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间农女种田忙(714)

也就是有了可替代的主粮,把绝大部分的麦子留下来做种才行得通。

柏擎就是看到这点才同意了祁可的想法,不过他没要水稻充抵,还是把那些麦子记在了军粮的账上,差别只在于以往是吃掉了,今年冬天要种回地里。

作为本县千户,粮食这么大的事,柏擎直接就能说了算,主要还是因为今年凉水镇有粮食了,开荒的耕地比四柳村的耕地大出一倍,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开荒,有了这么多粮食,就有了辗转腾挪的余地。

村民们从村长那里得了音信,都没有异议,自己该得的不会少一文就行了,本来多余的粮食军中就要拉走的,是吃掉的还是干嘛用了,他们这种底层军户才懒得好奇呢,反正跟着祁可干就对了。

祁可在凉水镇的农田里走了一趟,让四柳村的女仆又发布了一个消息,问村民们要不要用麦子换谷子,不考虑两种粮食的价格,仅是一比一换,一斤麦子换一斤谷子,平时想吃个米饭煮个粥就不用另外买米了。

不过因为新稻未收,所以不能当场兑现,要等打了新稻子才有,时间上要晚两个月左右,信得过祁可就换,不信就不换,为了给村民图个方便而已,省得想吃饭喝粥时临时买米。

用来兑换谷子的麦子是村民的报酬,他们的报酬分钱粮两种,祁可深知农人有存粮才有安全感,所以平常月份结算工钱给铜钱,到了收获季节粮食报酬占大头。

村民们一年到头米饭吃得极少,不是说买不到米,而是没这饮食习惯,他们以往吃最多的是杂粮饭,像猪刨根这种富含淀粉能饱肚的东西,他们都当主粮吃,往灶堂里烤熟了吃,或者削皮切块跟菜或海鲜煮个杂烩汤,再要不混点面粉做杂粮馒头,全麦面都舍不得天天顿顿吃的,更何况大米饭。

祁庄的这条新消息让村民们颇为心动,麦子未收,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全家讨论要不要换谷子以及换多少。

四柳村里热热闹闹地聊着丰收的话题,二麻镇百户所也开始将千户所的新政发布出去,冬小麦是一门全新的种植术,想种冬小麦的人今年冬天到凉水镇好好学习,明年才会发麦种自己种。

这消息一出,想拿好麦种幻想着自己也能种出那么多粮食的人纷纷冷静下来,还有半年时间,要不要去凉水镇学种一季冬小麦,一家人要好好商量商量,而且那边肯定不会要太多人,只有擅长伺候田地的人才有可能中选。

第1587章 给海商行会找点乐子(一)

有那样的条件在上面压着,很快,一部分自认不擅长的人就此打了退堂鼓,经验丰富的老农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成了剩下的人群中心思最为活跃的一群人。

祁可得知人们谈论这件事的热情降温后就暂时抛到脑后,专心盯着凉水镇和另一个纺织工场的生意,现在东南风渐起,跨越大洋而来的外国商船开始频繁地通过河口湾进入凉水镇,有的是去年的熟面孔,有的是熟面孔带来的生面孔。

一时间,沉寂了半年的海运码头布满了高耸的桅杆,五颜六色甚至花里胡哨的各国旗帜让人眼花缭乱。

去年这些商船带回去的纺织品大受欢迎,卖得很好,尝到了甜头的商人们组织了更大的商船前来进货,并带来了定制图样。

这才是他们直奔凉水镇的主要原因,定制这东西要跟紧打样过程,确定无误了才好正式动工生产,所以先过来安排好前期的事,再转去别处采买其他商品,最后在约定的时间回来提货。

另外,除了定制商品,去年当赠品赠送的蔬菜块也是商船今年必买的补给品,祁可就等着今年好做这个生意,早早地准备好了商品图册供他们挑选。

外国船队一来,照临就立刻盯紧了东安府做港口贸易的码头,对比那边有多少商船靠泊。

东安府靠海吃海,传统上就是靠海外商船带来的贸易,否则发展不了势力那么大的海商行会,现在近在咫尺的凉水镇要正式抢生意了,可不得盯着点收集第一手情报。

商船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复杂,有船东货主和船队本身的原因,有大海的原因,有海盗的原因,有商品的原因,当然也有新冒出来的竞争者的原因。

但以当初跟海商行会接触过的经验,那一帮人可不是良善之辈,看到凉水镇有商船去了,肯定会把东安府贸易量下降的原因扣在凉水镇头上。

他们要真这么干了,动机也好猜,不甩脱责任的话,他们对上面不好交待。港口贸易带来的巨大税收是朝廷目前最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个钱要是少了,偌大的王朝离两腿一蹬也不远了。

王朝终结是历史规律,祁可和照临可不乐意被人坑一把,王朝还没完蛋呢,自己先完蛋了。

祁可的大名在朝廷是挂了号的,朝廷要动她不过一句话的事,但凭什么啊,因为小人作祟搭上自己的心血。

所以,今年贸易季,要盯死东安府大小官吏、海商行会和下面的港口,提防他们出幺蛾子。

幸亏当初投入的百人密探小队一直以来收集的大小情报积累起来的量足以支撑大数据分析,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又盘根错节的关系在照临这里都是清晰的线条,不然还干不成想做的事。

照临布置好的第二天,祁可就收到了百户所转来的东安府的消息,海商行会果然不安分,要往凉水镇派几个账房收商船的贸易税,字里行间的意思看上去是个通知而不是商量,后文还写明要安排怎样的食宿条件。

第1588章 给海商行会找点乐子(二)

这信是通过驿兵传递的,也就是先过了东安府柏家军的眼,军中没自作主张,直接转给祁可处理。

祁可用一张老大的白纸,朱笔写了一个占满纸张的“滚”字,封入信封,让百户所原路发回去。

军中看到祁可的回信,明了她的意思,派出能说会道的参谋去跟府衙打嘴皮子仗。

海商行会一个民间结社,明火执仗地把手伸向军事重地想干什么,朝廷一品大将军几时沦落到要被一群平民指手画脚,是他们胆大包天还是官府授意,这得给个交待。

地方官与海商行会肯定沆瀣一气,但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事情可以悄悄地做,话不能明着说,现在柏家军把话挑明了,把海商行会钉死在民间结社上面,让府衙伤脑筋去吧。

海商行人说白了就是同行自发形成的行业合作会,平民为绝大多数,少数一点点是有秀才举人功名的读书人,然后不往上拼了,入了商,还一身清高。

未入仕途就依然是民,真是狗胆包天了,平民敢盯军队的账,还想派账房直接管账收钱,府衙必须要解释清楚地方上是不是要插手军队的事。

东安府衙门被这一顿质问也是恼怒不已,虽然他们很清楚海商行会这一招是昏招,可看在他们也是想保住税收以免大家一起被朝廷追究,属于情有可原,更何况税收下降,自己这个府尊的位置也坐不稳,所以利益所致,衙门生气归生气,还是要为行会说几句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