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乌鹊君(2)

作者:如鱼饮水 阅读记录

天衍如堕噩梦,无处栖身。

然而那一日他却如同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万籁俱寂的世界。泰明帝拉起那男子的手,把天衍的手放进了他的手心。泰明帝把他们的手紧紧扣住。

“闻重……”

“天衍与南朝,我交在你手中……”

“莫要负我……”

天衍屏息凝视着男子,只见他睫毛微微颤动,睁开了眼睛。

一刹那天衍坠入了那双如同漆黑深潭的瞳。然后,那样一句话,宛若回声般远远传来:

“宁死不负君。”

宁死不负君,声声刻入天衍心底。

第二章 朝堂争执

文德殿上,满朝文武山呼万岁,回音绕梁,不绝于耳。

天衍背靠着龙椅,扫视殿下百官,略有几分懒洋洋的神情。然而若是老臣,观那眉梢眼角,已能看出当年那个少年天子泰明帝的一世风华。

殿头官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龙椅上的天衍几乎要打出个哈欠,只是被立于左边文官之首的闻宰相瞪了回去。

“陛下,微臣有一事请奏,”知枢密院事荀瓒出班正笏道,“近日来北方骚扰不断,铁骑屡屡越过国界。然我军有心对抗,却苦于军备简陋。自圣上登基以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故而臣请陛下着令户部增加农税,以资军用。”

天衍摩挲起下巴。

然这时户部尚书赵元初亦出列道:“陛下,前年江南诸地刚刚闹了蝗灾,今年才有了收成。若此时增加农税,恐怕百姓要有怨言啊。”

“赵大人,前年陛下登基之时,农税全免,如此还有怨言者,必是刁民!”荀瓒上来了些火气,声如洪钟的斥道。

“荀大人!前年百姓几乎颗粒无收,你总不能夺了他们明年的种子,这岂非杀鸡取卵?”赵元初素来厌恶知枢密院事这种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死活的作风,今日也斗胆冒犯起来。

“待到北军南下,你给北国人种田去!”荀瓒大怒,声色之厉几欲震下粱尘。

“陛下,知枢密院事这话是犯上!”赵元初也脸红脖子粗,指着荀瓒对天衍道。

天衍扫了二人一眼。当年先皇亲征北国三次,粮草后备援军,全都是荀瓒力排众议,置备周全。最后一次出征,国库亏空,他变卖在江浙的商号房产,对先皇倾力相助。亦由此在朝廷树立了威信,官至从一品。

天衍瞥了闻重一眼,只见他依旧冷淡,毫无解围之意。

明明身为宰相,可就他话少,天衍忿然的偷偷瞪了闻重一眼,转而对争执的二人笑曰:“两位爱卿,朕知道你们都是南朝的大忠臣,容朕再回去想想。下朝!”

于是在众臣膜拜之下,天衍背过身打了个哈欠懒散的走向后殿去。

进了垂拱殿,天衍在尚衣局女官的服侍下换了件干净利落的竹叶纹长衫,便爬上紫檀木书案前的太师椅。案上是摊开的高丽纸,一旁有副行书的字帖。那行楷写得古朴遒劲,苍润简远。天衍看了看那字帖,抬起头对身边女官苏小卿道:“小卿姐姐,我给你画像吧。”

苏小卿先一怔,接着一笑:“官家明明看着闻大人的字帖,怎的却想起要给奴家画像了?”

“因为小卿姐姐颜如舜华,温婉可人啊。”景天衍微微一笑。

苏小卿脸一红,直道:“管家真是……小小年纪的就会说这话了……”

天衍笑而不语。窗外绿柳阴阴,黄雀啁啾。

正当二人言笑间,远远见着一个身影向垂拱殿走来,苏小卿一福而去。

那人依旧一身黑色,面容素白。见天衍正提笔坐在书案前,脸色便和缓了许多。

“天衍,正练字呢么?”闻重走近他身旁问道。

“正要摹帖呢。”天衍运腕写起来。这时候他脖间突然感到一丝凉凉的东西划过,闻重柔顺的长发垂到他的眼边。闻重倾下身,握住他的手写下了几个字。“行书的牵丝要自然,你那样写太过刻意死板。意气所至,笔画随之,才能一贯而下。”闻重一边写一边说着。他那温缓的声音拂在耳边,却让天衍一时无法理解话中的内容。

闻重松开了天衍的手,直起腰走到不远处的桌前坐下。他抬起头望了望天衍,略微疑惑的问:“我刚才所说,你可领悟了?”

“嗯。”天衍盯着闻重,一会儿点了点头。

“我倒看你像更糊涂了。”闻重笑了笑。

“唔……”闻重这一笑,天衍的脸更加茫然。

“怎么了,天衍?”闻重不禁走了过去,细细观察天衍的面容,“是不是今日早朝时,心里听得不舒服了?”

“没事,”天衍摆了摆手,“闻重,你这时候倒跑来装好人了。每次上朝时都好像不认识我似的!”

见天衍恢复常态,闻重蹙起的眉才微微舒展。“知枢密院事所言之事,陛下意下如何呢?”

“若不给军队拨款,北军是不是真的会打过来?”天衍问。

“难说。”闻重道,“不过连年征战,百姓确实需要休养生息。此时若增加赋税,我担心民间要起反意。”

天衍沉默有顷,突然凑到闻重身上嗅了几下,咬牙道:“闻重,你刚才是不是去老妖妇那里了!”

闻重叹了口气,“太后问我早朝之事……”

“她对你说了什么?”天衍骤然打断。

“她说北方是我们的痼疾,要征税拨款给军队。”闻重言道。

“闻重,老妖妇要征税,我就偏不。”天衍怒道。

“天衍,你是国君,做出决定前务必冷静考虑。”闻重摇头。

“闻重,你再也不准去见那老妖妇!”天衍捶案道。

“天衍……”

“这是圣旨!闻重,你不能抗旨!”

闻重看着撑案而立整个炸了毛的小皇帝,叹了一声便转身离开了垂拱殿。

日已偏西,福宁殿前的庭院,天衍身影如飞,剑影翩跹。

一脚蹬上庭院里的梧桐树,翻身跳下,挥剑将翻飞而下的梧桐叶劈成碎片。余晖下□的臂膀满是汗水,折射着晚霞熠熠生辉。天衍昂首甩下一把汗,大口的喘着气。

一旁的吴翰尧大声的鼓起掌来,一下一下回荡在空落落的庭院。天衍一笑,收起剑走过去亦坐在玉石台阶上。

“官家剑法日益精湛,再过个五年,可就要出师啦!”吴翰尧抚掌大笑。

“吴老将军是我的恩师,您的这份恩情我会一直记着。”天衍向吴翰尧垂首一拜。吴翰尧只瞧着这小少年,不过九岁就这般飒爽风姿,倘若长大了,那不是一代霸主,就是一世枭雄。心中不由生出万千感慨。

“不过,官家今日的剑倒是显出了几分急躁,戾气很重啊。”吴翰尧抚须言道。

天衍眼神一躲,只看着庭中牡丹,俊秀的唇抿得紧紧的。

少顷,才松了松口气,叹道:“不如相忘于江湖。”

小孩子如此苦大仇深的说出这种典籍上的古话来,让吴翰尧有些好笑。“谁惹着咱们官家了?”他便又问。

上一篇: 雪恨 下一篇: 人在阑珊处之柳扶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