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间农女种田忙(590)

动工需要耗费一点人财物力,主要是竹水管入户后,各家各户要按自家的用水习惯选定砌水池的地点,砌水池要用到一点砖石砂浆,另外还要布设陶制污水管通到沤肥池,要在村里到处挖沟,这部分的活由相熟的木造坊工头负责,所需开支都由村公账支付。

村账上的那笔公款原本是用在去年冬季的棉花生意中短期滚动一下分红离场,现在工场经营看好,钱就当长期入股稳定赚取分红,村里要花钱的时候有钱用,本钱也不打折。

村民不用掏钱只需出点人力,老九爷和吕晨二位村长立马都同意了,哪怕并没完全看懂图纸上竹管的布局和走向,他们俩只觉得祁可的建议很好,好的建议支持就对了。

讨论之后分工协作,两位村长在村里放出风声,让村民好好考虑自家水池砌在哪里,村民家里都是前后院,所以可以砌两个,若是觉得两个不够用想多砌几个也可以,自付材料费就行。

老将领们则跟着祁可进山去看她选中的泉眼,他们贴身伺候的仆从和亲兵也能当个劳力帮忙把泉眼周围清理干净砌个蓄水的小池。

村民们叽叽喳喳地讨论了一天,不少动作快的人家就已经把厨房门口清理出了一块砌水池的地方,后院的水池砌在哪里各家都有不同,因为有的养了家禽牲口有的种了菜,总的来说都是找墙角的位置,方便挖沟。

第二天,村里的男丁们在祁可的带领下进山砍竹子,大中小号粗细的竹子都砍了不少,分别承担主管和分管的作用,拉回村里就开始打通竹节等细节处理。

贾记船行的新码头贾家码头也出发了一艘满载物料和木造坊工人的大船,他们一到四柳村放好行李就开始干活,工人们把物料卸到岸上,工头则在村里各家各户走动,查看他们预备的水池位置,给一些合适的建议,用炭条在地上做挖沟的记号。

花费了几天时间,前期准备逐一到位后,正式动工。

农田里的农活是任务制,男女老少按自己劳力的大小去领任务挣钱,所以不领任务的青壮也加入到村里的改建中来,抡起锄头在自家开挖砌水池的地基,大小都是按自家用水情况来的,祁可并没有给出固定尺寸,最多就是建议一下家里负责洗洗涮涮用水量大的人才有发言权,总高度不够的话勾着腰洗东西又累又废腰。

第1308章 给村里建水管(三)

各个工序同步进行,村子连着几日尘土飞扬,幸好最近都是艳阳高照没有下雨的烦忧,脏就脏点,晴天好干活。

进山干活的亲兵把泉眼周围清理干净后就撤了,回到村里帮忙,木造坊的工人们进山接竹水管,将最粗的都接在各个泉眼上,但在这一步就埋了祁可的小心机,她在每个泉眼都暗藏了电动水泵,以便不受季节影响能够稳定持续地供水。

山里的准备做好了,全村集中力量完成最耗时的土建,半个月后回填的地面恢复平整,开始最后一步架竹管。

竹管从空中走,顺着山势逐级下降,水往低处流,就这么流进家家户户,水压还挺大。

送水是在竹管全部安装到位后统一进行的,每个竹管末端还装了一个竹制水龙头,不用水时就关上,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

祁可在村子中间请柏老将军放了一个冲天炮的大烟花当信号,守在各个泉眼的女仆看到烟花就启动水泵并将竹管进水口放入水中,很快村中众人就听到了轰隆隆的水声从天上奔流而来,在家等着的村民马上兴奋地转动水龙头,不一会儿就响起此起彼伏地惊呼“来水了”。

老将军他们按捺不住地赶回自己住的客栈小院,这些独立小院自然也引了竹管进来,他们才分头进门就看到留守的下人兴奋地禀报“来水了”、“水很大”、“日常很够用”、“再不必一天几趟地要水了”。

总之,干净清冽的山泉水入了户,人人脸上都是喜笑颜开。

村里的公共设施像诊所和学堂也铺了竹管,最远的竹水管铺到了军驿和磨坊,只要是用水的地方都到位了。

天天来村里买豆制品的邻村村民知道四柳村又在大兴土木,早就盼着完工后好好开开眼界,在看到磨坊后院女仆们收拾早餐摊子时在新砌的大水池旁洗涮碗筷勺子等东西,眼睛都瞪圆了,那满心羡慕别提了。

祁可在村里还铺了好几处露天的公共洗手池,都是为了便于随时随地洗手,她还想今年秋收后请戏班办订货会,到时候大量客人来玩,吃吃喝喝弄手上粘腻的,有地方洗手打理仪容。

公共茅厕也是想搞的,但想到现有条件只能搞旱厕,挖个坑架两块板,臭气冲天,粪水和蛆虫共存,光是想一想都犯恶心,算了算了,不急于一时。

弄好了引水入户的大事,祁可就准备去凉水镇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她连个火把都没扎,圈地到现在总算有时间去看一看了。

村里忙活引水的这半个多月,凉水镇的消息也没断过,远洋号船队送来了两船活牛的事多少天前就知道了,柏老将军他们对肉牛那是相当地有兴趣,就盼着这批牛能安全度过一个月的隔离观察期,不要染病,过年好吃牛肉。

肉牛是骟过的公牛,运来的都是达到出栏标准的成牛,真要按祁可的规定结束了隔离检疫确实就可以准备杀了吃肉了,不过她在凉水镇从零开始办肉牛养殖场的话,想要牛肉自由怎么也得好几年,因为牛比猪羊长得慢,一年半左右才能出栏,母牛孕期跟人一样十个月左右,这样一算,养一头肉牛要耗时两年多的时间。

但再慢,这个肉牛场也还是要建的,种牛和肉牛的养殖数量至少要达到让士兵们牛肉自由的水平,吃得好才能练得好,万一打起仗来也能多杀几个敌人。

第1309章 正式常驻凉水镇(一)

安排好村里的日常事务,确定在种冬小麦之前都不会有事要找自己,祁可留下一句有突发情况就送信去凉水镇的嘱咐,带着大箱小箱的行李又出发了。

这一趟柏老将军和老将领们也一同前往,不为别的,就为能亲眼见识一下海外来的活牛。

因为捎带了乘客,祁可就没法自己先行消失,只能暂时取消每日习武,老老实实坐船,以便老将军他们随时一个招呼自己就能立刻出现。

几日之后,祁可的船平安到达凉水镇内河码头,这个码头离靠泊海船的海运码头有很长一段距离,好在有两地间来回转运的接驳马车,一行人乘车去海运码头,海商的大船来上货下货都在那里,内河码头这边大部分时间只有祁可的纺织工场送货过来。

码头的建设整体上都交由贾记船行负责,花了大笔的钱铺了这么大的摊子就是为了一步到位,因为这都暗藏着军民两用的意思,假以时日一旦开战,这些码头将泊满战船。

身经百战的老将领们沿着码头一路行去,对这么多泊位的用途同样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