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地主被迫遣回乡下后(重生)(73)

作者:无边客 阅读记录

严融之道:“近些日子比较忙,可有用饭。”

林殊文道:“我等你回来一起吃。”

两人步行至饭厅洗手入座,先喝几口热汤暖胃,接着慢慢进食。

林殊文侧目望着男人的面容,忽然开口:“我接的活就要做完了,明日想跟你上山,可以么?”

严融之沉俊的面容浮起浅笑:“好。”

林殊文抿唇,跟着笑了笑。

并未问上山要干什么,就是想和对方多待一阵,能时常看到严融之就觉得很高兴了。

两人入睡时他悄悄附在男人耳边说了自己心里所想,严融之拥着他在耳边亲了一记:“我原本也想过,见你在忙,便没与你说。”

明日还要上山,需起早,林殊文蜷在男人怀里安稳睡觉,没做往日临睡前亲密的事。

******

翌日,林殊文迷糊地跟着严融之起身。

窗外结了秋霜,冷意将他冻醒几分。

天还灰蒙蒙的,他洗漱干净,穿上备好的秋衣去了饭厅。

严融之正在验查需要带上山的物资,山上有休息的院子,加之林场有工人守着,隔些时日就会运送物资过去。

往时送的物资足够用,但这次林殊文跟着去,时节又愈发冷了,是以严融之对这批物资格外上心,每一件林殊文能用到的他都亲自过目检查。

马车只能运送到山下,之后得由工人搬往林场。

用过早饭,天色稍亮,马车从宅子出发。

到了山脚,林殊文随严融之下车,他穿着干练利落的秋衣,小腰束得又细又劲,因要步行到山里,便不像往日穿得那样宽松闲适。

严融之牵起他的手:“会有些累,到半途休息一阵。”

林殊文乖乖点头。

未至半途,少年的身子总归太弱,还没喊累,严融之就叫人原地歇脚。

严融之拧开水囊的盖,将水喂到林殊文嘴边。

林殊文道:“还能走的。”

严融之触碰他通红的脸颊:“莫要逞强,不需要急着赶路。”

原本一个时辰的路程,又多走了半个时辰。

赶到林场,接近午时。

林殊文起早,又走了一个半时辰的山路,身子不免疲惫。

严家的林场有休息的院子,严融之抱他去楼上的房间歇息,林殊文迷迷糊糊睁着眼,想再说几句话,被男人喂了几口水,额头一热,严融之亲了他。

严融之道:“好好休息。”

林殊文撑不住,脸一歪,靠在枕边立刻入睡。

又过半刻,严融之去外头打盆清水,给床上的少年擦了擦脸和手脚,还找了宽松柔软的衣裳替他换好。

林殊文被照顾得干干净净的,严融之心觉满足。

林场还有事情忙,他已走到门外,转头望着侧身安睡的少年,几步走回床边,俯身亲了亲,方才轻轻地关门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一些日常,随意看看。

第55章

林殊文睡了一个时辰, 醒来时隔着窗听见外头的雨声。

山里一片秋色,仿佛晕染了金黄深红的色泽。秋雨愈发密集,山中回荡簌簌响动, 比在村庄里听到的雨还要密集大声。

他弯腰穿鞋,下床后沿寝屋缓慢走了圈打量四周。

寝屋在二楼, 书柜床榻椅子一应俱全,墙上挂有几张弓和猎刀。从窗户朝外眺望, 可以看见半个院子,以及不远处的林场。

他在屋内静静等候片刻, 未见有人上来, 便自行下楼。

步行至一楼的阶梯,看见右侧正在分摞木柴的一名老伯抬头,笑道:“公子醒了。”

林殊文不认识对方,点了点头,询问:“您是?”

“公子跟主子一样唤我义伯就好,这间院子素日里只有主子上山时住着, 我在院里看着,负责打理周遭。”

义伯打了水洗手,走进灶房开盖, 将还温着的菌蔬汤盛了碗, 放在桌上。

“山里下雨后比往时冷, 公子过来喝碗汤, 暖暖身子。”

林殊文坐在凳上, 抿唇浅笑:“多谢义伯。”

说完就乖乖捧起汤喝下。

秋后山里结出的粮物瓜果十分多,有人为栽种的, 还有野外独自生长的。

林殊文口味比较清淡, 严融之走时让义伯留份清汤, 义伯便用菌和蔬菜熬汤,味道带甜,浓郁又不腻味。

林殊文连喝两碗,神情溢出满足:“好喝。”

又问:“严融之还在林场忙么?我能不能过去看看。”

义伯忖道:“这个时候主子应当在山里。”

又道:“林场大多是工人,做活儿嘈闹不说,人也进进出出的,怕公子不自在。”

一听人多,林殊文立刻打消去林场的念头。

“我在屋里坐会儿就好。”

不久后雨停,林殊文又想沿院子周围的地方走一走。

因在山里,附近虽然都是林场的范围,很容易就能走回,可他并未冒然行动,而是问过义伯能不能沿四处看会儿,得到对方的答复,方才走出院子。

义伯跟到门外,林殊文道:“义伯无需跟着。”

他伸手朝周围指了指,又道:“我就在四周能看见的范围走走。”

义伯点头,笑着指向另一面:“过了这片浅树有条溪流,溪流前边有块长着花的长坡,入秋后漫山遍野都是山椿,林场几个工人带着妻子和孩子上来住,眼下花多,妇人时常带小孩到那儿采花,摘了拿回来做花糕蒸花酿。”

林殊文听完点头:“我知道了,多谢义伯。”

******

雨后山里到处都是树叶子的气息,草甸湿润柔软,大半泛着黄。

一袭圆领青袍的少年沿院子右边走了走,又转去左边的浅林。

就如义伯所言,步行百余步就穿过浅林,眼前出现一条臂宽左右的溪流。下过雨,溪水涨高不少,却依然清澈无比,能看见水底下的石子。

他走近溪流仰眸远望,入眼的便是一片色彩绚丽的山椿。

林殊文不禁喃喃感叹,越过溪流,朝生长着许多山椿花的长坡走去。

山坡缓且长,步行过去并不困难。

林殊文很快走到坡下,他喜悦地抬起胳膊,用手指接住一朵山椿。

片刻,前方传来孩子嬉闹的叫声,林殊文闻声而望,只见四名孩子手上拎着竹篮边笑边跑。

孩子们瞧见他,不由停下,好奇问:“你是谁呀?”

林殊文面对孩子还算自在,想了想,道:“我同严爷一块上山的。”

小孩们纷纷“哦”一声,异口同声道:“我们从未见过地主爷身边有像你这样好看的人。”

林殊文解释:“我、我同他今年才认识。”

孩子们不疑有他:“原来如此。”

他们热情地向林殊文展示竹篮里的山椿花。

“我们听阿娘的吩咐等雨停过来采花,明日要做花糕吃,还能用来做药。”

又问:“小哥哥你要随我们一块采么?”

于是林殊文跟着几个孩子沿着矮破采花,他没有竹篮,小孩就摘了片很大的树叶子让他包着花拿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