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可以往大兴土木都是围起来不让人看的,这次就没围,于是没有领工分任务的村民闲得到处看热闹,因此学堂这边的游乐场还没建成,只有个雏形的时候就已经全村皆知。
不光吸引孩子,大人也忍不住天天过来守着,跟监工一样,看着这些大玩具一点点成形,刷颜料的时候大人小孩都忍不住埋怨几句浪费东西,原木色不是挺好看,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还不是为了早点玩玩具,可现在为了等颜料干还得继续忍耐几天。
唯一能玩的只有沙坑,但都不会玩不知道这个干什么用,最多是小孩子在沙坑里洒水和沙堆房子,祁可拿个大推子把沙坑里的沙子推平后在上面做出山地和河谷,摆几个刷成红蓝色的小木人当交战双方玩沙盘对阵,一下子就把负责训练村中青壮的副村长吕晨给勾住了,天天过来占沙盘排兵布阵演练兵法。
吕晨是战场上九死一生退下来的老兵,看他堆沙盘摆小人给围绕身边的孩子们讲真实发生过的战事,很吸引人,祁可也是第一次发现吕副村长有做说书人的潜质,他说的故事自然也被祁可悄悄地收录下来,将来出书,书名都想好了就叫老兵口述曾经的战事系列丛书。
讲了几天的故事后,其他大玩具的颜料终于晾干了,院子里更加热闹起来,从早到晚时刻有人在这里面玩,为了玩秋千滑梯跷跷板小孩子们自己发展出了秩序和规则,有几个孩子王脱颖而出。
学堂一点点地呈现新面目,小孩子们开始期待在这里面读书,家长们则关心学费如何。谁都知道读书识字是好事,但读书贵也是现实。
当又一艘载着建房材料的船来到村里后,看到船上搬下来崭新的成套桌椅送进光线明亮的学堂,村民们以极大的热情端来清水把桌椅擦了又擦,两位村长来庄子找祁可谈谈,问问学费怎么算,先透露点消息出去,省得村民们瞎议论。
第1096章 村里基建就位(二)
祁可在院里摆起茶桌,招待两位村长一边晒太阳一边喝茶,只要不起风,春日暖阳极其舒服。
“学堂快完工了吧?”老九爷笑眯眯地端起送到手边的茶杯说道。
“差不多了,晾几天,看看哪里还要修补的,没有要返工的地方就可以正式完工了,然后去搞诊所。”
营造行是祁可的新马甲,这要不是为了让他们表现得像个符合当前时代的大活人,这点修缮改建的活早就完成了。
“唔,好的好的。”
听闻新诊所马上也要开工,老九爷笑得更高兴,吕晨则在边上安静地吃东西,这次的茶点中配了一碟肉干,吕副村长无肉不欢,嚼得很带劲,没空说话,跟着点头就完了。
“那什么,那这学费怎么算?老师是你找来的,建学堂买家具走的是村账,这公是公私是私,算清楚些比较好,你说是不是?”
“老九爷说的对,公私分明比较好。”
祁可拿起茶巾擦擦手,冲一边服侍的二管家点点头,二管家抬腿进屋,拿了两页纸出来,放在两人中间给他们看。
“这是我暂列的学费单程,刚写出来没两天,所以就这一份,正好请老九爷和晨叔帮我参详参详,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地方。”
“就知道你做事有分寸。”
章程都有了,老九爷和吕晨本来提着的一颗心立刻就放下了,用茶巾擦手后,一人拿一页纸先看然后再交换看。
那两页纸真是祁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学堂是给村里建的,一应开支自然是走村账,老师虽然是她找来的,祁可就当自己跑了个腿,束脩也由村账开支。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学费,祁可列了三等学费。
孩子是本村户口的学费和书本费全免;嫁去外村的女儿所生的孩子想回村读书,因与生母之间的血缘关系交一半的学费和书本费;完全跟本村没关系的人想来读书交全额学费和书本费;本人日常自用的笔墨纸等杂费自己负担,学堂不提供,减免的开支由村账补贴。
“学费全免?!”
“学费搞这么复杂?”
两位村长看到学费的反应所在意的重点截然不同。
“本村户口的村民,无论大人小孩都免,因为村账的收入大家都有出工出力,福利自然涵盖所有人,从外面嫁进来的媳妇户口迁入了就是本村人,想识字读书也有人家一份。”祁可制定的章程一视同仁,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全都算上,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女的也读书啊?”老九爷啧啧两声。
“读不读书是自愿的,不读也无所谓,对村里没贡献不领村福利,谁家女人不读书的到时候给个名单,工分任务不用她们领。”
祁可确实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她这又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爱来不来,大字不识一个,各种新型农业知识和技术肯定是学不到的,只能干一些力气活,技术类的做不了,最终吃亏的是谁?反正不是祁可。
第1097章 村里基建就位(三)
“别别别,那不至于、不至于。”吕晨一听祁可语气不对,赶紧打圆场,“女人也读书,读书,大家都读书,免费的干嘛不读。”
老九爷这会儿也反应过来,立马改口,“对对对,读书好,读书才会明理,明理这事不分男女,都读书,都读书。”
“外嫁的女儿生的孩子回来读书交一半学费,这又是什么说头?这一条的话,村里估计会有好大议论。”吕晨把话题扯回来。
“外嫁的女儿所生的亲生子女回来读书交一半学费,这是给外嫁女儿的福利,女儿们在出嫁前从小在村里干活了,有劳必有得,村里没有视她们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她们的亲生子女能凭血缘关系享受母亲的福利。但是,仅限亲生子女,无血缘的继子女、丈夫家的侄子孙子等亲戚家小孩都不在此列,以此杜绝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来占村里的便宜,要来读书可以,算第三等学费。第二等学费只给外嫁女儿们的亲生子女,这是唯一的门槛。”
“亲生子女沾母亲的光,读书交一半学费,意思就是血缘和户口总得占一样。可以,说得通就行,要不然村民们成天瞎议论搞不好就谣言四起,千万别小瞧了那些碎嘴皮子的人瞎扯蛋的本事,我们把门槛划好,做不做是别人的事。”老九爷的脑子转过弯来,缓缓点头。
“后面两等学费都是以后的事,有人来问就正好有个说法,没人问我们只管本村人读书就好。”
祁可列三等学费是以防万一,但万一外面真有家长有远见愿意付钱送孩子来读书呢?学堂既然建起来了,祁可就没打算让这停留在扫盲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水平上。
“好的好的,也是也是。”两位村长完全被说服,连连点头。
意见统一,学费和书本费的问题不再是问题,三人又聊起笔墨纸这种日常开支的话题,要是这里的开支太大,依旧会让人放弃念书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