把二位村长提出的问题都写在稿子上,以便改第二稿。
两位村长在祁可这里坐了整整一天,晚饭前才心满意足地带着各自的稿子回家去了,但这消息这一天却是在村里传开了,人人都知道祁可在写猪刨根的种植方法,祁庄进不去,好多人就在外面等村长,这会儿见他俩出来了,哗啦啦围上去簇拥着他俩,七嘴八舌地问问题。
一大群人边说边走,热闹得要命。
三位村长分工合作,祁可负责抓紧时间在秋收前把稿子改好,村长们负责要求村民准备读书识字,祁可在此会给予一些帮助,提供笔墨纸砚和描红本、启蒙读物等,想要的村民可以花少量钱领走一套。
消除文盲从现在开始。
两位村长牢记今天祁可说过的一句话不读书,种地都不会种。
如此又是三五日过去,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在村长们的劝说下,家家户户都来买了一套笔墨纸本,全家共用,看家里谁学得最好再重点培养,一家总要有一个能看懂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