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其实我今天来,还是有些工作要跟你们在现场谈一谈的。”
闲聊过去,高建国终于把话头进入到了正题。
在坐的今天过来看比赛的三个师的师长以及各位团级以上领导都不由的坐下了身子。
“这几年,部队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军委明确提出了要科技强军精兵强军的走势,目前看来,从80年代我军裁军百万后,部队臃肿现状确实得到大的改善,但只是改善这些并不能改变部队实际情况,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提高养兵质量。过去我们是以数量来弥补质量,但在现今战争中这是不可行的,部队改革的方向则是向机动化进行,而机动化的进行又势必使科技化这个问题体现在装备运用上,装备越是现代化其后勤保障人员就会越发的重要,但仅止于重要是不行的。此次在军区安排下将有一个师成为改革试点单位,军区决定将这个师改革成为全机动化摩步师,将下辖一个坦克团、三个摩步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高炮营,此外,还将增加一个防空导弹营、一个师直属机械化侦察营、武装直升机大队。另外还将增配工兵、防化、后勤保障、野战医疗救护等营级单位。在增加了一个团的编制的同时,更改变了原本师内的各团的工作内容和性质,这些内容的转化,标致着这个师将全面成为一个以科技为主的现代化装备的野战军力量,为了保障这次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实施,军区同时决定每年分配给这个师当年军校毕业生增加两成,在三年内完成这个师的改革方案。”
长话说完,高建国停顿下来,他观察到下面坐着的三位师长的眼睛全都亮了起来,看样子,他们都想得到这个名额。
轻轻咳了一声,下面立即安静下来,环视一圈,高建国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们,“我知道你们都心动了,”底下发出了一阵笑声,“不过这个名额是谁的,目前军内还没有决定,不过,”他微笑,“想争到这个名额,就把你们对这个机动化摩步师的设想和如何认知摩步化运用以及全面运用的方法写出一个方案交上来,我也不为难你们,一个月内交上来就行。”
下面发出了一阵嘈杂的声音,高建国也不理会,他的目光看向坐在最后面的王庆瑞。
王庆瑞抬起头,年纪不大头发却已花白,那张圆圆的脸上露出一个憨实的笑容,眼眸中流露出狡黠的神色。
微微冲他点点头,高建国笑了。
“庆瑞啊,这次的改革,恐怕会是要伤筋动骨喽!”
午饭后,在休息室里,高建国和王庆瑞坐在一起说着话。
“您的意思我明白,我会努力的。”
王庆瑞笑嘻嘻的说。
“不要光说明白,我对你明说了吧,702团要成为装甲坦克团,难度不小,你要争取的这名额难度不小,明面上,我恐怕也帮不了你什么忙。”
“已经定在T师了么?”
高建国的担心王庆瑞没有在意,他反而注意到别的地方上了
“一半以上吧!”
“另一半呢?”
“得看其他两个师的方案才能决定。”
“哟喝,内幕啊首长。”
王庆瑞开起了玩笑。
白了他一眼,“我替你担心,你到跟个没事人似的。”
“老首长,看您说的,您的心思我能不了解么,不过,如果我要是做不来这个,您也不能强求不是么?”
“噢,照你说,你是做不来喽?”
王庆瑞眨眼,“我可没这么说啊领导。”
“哼,你别跟铁路那小子学好不好,好的不学坏的就跟。”
“别介别介,我可啥都没说。”
王庆瑞呵呵笑起来,“领导,小城眼见得就要下部队实习了,要不,让他到我这里来吧!”
高建国眼一眯,“小城跟你说的?”
“哪啊,是嫂子,”一点都没怕高建国的脸色,王庆瑞依然笑,“老大被您踢到了边陲去了,这小的怎么也得留在身边吧,况且小城学的就是装甲指挥,这也算是实地运用,要不您把他也踢远喽,这专业不就荒废了么!”
冷眼看着他,王庆瑞回以微笑,好半晌,高建国皱眉,“你以为小城会同意么?”
“当然不会。”
王庆瑞肯定的回答让高建国白他一眼,“那你废什么话!”
“这不是有您在么,动个手脚总成吧!”
被这种大胆走后门的话给惊了一下,高建国上下打量着王庆瑞,“我就说你不要跟铁路学,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呵,您说什么啊,我都不晓得是啥子!”
王庆瑞装糊涂。
“……懒的理你们。”
高建国没好气的瞪他一眼。
“不跟你废话了,总之,你的报告也要好好准备一下,别到时候赶不上分配名额。”
“是,领导。”
☆、第十四节
第十四节
1997年,即是让人悲伤的一年,也是让人高兴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伟大的改革指导者去世了。
这一年,离开祖国母亲已经很久的儿子终于回家了。
而这一年,对高建国来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小儿子军校出来去基层了,当然,完全不排除某些人在背后动的手脚,于是在小儿子似信非信一脸怀疑的打起背包下部队了以后,高建国心中也难免升起一股‘吾辈不孤’的感慨。
当然,在电话里骂骂某人的这种表面事高建国也象一个普通父亲一样的做了,而且还做得理直气壮。
而那头的老部下,只是嘿嘿一乐,装作没听出来老上司似怒实喜——不光是为老上司,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小家伙,那小子简直天生就是个兵,他真是太喜欢了,这能捞就捞的手段他也是绝对不含糊的。
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这一代的军人也都渐渐老去了。
高建国其实此刻尚不到五十岁,但头上的发也已经渐有了岁月的苍桑,额角眼边的纹路也深了,但他的腰板依然笔直,目光仍然锐利,做事的风格依旧在犀利中带着柔和与圆滑。
部队的改革在一步一步的深入着,即上一年的试点后,紧接着就将是其余队伍的整体换装和整编工作。
“老高!”
正准备推门的高建国回过头,看到新到任的军政委赵援朝冲着他招了招手。
原来的军政委老于退居二线了,这新来的赵政委年纪是五十刚过,身材与高建国差不多,都是瘦挑的那种高个子,总是面带微笑,看上去脾气很是温和。
他刚来军里才半个月,两人尚不算熟悉,但因为要一起搭班子,高建国多多少少也对此人做了个了解——据说、只是据说,这个比他年龄大个五六岁的政委也是军人子弟,父辈在战争年代一直没有回家,以至于他到了上学的时候还没起过大名,一直到解放后家人团聚的时候,结果正好又遇到了朝鲜战争,于是他的大名就这样被定了下来。过去的这些年,赵援朝一直在西北地区,直到前两年他接连上了两次传说中的‘将军培养班’后才被调到了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