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加油好男人[快穿](33)

作者:打字机N号 阅读记录

李红荣花了不少时间,才勉强让她们端正了一下态度,至少在她面前,一个个都正襟危坐,要么拿着报纸,那么拿着一本笔记涂涂改改。

可李红荣知道,她们真正的心思还是没有放在本职工作上,只是在她面前装个样子罢了,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编排她呢。

管着一群不配合的兵,李红荣自己再怎么想要改变妇联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都没有用啊。

李红荣自己钻研了很久,她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是抓住宣传口。

得先让人知道妇联到底是干嘛的,得让越来越多的女性知道男女平等,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这样她之后的工作才能展开。

为此李红荣跑了好几个部门,硬生生从几个大单位口中撕下了几块位置比较好的宣传板面,以后他们妇联可以在那几块黑板上写板书绘板画,通过图画和文字向外界宣传。

其中一块告示栏的位置特别好,就在高街路供销社边上,附近几条胡同里的人都习惯去那个供销社买东西,而负责采买米面粮油蔬菜的又往往是家里的女人。要是能把这个位置利用好了,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十个里面有一个能被图文吸引,看到了宣传栏里的内容,对于妇联形象的传播也是大有裨益的。

这样一来,她得找一个会板画的好手,还得找一个会写文章的笔杆子,之所以要图文结合也是考虑到了一些不识字的妇女儿童。

前者倒是简单,她们单位里有一个国画大师的外孙女,有点美术功底,画一些简单的图画不在话下,可后者却让她为难了。

她让单位里的几个小同志试写了一些文章,结果送上来的那些文章先不说文采怎么样,错别字都还有不少,这让李红荣严重怀疑她们的文化水平。

可没办法,那些文化水平高的,会写文章的,基本都奔着更好的单位去了,妇联这样清闲的单位,留不住那些有想法有野心的同志。

李红荣思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宋辰。

他那一句男人和女人,区分的只是性别,从来都不是能力让李红荣至今记忆犹深,还有他驳斥四合院那几位大爷时说的那些话,条理清晰,行文流畅,字字珠玑。

李红荣觉得,宋辰这孩子有点文采在身上。

正好他不是身体不好,得长期修养吗,她不能把人拽到妇联让他天天上下班,可写点文章应该不会太累吧。

宋辰端着泡好的桂圆茶进来了。

两人就坐在堂屋,大门敞开着。

“你们说李主任今儿过来找宋家小子干啥呀?难道就为了送桂圆干?”

徐寡妇这会儿忘了刚刚的不愉快,挥手让赵雪茹回屋躺着休息,自己则不客气地挤到了一大妈坐着的长椅上,加入了那群八卦的老太太。

桂圆干可是好东西,他们这儿不盛产这种水果,所以显得桂圆就更金贵了,供销社和商场里每次运来一批西广的桂圆干,内部人员就先消化了一批,至于剩下那些放到市场上售卖的,能不能买到也靠缘分,很多时候等他们得到消息赶过去,这玩意儿早就已经卖完了。

可惜了孕妇不适合吃桂圆干,容易上火,大便干燥,这对孕妇来说是禁忌,要不然,她厚着脸皮也得替她金孙讨一些过来。

“你问我我问谁去,要不你们谁过去听听?”

东厢房距离中院的正房并不远,直线也就十几米的距离,她们能看清屋里的李红荣和宋辰的各种动作和神态,却没办法听清他们到底在讲什么。

不过要是走过去,离俩人近一点,那肯定就能听清了,只是不过门没关,偷听是不能够了,肯定会被他俩发现。

她们就是一群普通的小老太太,对李红荣这个女领导还是有点惧意的。

“你去?”

有人朝着提出建议的老太太抬了抬下巴。

“我不去,要不你去吧。”

“你不去我也不去!”

几个回合下来,大伙儿一起偃旗息鼓。

可没听到想听的八卦,这让一群最爱嚼舌根的老太太们怎么受得了呢,看着李红荣和宋辰的嘴巴一张一合地说着话,却不知道在讲什么,简直难受得要死。

”这有什么难的,等李主任走了,我去问宋家小子不就好了。“

关慧轻咳一声,端正了一下坐姿,略矜持略骄傲地说道。

他们忘了她关慧是谁啦,她可是宋辰在这个院子里最尊重敬佩的一大妈呀,她过去问,辰儿还能不告诉她?

白寡妇撇撇嘴,她想起那天宋辰夸了一圈人,唯独没有夸到她。

所以白寡妇坚定地认为,那些话就是宋辰的糖衣炮弹,压根不是真心的,也就关慧这种耳根子软的女人,才会觉得自己在宋辰面前特有面子。

“对对对,待会儿李主任走了,一大妈你就过去问问宋辰,他指定会告诉你。”

徐寡妇再次失利,这会儿又有点怵宋辰这人了,主要这家伙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徐寡妇有些招架不住这没有章法的王八拳。

所以见关慧愿意出头,她就在边上怂恿。

范红娟看大家都捧着关慧,心里有些不得劲儿。

如同张满多和吕文彪的关系一样,在这个大院里,她这个二大妈和关慧这个一大妈也在处处攀比,比男人,比孩子。

今天因为宋辰,她输得彻底!

为什么宋家小子最尊重的人是她关慧呢?范红娟想不明白自己比关慧差哪儿了。

看着得意洋洋的关慧,范红娟心里憋了口气,她觉得一定是宋辰见识还不够广,没看透人心。

其实在这个院子,她范红娟比关慧更值得他尊重啊!

她得想办法,把关慧从宋辰心里最尊重的大院长辈这个位置上拉下来,然后自己坐上去。

“哎,以前是真想不到,宋家那小子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心肠。”

“谁说不是呢,我听街道的人说,宋辰和李主任攀上关系,是因为他捡到了李主任的钱包,里面有李主任为儿子结婚准备的钱票呢,三转一响都凑齐了。”

在听不到李红荣和宋辰聊了什么的时间里,她们又谈论起了宋辰捡到李红荣钱包并等在原地归还这件事。

这件事李红荣自己在妇联和街道就讲了不下十遍,这两个单位里的人又往外讲了无数遍。

以前宋辰在这一片的名声还挺差的,大伙儿都没想过,他居然还会有这样好的拾金不昧的品格。

那可是三转一响的票啊,票上又不记名,捡到钱包后选择昧下,就算不自己去买这些东西,也完全可以将那些特殊票类卖掉,现在黑市光一张自行车票就能卖几十块钱,那一个钱包的价值,恐怕远远超过了赵梅子现在在轧钢厂当学徒工一年多的工资。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李红荣认宋辰当亲戚,三天两头送东西过来很合理的原因。

虽然她们心里都觉得宋辰傻,这种天下掉下来的馅饼都不要,可这也不妨碍她们在知道这件事后,变得更喜欢和宋辰相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