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国舅爷(54)
没想到太子登基前两日,自觉大势已去的李贡决定强行发难,率兵叛变。
他首先联络宫中官员与他里应外合,再派人刺杀太子,并打着「立贤不立嫡」的口号。
皇帝这么重要的位置,怎么能不以贤能为最重要的依据,若是把朝政随便交给一个能力和品格都是不够好的人来掌理,天下堪忧啊。
十皇子叛变在群臣之中犹如投下了震撼弹,许多官员临阵倒戈,不料,他刺杀不成,功败垂成。
太子大怒,下令彻查,命禁卫军与五城兵马司再加上锦衣卫捜查,把整座京城搞得人人自危,风声鹤唳,别说什么花会、诗会之类的邀宴,城里大户人家紧闭门户,轻易不出门,城外小户人家要讨生活,却也怕受到牵连,组起了守卫队伍,一有个风吹草动,整个村子的人就全躲进事先挖好的山洞里避难。
如果每次皇权更迭,都有剧烈的内斗,将使得百姓不安,国家是禁不起几次折腾的。
对于非讨回一口气不可的太子而言,他是不信这说法的,禁不起几次?但他身为一国之君,折腾个几次又怎样?
李贡刺杀太子不成,很快又卷土重来。
可惜,太子身边替他出策谋画的人中有个朱佾开,而他李贡最大的败笔就是身边缺少了个朱佾开。
之后这场政变,他死于乱箭之中,双眼圆睁,那是不甘心,死不瞑目的不甘心!
太子秋后算帐,把卿贵妃和十皇子府上的大大大小全送下去和李贡作伴了。
****
当皇宫内乱的消息传至国舅府,伏幼差点失手打碎了一只汝窑瓶。
月缳见状,赶紧接了过来。
这朝廷是怎么回事,没一刻消停的出乱子,晋王逼宫完这会子又换人了。
这公务员的饭碗好端吗?跟走在钢索上有什么差别。
偏偏这年头,改行就跟隔了座山那么的难。
「大爷让小的回来知会夫人一声,务必紧闭门户,轻易不要出门,小心为上。」大龙说完顿了下。「大爷已经布置了人手,把府邸箍得像个铁桶,宵小盗贼等闲之辈绝对进不来。」
里三层,外三层,包括兵马司、锦衣卫甚至没人知晓的自家私兵都派出来守着宅子,保护夫人。爷说了,即便整个京里都乱成一锅粥了,也不干他们国舅府一文钱的事。
可要他大龙说,这整个宅子人的安危有爷一个人重要吗?爷这是把妻子儿子都当宝,爱逾性命了。
「大爷那边可有人守着他?」伏幼比较担心的是这个。
「有死士和暗卫跟着,若是乱子出得大了,凭大爷的功夫应该可自保,还有,小龙也看着。」爷要是知道他把这些事都抖出来,会不会把他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伏幼强自按下心里乱糟糟的感觉。「你让他安心,告诉他,我会把大后方看顾好的,要是事情完了,让他早点回家。」
大龙有些呆楞的看着自家主母,这是哪来的自信啊,寻常女子一听到乱子,不是哭就是慌,有的还会一晕了事,他们家主母平常看起来也不是那种神来杀神、鬼来杀鬼的女子,怎么真的出了大事,表现出来的样子还挺让人信服的?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夫就会有什么样的妻,这话莫非是真的?
还是因为夫妻之间口水互相吃多了,性子也会跟着变?
大龙狠狠的拍着自己的脑袋瓜子,要死了,胡想些什么呢?
他把不远处站着的三个人叫了过来,三个大汉各有所长,雷同的是个个都是拔天高的身材,古铜色的肌肤,伏幼站在他们面前就像个还未发育好的小丫头。
兵马司主要负责京畿的治安,兵马司辖下军队分驻京城各地,来的是左副指挥使,姓沈。
锦衣卫是廉政及情治机构,直接向皇帝汇报,三人中个子略矮的便是锦衣卫镇抚司校尉,姓江。
这朱佾开的手伸得还真长,虽说跟锦衣卫左都指挥使交情不错,南北两个镇抚司的人他也有交情,但交情好到可以把人叫来趟这浑水,这也太那个了。
不过再想想,无论朱佾开给了这些人多少好处,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场赌注吧,所谓人往高处爬,要是国舅府能平安度过这个坎,他日朱佾开吃肉也少不了给他们一碗汤喝,谁又甘愿一直屈居人下呢?
那十皇子兵变,还不是为着同样的理由。
至于那私兵的头头,面目普通,大龙介绍得也很模糊,只简单的说他姓全,再无其他。
伏幼也不多追问。
大龙也留了下来,由他做调度和分派。
三人见过当家主母,便退回外院各司其职。
「大龙。」她喊住正要转身离去的大龙。
「夫人还有什么吩咐?」
「我爹娘那边……」
「据探子回报,这乱子延烧牵连的范围不大,就是朝中品级高的官员府邸比较多变数,平民百姓那边京兆尹用别的理由搪塞过去,基本上只让百姓紧闭门户,不要到处乱跑,便不会有事,再者爷也派了人手去了伏府,请夫人不要担心。」
「唔,我知道了。」
伏幼站在鹅卵石铺成的走道上沉思了半晌,脑子里飞快的把事情理了一遍,捏紧拳头之后转身回到屋里,把几个大丫鬟都叫来,简洁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并且让她们去把大小白氏请过来。
夫君不在,护卫一家子这事儿成了她无可推卸的职责,她得责无旁贷的担起来。
大小白氏也都知晓了外头的动静,再加上伏幼的动作,姊妹俩简单的收拾了就往镜躬阁这边过来。
伏幼也不啰唆,把事情细细的说给两人听。
「夫人,你这是想怎么着?」大白氏直截了当地问道。
皇宫出事,他们家那位爷能不身涉其中吗?
大爷是朱府的天,天要是垮了,她们还有活路吗?
怎么想过个安安静静的日子就那么难?
「你说吧,我们照做就是了。」小白氏也道,向来木然的脸皮上终于掀起些波澜。
伏幼不得不说这两位姨娘真的很省事,看起来是对外头发生的事多少知道了些。
她也很爽快地道:「这几天事急从权,就让几个院子里的公子和小姐们委屈点,都住到镜躬阁的屋里来,人集中了,有许多双眼睛互相盯着,比较不容易出事,外面那些爷派来的人也好妥善护着咱们。J
国舅府太大,人少住得又分散,防卫不易,倒不如集中起来,让兵马司和锦衣卫的人方便行事。
「这事交给我。」大白氏说完便要起身。
伏幼示意她稍待。「还有,外头的事儿不知几时才会过去,人家来帮我们这群妇孺,没道理让人家饿肚子,所以大小厨房的人手合并,负责那些大爷们的三餐饭和茶水。」
「这么多人的饭菜,怕是做不出来。」小白氏掐着手指算人头。
「所有的人手都去帮忙。」
战场不遣饿兵,这道理她俩也懂。
大小白氏对看一眼,没想到遇到事,这位年纪轻轻的小主母居然不慌不乱,沉稳冷静的处理事情,即便是她们两个一把年纪的老女人了,骤然听到外头出了乱子,那一整个慌都不足以形容当时的心境,让她们对伏幼不由得心生几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