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间农女种田忙(489)

照临顺便还做了一趟信使,给老方他们三家送了信,信是祁可亲笔,告诉他们新一批棉花送到了,问问他们联系好了纺织商人没有,要不要预定棉纱。

新年后的开业仪式忙活了一上午,照临返回妇婴堂没多久后一辆骡车驶出来,径直出城到城北码头,来到贾记船行专用的泊船位置,假装停车下客再空车返程。

实则那骡车上从一开始就没有人,照临没在车上,她回到妇婴堂后就被祁可原路收回了千荷境,只要今天一整天不在村里露面,她的行踪就不会穿帮。

第1080章 来了新客商(四)

现在人手充足,前期准备也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事了。

几天后,营造行的工头乘船来到了四柳村,在祁可和村长的带领下去田里实地查看,详细讨论沟渠水车等水利设施怎么布置。

这场讨论花了两天时间,主要用在了说服村长和村民,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布置,合理性在哪里,然后工头又去看了军驿中划出来的那两个院子,一口气签了三份契约,尤其农田的那份时间最紧要在正式春耕前完成,接着就回去预备材料和带人过来。

工头一来一回中间就有了好几天的空档,祁可抓住这个时间段,在全村公布了报酬分配的办法,月工钱与年分红的两种收入办法让村民欢喜不已,农田增产的好处直接体现在年底分红的多寡上,积极性立马就起来了,各家各户纷纷爽快地与祁可签完了自家农田使用权转移的契约。

忙完了村里的事,祁可也暂时离开村子,理由很充分,远洋号送来了第二批货物,她得去一趟工场监督棉花入库的情况,顺便检查一下过年期间的生产情况,别搞砸了自己的买卖血本无归。

两位知情的村长当然不想村账上那一千两银子受到生意上的变故亏得一文不剩,祁可一保证农田这边开工前一定回来,他们就痛快地点头让她早去早回。

祁可带着照临一块儿走的,到先到县城再分道扬镳,照临去县界露个面,分流营地还没撤呢,她正好过去一趟把过年期间签了死契的女工带回工场。

男人其实也是一直在收,但祁可的规矩,签字后男女改姓,女姓柳男姓柏,女人们一旦想通不再坚持自由身后很放得开,无所谓姓什么,尤其婚后成了无名氏被人叫某嫂某婶娃他娘,改姓柳后自己给自己起新名字她们还觉得挺有意思。

放到男人身上就是另一回事了,对男人来说姓氏等于香火,改姓在他们看来是断自己的香火,对不起祖宗。

所以年都过完了,还没一个男人签字,难得有几个心动的被旁人一劝就没下文了,相当有气节,宁可饥寒交迫也不改姓。

祁可对这样的气节深表钦佩,决定保持距离不干热脸贴人冷屁股的事,让照临不用管男人们的死活,一天一顿稀粥水饿不死人就行,多多地招女人回来。

一回到工场,祁可就先放出大量副手,把工场紧缺的人手给补足了,然后棉纱车间停工三天,说是检修和安装新的水力机械,让棉纱车间可以满负荷生产。

放假休息的女工也没让她们留在工场,而是以年假的名义送回县里的妇婴堂歇三天,让清场完毕的工场里头得以放肆的干活。

等到女工们回来重新开工,看到站在新机子前面手法利落速度极快的新工人,老工人感到了一种让人紧张的紧迫感,纷纷加紧干活,怕被新人甩开。QqXsΝεW.

贾村长去了一趟千户所,跟柏擎签了一个契书,正式与柏家军合作为他们送人送货,当场就领了任务,去凉水镇将棉花和草薯粉分别送到几处地点,为了他们行船便利还领到了专门做的船旗用于表明身份,交差时一并交还旗子,不允许私下留存,但允许贾家村和贾记船行借此身份扬名气拉生意,双方互惠互利。

第1081章 来了新客商(五)

贾记船行拿到了旗子就开始干活,按要求将棉花和草薯粉一趟趟地从凉水镇运走,马志文手下的大兵就成了现成的扛包力工,在狭窄的货舱进进出出不停地上船下船,搬一包棉花大包耗费的力气不比日常训练轻松,人都累得打软,着实辛苦。

祁可在工场呆了几天,见新装的水力机子运转正常,加上收到照临的消息,营造行的工头跟船送材料去四柳村,已经在路上了,她就准备先回村里接应东西。

修水利和建房用的大部分材料能买还是直接买的,千荷境内加工的主要是土水泥,等船到了悄悄放船上跟其他材料一块儿搬下去就行。

心知回村后肯定得呆几天,没这么快回工场,祁可就想把这边的事安排好再走,结果就收到老方他们的信,说要带纺织商人上门看货,对方不光要看棉纱,还要看棉花,问她这新到的棉花送到工场了没有。

老方他们写信时,纺织商人就已经在县城里了,一收到祁可的回复,迫不及待地在次日就来到了工场,祁可在码头上接到他们,互相见礼后,这来的两位纺织商人完全顾不上先去宾馆休息,而是要求立刻看看现货,若品质跟县里棉布店的棉花一样,价格好说。

这话一听就是来大生意了,而且是近乎掀了底牌,要货要得很急,可见去年的棉花产量不足开始影响今年的棉纱棉布了。QqXsΝεW.

“没问题,这边请。”

祁可顺水推舟地应下,转身前面带路,路上简单地跟客商们介绍一下棉花棉纱的价格,她机织棉纱,任何规格的粗细都可织,把这两位客商也是说得有些心动。

等进了宾馆,直接来到后方展厅,老方他们在女仆的引领下到茶桌前坐下喝茶暖手,客商被陈列架吸引,一眼看到上面放着的未染色的样纱样布,眼睛都瞪圆了。

“听说祁老板在染色上有独门绝技?”这两位客商开口就是祁老板,显然是来之前打听过祁可的性格喜好。

“还行吧。”祁可眼睛一扫,指着已经端起小茶杯的老方他们三个,“他们身上的布料就是在我这买的。”

老方放下茶杯,笑呵呵地捏捏袖口,弥勒脸看着特别和蔼可亲,“里面的羽绒衣也是在祁老板那里定做的,今年冬天过得舒服极了,我最喜欢的那件大毛氅只在最冷的那几天拿出来用过,平时都没用上,嘿嘿。”

“衣裳底下有讲究?我说呢,你们出来乘船怎么还穿这么少。”

“二位要是感兴趣,下半年欢迎再来谈谈这羽绒衣的生意。”祁可笑眯眯地接茬。

二位客商连连点头,然后话题又回到了棉花和棉纱上,先忙完正事,要是再买不到足量的棉花和棉纱,他们家的生意就要撑不下去了。

“去年棉花价格大涨,今年可要了大家伙的命了,人人都在削尖了脑袋寻新货源新门路。”

“你们能找到我这里是你们的福气,将来一定生意兴隆。但我丑话说在前面,我这都是海外来的一级棉,不是国内的棉花品种,绒长蓬松保暖性好,卖方漂洋过海运过来,给我们的价格就不便宜,朝廷对海外商品不论种类一律按成交价抽税五成,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一包百斤的棉花到你们手上也便宜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