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方宅十余亩[系统](331)+番外

也是不懂了,这对叔侄玩什么小情趣。

不过……

郁容忍着笑意,抱抱他家生“闷气”的兄长,温温柔柔地说:“兄长放宽心,待容我再‘设计’出更完美的王陵图,到时候藏掖好了,等皇陵修得大差不差了,咱们再动土,官家总不好再改建吧?”

聂昕之反手将青年抱满怀,在其发间轻吻了吻:“好。”

·

说到郁容,许多华国人有时候反应不过来是谁。

但要说“聂晏”,或是“小郁大夫”,基本上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没人不知晓,谁都能列出其人二三事。

“小郁大夫”牌六味地黄丸如雷贯耳。

至于聂晏……

是为旻朝著名医学家。

不过在这个“医学家”的名头前,其更为人广知的身份是旅行家,以及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记入皇家族谱的男王妃。

说旅行家的缘由,是其晚年行走大江南北,甚至连国外都跑了一圈,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九寰游记》。

《九寰游记》实在出名,针对旻朝时期国内国外的地理地质、动植物资源、水文天文,乃至风俗人情,布衣美食等方方面面皆有详细记录与描述,在文学、地理学,乃至医学与历史学方面,可谓是卓有贡献。

但事实上这本游记的作者不止是他一人。

一百八十万的字数里,其中有一百万一十余万明确表明由聂普代笔。

所以,尽管一般人提及《九寰游记》,就说作者是聂晏,学术界同时会将聂普的名字列上。

广大网友嘻嘻哈哈表示无所谓,有一个共识认为如果没有聂晏,聂普打死也不会写上一百万多字的游记。

其本人自我评价是“不善文理。”

对此,无数学生恨不得撕书表达愤怒——简直是史上头号大骗子好麽!

从语文书上摘录文言文片段开始,聂普的大名就频繁做客于考卷上。

反倒是《九寰游记》署名作者聂晏,其文采公认输于聂普一筹。

学生们相较之下更喜欢聂晏,只因为其语言表达,一般比聂普“白”上一些。

扯远了。

再说回聂晏。

在医学界,《九寰游记》里虽有描写一些医学知识,包括不少药用植物的记录与说明,但学术价值相对而言,不如其专著《晏安方论》高。

《晏安方论》之外,单独篇章《产论十三说》堪称是妇产科的基石论著。

除此,华国史上第一部集大成的本草专著《本草新经》,作者贺文璘在自述上明确表明,书中三分之二旻朝新发现的药材资源,是由聂晏口述告知于他的。

对华国传统医学来说,旻朝这个朝代,以及聂晏这个人,意义非同寻常。

因着聂晏在医学上的巨大贡献,离世后获谥“宣德公”的美誉。

不过,对广大网友而言,高来高去的理论太枯燥,还是谈论风花雪月比较有意思。

聂晏最值得让人讨论的地方,在于其旻朝第一男王妃的身份。

现代人没法想象,生前是帝王亲侄子、险些继承皇位,对旻朝盛世有着莫大贡献、死后被封“武暸王”的聂普,居然堂而皇之地娶了男人,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让人更不敢相信的是,年龄更小的聂晏早一步离世,聂普竟然在其死亡的次日,抱着其尸身封闭了王陵,自殉而亡。

这一段记录是为正史《旻书》所记载,人们根本找不出任何反驳的证据。

为此,不管卫道士如何鞭挞武暸王与宣德公的关系,大众对这二人的恩爱是笃信无疑的。

反驳的证据不好找到,证明这一段记载的真实性却有确凿的佐证。

便是发掘没两百年历史的聂普代表亦是唯一的画作,学术界命名为《风华录》,网友们则戏言“小黄图”。

“小黄图”的名气不下于《九寰游记》,是为二人感情最强有力的证明。

——虽在博物馆只能展示一两页,但如今网络信息发达,电子版的全书几十张图搜索一下人人皆可以“评鉴”。

除了《风华录》,聂普唯一署名的著作《三十六计》也能说明一些事。

学术界研究的是《三十六计》在军事等各领域的运用,然而……

网友们直接给《三十六计》加了前缀,诸如“追人三十六计”、“爱情三十六计”等等。

有关聂晏的话题,除了其留下的几本传世著作,以及与聂普的爱情故事,网络上甚至学术界争论最多的是其在《武林志》中,一系列“医说神鬼论”里,所描写到的一些史上不存在的医家,诸如扁鹊、张机、华佗等。

《武林志》作为华国史上第一部“期刊”。

到如今残本虽不齐全,其中除收录了由《武林志》刻书人“东方不惑”所著的华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外,另有诸如公无庸、宛树成等文学家的散文游记。

是学者研究旻朝历史、文化等的重要参考书目,同时具有极高的价值。

聂晏的“医说神鬼论”自然也备受关注。

尽管主流观点认为,扁鹊、张机、华佗等不过是作者杜撰的,为其本人在故事中的化身,但鉴于聂晏对这些“医学家”描述得用心、详尽,甚至措辞极为尊敬与推崇,便有不少人怀疑,这些史书上不存在的“医学家”其实确有其人。

然而,除了聂晏笔下,在之前根本没有这些人物的丁点片段记载,就又有更多人反驳这群人的真实存在。

只因为一旦承认这些人的存在,意味着学术界的现有认知都得颠覆。

简单地说,张机所在的“东汉”到底是哪一个王朝?

华国历史上确实有“汉”的存在,却是在旻朝之后了,聂晏总不能未卜先知记录下了后世的事情吧?

诸如此类问题,学术界的争论持续了百年不止。

现代网络普及,网友们在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时,便打哈哈开玩笑。

诸如说,聂晏其实是穿越的,所以将后世之人记录在书里,导致原本该出现的人被蝴蝶掉了。

更有扯淡的说法是,大家生活的世界,其实经过时空逆流倒过带的,聂晏所写的那些人其实活在上一个周目,等等等等。

所有的争论,在发现了武暸王陵时达到了白热化。

原本是几个盗墓贼,在盗墓过程中遭遇了生命危险,国家这才发现了大墓所在,便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开始了抢救性发掘。

在新科技的支撑下,国家电视台针对此次发掘,采取了网络直播模式。

这一次发掘,真正有价值的不在于什么金银财宝。

而是……

难以计数的旻朝书籍,囊括了各个方面的著作,包括在当时没什么价值的话本之类;

及旻朝之前、很多已经失传了的经籍。

离奇的是,所有书籍全是纸质版。

经过一千七百多年的岁月侵蚀,居然保存得十分完好。

专家研究了纸张,推断这是旻朝独有的、史上没有记载、如今已经失传了的一门特殊而超凡的造纸技艺,所制造出来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