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温润的声音渐渐隐没在车轮颠簸之中,随着黄昏残阳,一道远去。
马文才负手看着梁山伯离开的方向,那原本真挚的一点惆怅也随着他最后这一番话,被毁得渣都不剩。暗自咬牙切齿:好你个梁山伯!临走前也不忘了给小爷添堵!
梁山伯走后,祝家很快派人重新迎了出来,已经得知真相的祝员外一脸痛心疾首的表情,颤巍巍出来拉着马文才的手,一边叫着“贤婿啊贤婿”一边狠狠诅咒那个黑心肝的臭商人,冒名顶替太守之子,尽挑拨离间之能事,竟把整个上虞县的士族大户玩弄于掌中,看他怎么联络各家好好整治他,却绝口不提这黑心商人是受了谁的配合才把这一溜杆的士族元老玩得团团转。
马文才一边脸上装无辜,一
边嘴上和祝老爹同仇敌忾,一边在心里默默吐槽:就凭你们这些老骨头,也想收拾那条死狐狸?快歇了吧您!
婚事已定,两家商议择良辰吉日让祝英台过门。
祝老爹招了个将军女婿,得意的不得了,送亲时乐得红光满面,一点也不知道低调,惟独当别人疑惑为啥新婚女婿脸上带伤的时候表情古怪,遮遮掩掩。祝夫人看着出嫁的女儿,提着袖子不停抹眼泪,也不知是伤心不舍还是喜极而泣。
为了避嫌,祝小英在成婚之前一直没有机会见到马文才,知道他被揍了,心里一直担心,一想那细皮嫩肉的小脸蛋受伤,就心疼得不行。惴惴地熬过了繁琐的大喜之日,被送进洞房以后,她却突然感到不安起来。
这……这就结婚了?就嫁人了?嫁给马文才了?
怎么……怎么跟做梦一样?
马文才在外面婚宴上应酬,被一群纨绔拖着灌酒,心里却急得不行,巴不得立刻奔回洞房,与他家英台秉烛夜话,共度春宵。当然,前者不是重点,重点在后者。一想到那娇嗔脸蛋害羞模样,他这骨头就一阵阵酥,眼角眉梢都带上春`色,看得那些狐朋狗友一阵阵反胃,都失去了灌他酒的兴致,早早放过了他。
马文才穿着红色礼服,身上带着淡淡的酒气,喜气洋洋冲进洞房。这个时候的婚礼,新娘还没有红盖头遮面,大户人家只以珠帘装饰,所以也就没有揭盖头的环节。马文才一进洞房,两人便对上目光,一时间,往昔一幕幕仿佛在眼前回放,竟都傻傻的不知该说什么了。
最后还是祝小英段数不够,含羞带怯咬着嘴唇叫出了声:“文才兄……”
马文才声音柔柔:“英台……”
祝小英:“文才兄,不是……不是说好以后要叫我小英?”
马文才:“哦,小英,英儿,英英。”
趴在门口听壁脚的众:“……”
祝小英:“你身上的伤……还疼么?”
马文才:“见了小英,就不疼了。”
祝小英:“那……文才兄……”
马文才:“嗯?”
祝小英,娇羞:“要不要我给你吹吹,揉揉?”
马文才,陶醉:“嗯,如此甚好。”
祝小英,再娇羞:“可是,你不是不疼了吗?”
马文才,再陶醉:“不疼也想让小英给吹一吹,揉一揉,免得落下病根就不好了,小英觉得呢?”
祝小英:“有道理。那……那我们从哪里开始揉呢?哎哎,文才兄不是要揉你吗,为何要脱我的衣服?”
马文才:“一起揉嘛,阴阳互调才能药到病除啊。”
趴在门口听壁脚的众:“……”
祝小英:“啊!文……文才兄!有点疼!”
马文才:“别怕,我们慢一点,
一会儿就不疼了。”
祝小英:“不行!还是疼!”
马文才:“很快就好,英台你不要怕哦!”
祝小英,怒:“天啊!好疼好疼!马文才!你到底有没有经验啊!!”
马文才,小声:“我……我也是第一次。”
祝小英:“不是说你是青楼常客,黄段子高手?”
马文才,小小声:“写书的人,没有点想象力哪成……那,那都是我编的。”
趴在门口听壁脚的众:“……”
于是,新晋小将军马文才新婚第二日,一条震惊全宇宙的消息在坊间大肆流传起来——
颖郡太守之子,黄段子文库春宫图高手,臭名昭著娶不到老婆被老父打发从军的马文才马大公子,新婚当夜竟然还是个雏儿!
此消息一出,豪门纨绔笑掉大牙,深闺小姐却都艳羡祝小英好命,在这处男绝迹的时代,居然让她碰着一个!而且还是个将军!天啊这上辈子得做多大的好事啊!
而作为当事人的祝小英,在新婚第二天,搂住马文才的细腰,也很体贴地安慰道:“没关系,第一次都这样的,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我会好好待你的。”
马文才:“……”
人人都羡慕祝小英,觉得马文才浪子回头,前途无量。然而几年后,马文才不仅没有像众人期待的那样步步高升,官反而越做越小,正经事不干,偏偏带着老婆去搞了个什么晋水书阁,每天写些不着调的奇闻传记到处卖。
而与之作对比,马文才当年从崇罗书院出来的同窗们,反而个个都混上了高官厚禄。
首先是王忱,做了荆州刺史,督荆、宁、益三州,一时大权重握,深得朝廷重用。然后是殷仲堪,据说因其在军中为参军时享有盛名,得见天颜,饱受皇帝赏识,召为太子中庶子。再然后是桓玄,借着桓家在朝中的旧势和叔父在淝水之战中所立军功,重返朝廷,才华尽显,颇有其父当年风姿。
于是不免就有当初那些眼红嫉妒的闲人,出来冷言冷语几番,什么嫁错郎啊什么悔不当初啊什么如意算盘没打响啊……什么难听的都有。
对此,被耻笑选夫眼光不好的祝小英却鼻孔朝天,扬下巴叉腰在心里牛逼哄哄地冷笑:你们这些笨鸟知道个屁!有你们后悔的一天!
马文才在军中混了几年将军,领着祝小英走南闯北地逛了不少好地方,见识了各地风土人情,在祝小英的支持下,又重新操起写文大业。
都说乱世之秋,人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哪有时间顾得上精神食粮?可要知道,中国历代文化发展最繁荣最多彩的时候都是形势不那么安稳的时候,正是因为中央统治力度不强,对人们的思想禁锢不多,才有了百家争
鸣言论自由的土壤。而且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不甚美满,才会想要通过精神娱乐,获得灵魂上的宽慰和对生活的希望。
晋水书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开办起来的。
马文才执笔,祝小英包装,迎合时代特点,以军旅生活,志怪奇闻,英雄传记几种小说类型为主打,再利用马文才所独创的雕版印刷术批量印制,夫妇俩一唱一和,生意日渐红火,慢慢的,竟然也打响了名头。
后来某一天,马文才又十分自恋地认为,自己再这样写下去会在民间赢得巨大的声望,到时候只怕触动官方权威,为朝廷所不容,便不再以实名写书,基本写一个故事换一个笔名,却都在最后标出晋水书阁出品的字样,以保证品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