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阵(143)
刘司徒那双龙眼招子下了狠劲看陵洵一眼,清清嗓子,故作高深地向陵洵一拱手:“陵公子,老朽当年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
“哪里哪里。”陵洵笑着还礼,“司徒大人高义,一心为国,很是让晚辈敬佩。”
陵洵上来便与刘司徒寒暄,南阳侯魏兆便在旁边看着,竟也没有插嘴,等陵洵将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才有些讶异,向他行礼道:“草民见过南阳侯大人。”
这南阳侯之所以让陵洵讶异,是因为此时他看着他的双眼中竟隐有泪意,似乎很是激动,陵洵自幼漂泊在民间,对政治圈里的人际关系了解不深,不过也大概知道,这南阳侯魏兆似乎与父亲私交极好,也是为数不多,在父亲出事时,曾站出来为他说话的人。
“你是小洵……真的是小洵……”南阳侯说着上前一步,抓住陵洵的胳膊。
陵洵一惊,身上骤然凝起杀意,他身边的穆九却按住他另一边胳膊,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这才没让他直接一掌将这南阳侯拍出去。
南阳侯有些迫不及待地将陵洵衣袖掀开,就像当初陵姝第一次见到陵洵那样,低头在他胳膊上寻找,待看见那块铜钱大小的红色胎记,才再也无法控制情绪,低声呜呜地哭起来。
“子季啊子季,苍天有眼,让你陵家后继有人了啊……”子季是陵洵父亲的字,南阳侯抹着眼泪,好半天才重新控制住情绪,对陵洵歉然道:“陵世侄,对不住了,我一看到你,便想到你父亲,失态了。”
陵洵在来许都之前,一直以为南阳侯魏兆应该是个枭雄般的人物,手握生杀大权,挟天子以令天下,然而真正见了面,南阳侯给他的感觉却很是不同。
南阳侯的年纪和镇南将军差不多,两人当年与袁熙的父亲并称“九州三杰”,都是才貌双全的贵族才俊。南阳侯现在虽然年岁已大,身材又微微发福,还是难掩五官俊朗,因而初见面,很容易给人亲切之感。
陵洵进许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面圣,虽然如今的圣上只是个七八岁的稚童,但也是九州的权力核心,只要脑袋上还顶着“大夏子民”的帽子,便不可对他不敬。
南阳侯一早便将诸事安排妥当,待陵洵沐浴洗尘,便将他引向皇宫。
说是皇宫,其实只是南阳侯将原来封地上的一处府邸改建,让皇族得以暂时安置。
行至宫殿大门口,因为入宫面圣不可有太多人跟随,南阳侯便问陵洵想要谁跟随。
陵洵回头看了看跟在自己身后的方珂方珏等人,最后点名穆九。于是两人进宫,在经过搜身和查证通行令牌之后,终于被引入内殿。
南阳侯一直跟在陵洵身边,走到哪里,便简单向陵洵介绍几句,态度十分随意,似走在自家庭院——不过这里的确是南阳侯的私产。
陵洵注意到,宫内的婢女和太监对南阳侯都非常恭敬,恭敬得远远超过对于一个侯爷所应该有的程度。
“你就是镇南将军之子?”
进门看到那小小的一个人儿,坐在高处的龙椅上,陵洵敛衽跪拜,只听那脆生生的嗓音在大殿内回荡。
“回皇上,正是草民。”陵洵恭敬道。
“抬起头,让朕看看。”小皇帝道。
陵洵抬起头,他眼力极好,即便离得有段距离,还是将小皇帝看得清楚,见他唇红齿白,双眼圆圆,生得倒是奶里奶气,偏生要一本正经端坐在那里,学着大人口吻讲话,让陵洵忍俊不禁,倒也忘了小皇帝那混蛋爹。
“你长得真好看。”小皇帝仔细看了陵洵一会儿,如此评价道。
“多谢皇上谬赞。”
“你是武阳姑姑的儿子,论起来,我应该叫你一声表哥。”
“不敢。”
小皇帝又向陵洵身边的穆九望了望,“你就是思辰先生?”
“回皇上,正是草民。”穆九答道。
接下来,大殿内便是一阵沉默,小皇帝似乎忘了该说什么,直到侧立在旁边的魏兆咳嗽一声,小皇帝才一个机灵,似有些怯懦地偷偷瞟了魏兆一眼,小声道:“那个,谨太妃对你挂念颇深,一会儿就去见见她吧,朕也有些累了,你们退下吧。”
陵洵和穆九叩谢过小皇帝,便被魏兆引出大殿,陵洵直到跨出大殿门的一刻,都能感觉到两道灼灼视线停留在他身上,那小皇帝似乎对他很不舍。
不过也难怪,这么小的孩子,就经历此种劫难,孤苦无依懵懂无知时,便被架上皇位,再想到他自己,不禁感同身受。
“南阳侯大人,事先并没有说要去见谨太妃啊。”在前往谨太妃的居所时,陵洵问,因为之前那沈大师的话,他对谨太妃有点抵触,不过也很想去见一见,这样便能印证那沈大师所言真假。
南阳侯道:“这个我事先也不知道,乃陛下临时起意,或许是谨太妃向陛下提出的请求吧,她毕竟是你的外祖母,在这世上,你是她唯一的牵挂了。”
陵洵可不觉得这会是小皇帝的意思,不动声色向南阳侯看了一眼,再想到小皇帝当时看向他时畏惧的表情,不由沉下心。
“我的洵儿,是我的洵儿么……”
陵洵还没走进谨太妃的院子,便听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第104章
从方才小皇帝的神情来看,要陵洵与谨太妃见面,应该就是南阳侯的意思。陵洵在去往谨太妃住处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南阳侯希望他与谨太妃见面。
难道只是想借助谨太妃来确认他的身份?
可是武阳公主远嫁荆州,少有机会进宫,即便生下他,想来与谨太妃见面机会也不过一二次。也就是说,那谨太妃虽然为他名义上的外祖母,其实并不熟识,想要让她来判断他的身份,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所以此次“祖孙相会”的刻意安排,究竟有什么目的?
陵洵正在盘算,便被那院子里女人的声音打断了思路。
“我的洵儿来没来?快叫人再去外面看看!”女人催促着,紧接着便有小丫鬟应诺的声音。
陵洵和魏兆刚走到院门口,便见两个婢女出来,婢女们一见到魏兆,立刻伏身行礼,魏兆道:“去通传太妃娘娘吧,就说陵少将军已经到了。”
谨太妃偷了兰妃的孩子固宠,其实并没有风光几年,宣帝死的那年她才三十几岁,便要在深宫里守寡,没多久镇南将军府出事,武阳公主身为皇族,死罪可免,然而看着陵家满门抄斩,亦不能独活,在法场触柱而死。谨太妃难免受到连累,从那以后幽居冷宫,被那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渐渐遗忘。
因而当陵洵看到坐在软榻上的谨太妃,看到她憔悴衰老的模样,并不觉得意外。他正要上前行礼,谁知口中一直唤着“我的洵儿”的谨太妃,竟两眼发直地看着陵洵,猝不及防发出凄厉的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