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爹今天也在垒坟头(65)
可放在这个年代,像余家这种家庭,已经算是非常负责任的了。
余耀宗这一辈以及他侄儿那一辈的男孩子,全部都是五六岁就送去开蒙的,也有特别好动的,实在要是坐不住,那就晚两年再去。至于读到什么时候?只要愿意读,那就可以一直读下去,哪怕娶妻生子之后都还能再读。但如果实在是不愿意了,那就回来吧。
已故的余老族长就是希望能将自家打造成一个耕读之家。
然而,希望有时候真的不一定能达成,反正余耀宗这一辈儿的兄弟里面,只有他一个还算是靠谱的。十四五岁就通过了童生试的前两场考试,独独最后一场,也是难度最高、最为重要的院试,年年考、年年卡壳。
一直到今年五月里,县太爷宣布加试一场,他也去考了,考完自我感觉良好,还以为这次必然是要中了,结果却还是遗憾落榜。
余老爷子也因此抱憾而终。
其实,严格来说,科举是不允许尚未守孝期满的学子应考的。像余耀宗这种情况,去世的人是他的亲爷爷,依着礼数是需要守孝一年的,哪怕少一点儿来算,也需要九个月时间。
老爷子过世是六月里,院试是在八月里,无论怎么算,这个时间都是不够的。
但还是那句话,余耀宗他命中注定遇贵人啊,哪怕这个贵人他脑壳有包。
是的,就是那位入错行的县太爷,他迫切的希望能在任期做出成绩来,又因为他本身就是个读书人,真的是可劲儿的在科举方面较劲儿。
别的县城里,像县试、府试那是每年考一次的,院试多半都是两年一次,或者三年两次的。他不,他非要一年考一次。这倒也不夸张,因为确实也有县城是每年都举办童生试的。结果今年他又是加试,又是搞特例。
余耀宗参加院试前,是向上头说明自身情况的,但上头回复说,只要在孝期不为官即可,其他随意。
秀才怎么当官?乡试在三年后呢!
只这般,余耀宗的第一位贵人为他领了路,第二位贵人为他排除了障碍,第三位贵人给他打了个光。
院试放榜那天,他是提前了两日就来到县城的,天还没亮就等在了县学门口,当喜报被差人贴在外头时,那红底黑字上密密麻麻的写了好多个名字。
余耀宗几乎没费什么劲儿,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是因为他这个名字搁在这个年代其实挺普遍的,余这个姓氏也挺常见的。反正他刚看到名字时,心跳如鼓的同时,却还是按捺住了没大叫出声,随即看向了前头的镇名村名。
昌平镇南山村。
南山村是个很大的村落,得有几百户人家,并且还是个杂姓聚居的村子。但就算人再多也没用,今年南山村里唯独只有他一人参加了院试。
一瞬间,巨大的狂喜涌上了心头。
余耀宗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大叫出了声儿,还是直接大笑起来,或者还有没有旁的疯狂举动,反正他就是高兴。
再之后,他便直接雇了一辆马车,急匆匆的赶回了家中。
县衙那边其实也是有喜报的,难得白给赏钱的机会,干嘛不去?但他们的动作肯定没有余耀宗快,事实上报喜的差人是两天后才到的,而此时的南山村已经陷入了狂喜之中,余家尽管已经分家了,但余氏一族还是为余耀宗大肆庆祝,甚至在差人到时,他们还在办流水宴。
于是,顺理成章的,差人们也参与到了流水宴之中。
这也是余耀宗人生的高光时刻,几乎所有人都在跟他道喜,他爹甚至激动得哭出了声儿,他大伯还表示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好让他爷爷在地下也高兴高兴。
余耀宗还满脸愧疚的表示,自己让爷爷失望了,应该早一些考上的。
但事情已经这样了,再说大喜的时候,说那些扫兴的话其实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大家只连声安慰他,只道老爷子在天有灵是绝对不会怪罪他的。
总之,最近这几日,余耀宗整个人都感觉轻飘飘的,仿佛吹一口气就能飘到半空中一般。
那种滋味真的太好了。
当然,余家也不是没有理智的人,余耀宗的大伯就提醒他,就算再高兴,该有的礼数那也是绝对不能丢的。让他抓紧时间,跟如今的先生,包括之前的启蒙恩师,都去拜访一下,送些能代表心意的礼物。
余耀宗觉得这话很在理,他还想起一事。
启蒙恩师的独子今年参加了乡试,且不说考没考中,人家既然比他早两年考上秀才,在学问方面肯定比他出色。再一个,多个朋友多条路,他如今都是秀才了,哪儿还能整天跟那些屡试不中的童生打交道呢?他应该多找几个秀才当朋友才是。
而且,万一他启蒙恩师的独子这次考上了举人呢?
那个时候,乡试的成绩尚未公布,当然这也是因为童生试从开考到阅卷再到公布成绩,都是在县学里完成的。而乡试则要复杂很多,更别提就算成绩出来了,从府城到洛江县,顺风顺水都得要四五天光景。
余耀宗索性不等了,直接过来拜访,免得到时候同窗考上了,他还得多添一个溜须拍马的名头。
这个想法挺好的,就是他不知道,今年乡试整个洛江县全军覆没。
兴高采烈的提着礼物去拜访启蒙恩师,余耀宗也是快到地方时,才冷不丁的想起来,上回中秋节过来拜访恩师时,正好在巷子口看到了安半仙。
安半仙……
他整个人一激灵。
人嘛,有时候就算封建迷信,他也有个度。当然,狂热教徒肯定是个例外,但多数情况下,包括清明祭祖扫墓,那些人真不一定是迷信,而是宁可信其有。
反正大家都这么干,小事也罢了,像相亲要合八字、小定大定要看日子,如果是成亲更是要算一个良辰吉日,再就是出殡必须找个妥当的人把日子算好、把一桩桩事儿都安排好。
这就是个随大流的情况,哪怕安卉上辈子科学至上的年代里,那出殡也得找人看日子呢。要说多相信,真就未必。
余耀宗就属于这种情况。
每年家族里举行祭祖扫墓,他都会依着礼数做完全套流程,就是该跪就跪,该拜就拜,该磕头也是结结实实的磕,还有给先人烧纸钱等等。当然,他也会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向祖先祈求保佑……
多正常的事儿啊!
那谁也没想到这玩意儿能成真呢!
意识到自己能考上秀才,可能真的有这方面的原因,余耀宗心下忍不住嘀咕起来。又联想到大伯一直说的那句礼多人不怪,他当下决定,待会儿去拜访一下安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