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间农女种田忙(787)

孔族长等几位大乡绅没有扯高嗓子与他们争吵,而是自顾自地喝茶,等他们自己慢慢安静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听着周围没声儿了,他才放下在手里把玩的茶碗。

“吵完了?不吵了?可以听我说了?”

在座一片尴尬的沉静。

“好歹都是手里无数土地的地主,遇到点儿事儿就咋咋呼呼,毫无仪态可言!为什么同归于尽?还没想明白?距县境一百里处,有多少是有地契的田产,有多少是无地契的隐田,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在场地主们表情各异,惊讶、愕然、瞠目结舌,什么脸色的都有。

“不光你们自己清楚,军队也清楚,你们以为那张纸上的那些数字都是怎么来的?你们应该都听说了,昨天一群狼出现在县城里,女魔头祁老板,没人知道她哪一天到的,昨天当着县尊大人的面,这张纸一拿出来,我就知道她什么都算好了。”

“……!”

“所以诸位,不要在这里哭穷,没有用,把他们哭烦了,直接同归于尽,你们看最后是谁的损失最大?现在还肯让我们在这里好好商量,是他们开恩,要不然,对付不了十万流民还对付不了我们吗?”

“……”

在座地主们耷拉着脑袋,话说到这份上还要哭穷卖惨的话,那就真的是给脸不要脸了。

“那他们的选址真的占了我们谁家的隐田怎么办?”

“占就占了呗,还能怎么办?凉拌要不要?”

“占了我们的地,还要我们再给钱粮,真是好会算。”还是有人不服气的小声嘀咕,也就周围几个人听见。

“你要是有地契那你喊冤啊。”

身后冒出个阴阳怪气的悠悠声音,一下子就让先前抱怨的那个人闭了嘴。

如此,在孔组长等几位大地主的威逼之下,被召集来的这些地主们放弃挣扎抵抗,照着纸上的各个数字,每人认领了一部分,并答应在大后天的一早,各家车队于城门外集合,出发去县境送粮。

第1749章 救济灾民收民心(一)

祁可那张纸上开出来的数字,让大地主都心痛得跳脚,可见所需物资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就算各家来凑,几天的工夫也凑不齐,因此经过商议,出发那天每家至少要拿出自己认领部分的四分之一。

诸位地主回家唉声叹气地调粮,要说他们个个家大业大的,不该拿不出这点粮食,可他们私下里还参与倒卖粮食的生意呢,到手的新粮已经在市场上订出去了,家里就剩下自己食用的那部分,所以这会儿要凑粮就都犯难了。

祁可计算数字的时候,是没想过让他们伤筋动骨,毕竟是本县中流砥柱的地主们,掌握着各个经济命脉,能手下留情还是要留点情的,可也没把他们倒卖粮食的这个变数计算进去。

现在他们个个哀叫着拿不出粮食,可能确是实情,但祁可以及身后的各方势力才不管这么多呢。

祁可并未监督衙门和各位地主们的动静,她本身还有好多事情忙着呢,除了她自己要挤时间练功和练习法阵,尽早把隐匿阵学会,柏福港周边一镇两村这三处互相接壤的邻居至今还是乱七八糟的,百姓再得不到官府救济的话,也快要结伴去县里讨饭了。

为了柏福港的治安着想,昨天离开衙门时,祁可把这事跟舒千户提了提,给那一镇二村的百姓争取到了接手流民开荒田地做佃农的资格。

作为代价,祁庄出面跟那些村镇的百姓说清楚,愿意未来做佃农的就可以跟祁庄先预支一部分度过眼下难关的钱粮,不乐意的也不强求,只按借贷走,看在乡邻的份上算个低息。

因为这些村镇中有一半还是有自耕农,只要能度过眼下的难关,靠日后收入能还上账,只有本身就是佃农的,那倒是无所谓给谁干活,反正都是一样交租子。

他们的情况这么糟了,相比漳县百姓还是要好不少的,柏福港仍然在发布五花八门的计件活,有手艺的人做竹编,手艺不好的就用浆糊刷纸盒子,收入不多,也就维持着全家饿不死的最低生活水准,天天都是糙米粥和小咸菜,连明年春耕都不知道从哪里搞新种子。

可这些都不是官府不闻不问的理由。

可是没办法,县尊大人已经一副万事不管只等卸任的执政态度,就从昨天议事时他的表现,祁可多少也能猜到一点,他是做好了卸任交接时,不被继任者找麻烦的准备,那么为了不再调动钱粮,以防账目有失,自然就不再理会自己治下百姓的死活。

祁可忍不住地诅咒这位县尊大人去新地方上任以后仕途不顺,要不然都对不起本地受苦受难的百姓。

柏福港的女仆们收到祁可的命令,以祁庄与千户所联手的名义向来打水的百姓发布了最新救灾政策,报名自愿。

救济灾民的粮食是个福利包,跟去年祁可来柏福港的前身陈家村走访时一样,粮油盐糖和十斤咸肉十斤鸡鸭蛋,尤其粮食还分了四百斤谷子一百斤米。

第1750章 救济灾民收民心(二)

这几百斤的东西加一起还只是一个人的福利包,哪怕抱个不会说话的奶娃子来报名,也可以领这么一包回去。

但是未成年人的话,这个借贷的名字就是记在爹娘头上的,爹娘没了就记在成年的兄姐或者祖辈头上,到时要么去做佃农还债,要么真金白银还债。

赖账是别想赖的,别拿孩子没养活,死了不认账来做理由,人死债不烂,想不认账,唯一的办法只有把孩子头上的那些粮油原样还出来。

祁庄的背后是千户所,跟军队赖账可没好果子吃,苦役营随时欢迎你。

这新政策一出,打水的百姓就都恨不得把水桶扔了当场报名,还是被女仆们都给劝回去了,回家商量商量,真要报名的话,就一家人拖个大车来搬东西。

柏福港自己的村民不参与这个政策,但他们派了青壮男女过来帮忙,为了避免人群拥堵,分了好几个点来分发东西,粮食都是整袋封口的,一百斤一大袋,随便上秤称,绝对足斤足两,食用油也是一大罐子沉甸甸的,所以就需要人力把沉重的粮油搬来搬去。

女仆们就只管看着人在契约上签字画押。

一家人的粮食放在一起几千斤,吃一年都够了,这都是为后面流民撤走,佃农接收土地时做准备,到时自备粮食过去,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干活,而且到时他们背后明晃晃的站着祁庄这个金字招牌,也不太容易受别人欺负。

这一镇二村原本的地主马上感觉到自己手下的佃农不太听话了,他们本来得知佃农手上有粮了,就派管家拿着借条来想把粮食收走,结果管家和家丁一起被暴打一顿,浑身是伤地回去哭诉。

然后也不知道是谁跑柏福港告了状,祁庄的女仆们找上门把地主打了一顿,赤裸裸的公开警告三地的地主们最近老实一点,县尊大人任期到了最近不太管事儿,没人给他们这些地主撑腰,皮痒找打的话祁庄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