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国舅爷(52)
原先李氏也是想着把娘家父母都接到京城来享福,两个老人家却说他们老了,没太多想望,能和儿子媳妇守着铺子,和乐融融过日子已经是不敢想的好日子,万万没有娘家父母去长住女儿家道理,路途遥远,京城他们大概是来不了了,要是女儿女婿还念着他们两老,能抽空回舄水镇看看,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姥姥最盼望的就是和舅舅一家住在一块,老人恋故土,她和姥爷当时肯搬到镇上已经是非常给娘面子了。」伏幼分析给她娘听,安慰她。
「说得也是。」李氏叹了口气,便不再说这话题了。
朱佾开拿回了殿阁大学士的官职,又开始忙了起来,除了上朝议事,皇上经常留他下来议事,通常不把人榨干,不放他回家。
因为怀孕月分大了,行动不便,伏幼的心思都在自个儿的肚皮上,加上朱佾开常常回来得迟,见她睡下,就会在外书房歇下,等她睡醒,他又早早出门去了,一来一往,夫妻居然有好几日没碰上面。
这事可大可小,趁着李氏回家去看看,她问清楚朱佾开人在府里,扶着月缳的手去了外书房。
「你这么重的身子,有事让人来说一声便是,何必走老远的路?不是有软轿?丫鬟们都干什么吃去了?」朱佾开一见她挺着大肚子过来,立刻放下手边的事务,也把与他商议事情的下属遣走了。
「没事,刘太医说让我多走动走动,对胎儿好,将来生产也容易。」她是很愿意走动的,身子越重越需要动,这道理她懂。
「稳婆和医女我都让她们候着了,有事随时可以过来,又或者让她们住到府里来比较稳妥?」他扶着伏幼小心翼翼坐下,照惯例,背后左右都替她放好软垫,见她坐得舒坦了,这才拉过椅子坐到她身边。
「我的事你倒是都安排好了,唉,你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有家归不得,难道朝中大臣都跑了,皇帝陛下就剩下你一个得用的?」之前习惯了朱佾开在家,如今他人忙得早出晚归的,她还真不舒坦。
朱佾开笑着搂了她已经无法环抱的身子。「我这不是替你把岳母找来了?」
「你的意思是我只要我娘就好,老公可以不要了?」
「等这阵子过去,往后应该会好些。」他轻点她的鼻子。
「我只是不想你太累。」
它山堰一场山洪暴发,灾民死伤无数,加上出兵都是国,几乎掏空了一半国库,朱佾开就算回家只字不提,她也知道陛下要他回去是想办法充实国库。
谨说起来惊得很,云行,还议税变的能落到国库里,有那馨易办到吗?摆
明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再说了,皇帝嚷着穷,怎么不见他把私库打开来救急?
「外头的事用不着你担心,你只要好好把孩子生下来就是了。」这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也是,如今她能做的好像也只有这件事。
担心再多,她又帮不上忙,还添乱呢。
见下人来禀报又有某某大人前来找他,伏幼阻止了他想送她回镜躬阁的打算,让他讨论正事要紧,早点忙完了,也好早点陪她不是?
****
经过这些日子,伏幼对于夫君和他那位皇后姊姊之间的关系,也琢磨出一些味了。
说是亲姊弟,但感情看起来真不怎么样。
除了大婚隔天,他们夫妻俩入宫,她把朱佾开叫上前垂问了几句,之后国舅府发生的一连串事情,皇后娘娘几乎是不闻不问的。
也罢,是她强求了,她是一国之后,不能轻易出宫。不过,派个人来问两句,表达一下关心之意总可以吧?
好吧,她又要求过了。
人人都以为国舅爷的荣耀是因为朱府出了个皇后,的确,皇后庇荫的功劳不可没,不是有句话说鸡犬升天?但是她以为,朱佾开自己的才干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倘若朱佾开是个纨裤,皇帝看都看不上,哪还想重用?
江山又不是拿来玩的。
这位皇后对待自己的亲弟弟还不如大小白氏平常的嘘寒问暖,就算朱佾开不怎么赏脸,她们也时不时会亲手做套衣裳过来,只要他收下,就高兴得像中了乐透般。
血缘是什么东西?有时候比没有血缘的人还要冷漠。
不过无所谓,朱佾开是她的丈夫,她的男人往后由她看顾。
秋天,伏幼生下一子,母子平安,朱佾开取了一个檀字,叫朱檀。
伏家人得知消息,乐不可支。
同年,伏观抱着试身手的心情参加了秋闱,竟一回便中了举,隔年春天春闱自是也上场,考试地点在贡院,考试时间整整为期三天,吃喝拉撒都在里头解决,对每个考生来讲不只是精神上的折磨,更是身体上的摧残。
李氏派人每日去贡院前守着,自个儿担心着急的吃不下、睡不香,每天都给佛祖上香,祈求神明保佑,倒不是非要儿子拿个什么名次回来不可,纯粹是一片父母心,怕他在里头熬坏了身子。
她给囝儿做的肉脯和咸鱼,也不知吃了没有?
伏幼倒是不像她娘那样坐立不安,她对自己大哥有信心。
果然,放榜时好消息便传来了,伏观不负众望地中了贡士,因为文章极佳,还是本科会元。
伏府来了报喜的官差,伏临门激动得话都不会说了,李氏更是激越得只会抹泪和傻笑。
伏幼终于放下一颗心,哥哥金榜题名,前途不可限量,往后想在天子脚下当官不会有大问题,爹娘辛苦操劳一辈子,终于望子成龙了。
这一年年底,伏幼又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朱佾开取名为朱佑。
这两年,伏幼除了在家带孩子外,还得帮着府里众多的庶女庶子找对象,有些个年纪大的都超过二十了,再不相看,恐怕会找不到人家。
伏幼也没胡来,仔细的筛选过人家,做好身家调查,还偷偷安排着让彼此在屏风后见了面,这才送作堆。
这波出清行动中,大白氏已经高龄二十三岁的女儿和长子都找到对象,至于八爷,他倒是有志气,他说自己的对象不劳嫂子操心,他想要的时候,对象自然会出现,非常的有信心。
他娘小白氏听完,只撂下两个字,「蠢货!」
凭他一个庶子能找到什么好对象?有人肯替他担那份心,居然不领情还往外推?不知死活的笨蛋!
除了忙碌这些,伏幼的生意搭着朱佾开的便车,铺子已开到了淞江地界。
钱滚钱,她如今不拿帐簿来细瞧,也记不住自己到底开了几家铺子了。
这两年朱佾开也越发沉稳,只是皇帝年纪大了,尽管已立太子,仍有皇子怀有夺嫡之心。
朝中明着暗着已有太子党和十皇子党的派别,太子会势弱,起源于去年西南粮食歉收,闹饥荒,皇上下旨赈灾,太子揽了差事,哪里知道赈灾未成,却惹来百姓哗变,若非当地驻军紧急调派他处军队镇压,朱佾开也赶往当地收拾烂摊子,只怕事情难以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