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岁,万万岁(4)

作者:陈毓华 阅读记录

他连忙朝女儿递眼色,“慎言。”

“是。”徐琼嘻嘻笑着,不以为意,搂着父亲的胳膊进了店。

【第二章 常州闻噩耗】

肥羊王楼上的雅间里有一对主仆,主子意兴阑珊地对着切得很薄且久煮不老的羊肉,看起来已年过六旬的仆人是个中等个子,黑白参差的发色,一身细葛布青衫,一见大砂锅里的白菜胆已熟,手脚俐落地将淡二汤、腐皮卷、鱼腐和熟牛肉丸往锅里放,等到微沸就下了胗肝肉片鱿鱼,待完全烧沸再淋些猪油,夹碟供食。

这种煲仔菜的手工腐皮卷和鱼腐都很费工,正因为费工,所以特别好吃。

“楼下那小丫头说话倒有趣,又是肥羊又是黑店的,蓝掌柜要是听到这话,恐怕得吐血三升。”别看这老人家年纪一把,竟然耳聪目明,将楼下的对话听了个明明白白,一字不漏。

“你再多嘴,口水就要喷进锅里去了,我可不吃。”眉目精致的孩子还坐不满整张太师椅,两脚也踩不到地,话说的却是威严尊贵。

“这不输广东客家菜的七彩什锦煲,您不吃,可就便宜我家那小子了。”老者的恭敬语气里带着几分随意,令人分不清楚他与孩子究竟是什么关系。

“你年纪大了,皮厚肉粗,不怕我的手段了?”万玄掀了掀半阖的眼,说着寒气四溢的话。

“大君舍不得老奴。”

“我当初真应该把你毒哑,罗罗唆唆的。叫浮生进来,我不需要你侍候。”

“您趁热吃,这东西凉了就腥了。”老者极有分寸地把瓷碟与象牙箸放到主子眼前,带着混浊的眼隐含千言万语。

要不是主子临时起意要吃七彩什锦煲,浮生那小子又烧得不道地,已经在田庄当起富家翁的自己哪有机会再见到主子的面。

多希望主子能常常想起自己的好处,多召自己前来侍候。

“倒酒。”

万玄瞅了一眼面皮已是沟壑丛生的老者,温吞吞地把腐皮卷吃了。

老者端起绿翡翠温酒壶替他倒了一盅九酝春酒。

“老胳膊老寒腿的,还站着做什么,不会自己找地方坐?干脆让人送你回去,别在这里碍眼了。”万玄自己又倒了盅酒,一口下肚,老练得像个成人。

老者知道这是主子可怜自己年纪大了,赏他位子坐,但是他不敢逾矩,他这一生都是大君的人,就算老死都不会改变。

万玄只吃了那么一筷子就不再动了。

“老奴听说,大君被一个小姑娘弄得灰头土脸。”

主子冷漠不近人,甚至拒人千里,能靠近主子的身是极其稀罕的事,而他敢和主子这么“话家常”,不是他的胆子比旁人大,是他们相处的时间太长,他的胆子是用时间淬链出来的。

“灰头土脸?那个黄毛丫头最好有那等能耐。”万玄嗤声。

“什么,还是个黄毛丫头?”老者是真的讶异了。

“浮生那只该剪舌的学话鹦鹉,胆敢妄议主人,该当何罪?!”万玄的笑容冷峭,别说像老者这样一辈子跟着他的人捉摸不清他的喜怒,再给两辈子或许也不能。

像这会儿,他看似笑着,心底可能半点愉悦也没有,也可能是杀人的前奏。

“他关心您。”

“你是怕我杀了他吧?你唯一的孙子。”他不信任谁,谁都不相信。

老者轻轻喟叹,“老奴这条命是大君的,老奴的父母乃至浮生,生是万家的人、死是万家的鬼,那小子入不了您的眼,您若是要他的命,身边没了侍候的人,老奴立时从田庄回来服侍主子就是。”

“你这是在威胁我?把那兔崽子给我叫进来。”这家人都是同一路死心眼的货色,会和人作对到底的那种,不去当言官真是可惜了。

浮生是个十三四岁的小伙子,有张圆圆的脸,容貌清秀,穿着茧绸短打,模样透着机灵,被叫进来的他朝老者眨了眨眼,然后就肃立在一旁。

“着人送你祖父回去,以后别再来了,好好在田庄终老吧。”万玄跳下椅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而压根不知道楼上雅间里发生什么事的徐氏父女,在用过午膳后徐明珠非常乐意陪女儿去素心书局买了几本在路上打发时间的闲书,还有,既然来到京里,肯定要带点京城大八件回去给家人嚐嚐。

京城的糕点讲究应时,什么季节吃什么样的糕点,春天有玫瑰糕、太阳饼,夏天有牡丹花饼、五毒饼,秋天吃玉面糕、花糕,冬天吃鸡蛋糕、蜜供,种类繁多。

徐琼挑了山楂玫瑰青梅葡萄干等口味,外型印着三仙或做成银锭,她拿了一份给门房的儿子虎子,因为他总是憨厚地到处跑腿,替她送来她要的黏土,既然她要走了,不管以后会不会再见,人情留一线,日后总是好相见。

另外一份给了春娥,她看见这些花样精致的点心,兴奋得差点抱住徐琼的大腿尖叫。

四月初六一大早,一行人分坐三辆马车,另有两辆马车驮着行李,浩浩荡荡往码头而去。

四天后,到了通州码头,上船就忙了好一阵子,当船从码头起锚开出,已经是大半个时辰后的事。

船往南而去。

徐琼对水路并不陌生,上回从婺州府到京城也经过一段水路,如今是春夏交接的季节,水岸上的景致不同于他们之前在冬天来时的寒冷冻人,河川纵横、湖泊密布,水天一色,云光水影流荡,闪闪动人,两岸伴水而生的村落如璀璨明珠。

河里鱼获极丰,船娘十分擅长料理河鲜,到了镇口,徐明珠就会带大家上岸饱餐一顿当地的美食,至于携带的菜蔬和腌肉就用来打发少数无聊的日子。

☆、第四章

一个半月后,船离开大运河,进了龙溪河,龙溪河傍城而过,江南河道狭窄,航船多,终日熙熙攘攘,运输繁忙,两岸人家尽枕河,座座石桥跨水上,十足的江南水乡特色。

在常州码头上岸,雇了马车,一行人又是五辆马车辘辘,进了常州府城门。

不愧为扼控东南的三吴重镇、八邑名都,常州城内的街道全是用宽阔的青色条石墁成,两层楼的建筑比比皆是,驴车、骡车、马车行经纵横,热闹非常。

车队到了知府衙门,徐明珠吩咐车夫直接将马车驶到后衙。

官位调任,即便是个九品芝麻官都是很严肃的事情,更何况徐明珠是知府,善于逢迎的小官、商贾哪有不趁机拍马屁的,可是徐明珠只是不动声色地进了衙门,为的就是不给这些人机会。

所以,他都已经进了后衙,前衙还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任,也因此,大家迳自把家当全搬进后衙,这才惊动住在西跨院的同知,通判接到消息也匆匆往衙门赶。

既然人都来了,徐明珠只好放下刚入口的茶,应酬将来要一起做事的左右臂膀。

徐琼也不慌,小小个子,指挥若定地安排事项,该打扫环境的、该擦拭的、该安置的,等徐明珠回来时,一切都已归置妥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