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嫂子噗嗤一声笑出来:“你是听谁乱说的,什么宫里头冲撞了贵人就会被贵人打死?那些胡乱说的话,你也信?”
轻雾的娘还是叹气:“就算不这样,以后进了宫,不能随意出宫,你说这在府里面伺候,我还能隔三差五见到她,我这做娘的心,疼啊。”
赵嫂子拍拍轻雾娘的手:“我当然晓得,可是这件事,四娘子已经定了,而且,嫂子,也不怕我说你闺女,轻雾这孩子,巴望着进宫,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再说了,四娘子进宫是去做太子妃,太子妃地位尊贵,她的侍女是不一样的。”
轻雾娘还是摇头叹气:“道理我都懂,可是这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不愿意她离我那么远。”
“罢了,我们不都是望着孩子好,你又何必强留下她,让她埋怨你?”轻雾娘听到赵嫂子这句,眼里的泪滴落,没有再说话。
赵嫂子轻叹一声,真是,人各有志。
册妃的使节前往赵府,降下旨意,礼仪完毕之后,赵琼花这个太子妃的身份已经板上钉钉,再不会更改。她的嫁妆早已经备好,唯一需要更换的,不过是有些首饰可能不时兴了,需要另打,还有些衣料花色估计不好,重新换掉。
这也简单,胭脂吩咐一声,自然有人去办,也并没人敢怠慢。
剩下的就是带进宫里的人,赵琼花要带进宫四个丫鬟,原本轻雾轻云都在这个名单里面,但轻云主动表示不去,也只有另挑人。
☆、第169章 救人
“太子妃,轻云这人,也不知道受了什么蛊惑,竟然表示不去。难道她不晓得,跟了太子妃嫁进宫里,以后要寻婆家,也会寻到更好的?”轻云表示不进 宫,轻雾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话,进宫的这几个丫鬟里面,就没有一个更比自己资历深了。太子妃身边的第一得意人,不,以后也许是皇后身边的第一得意人,那些 曾高攀不上的男子,不是任由自己挑吗?
“这话,你就没问过轻云?”赵镇夫妻的想法,赵琼花觉得还能猜出一二,但轻云不肯跟随自己入宫,赵琼花就猜不出来,说实话,轻云服侍赵琼花,比轻雾还要尽心。
“我问过,她说,年纪已经大了,害怕以后不好嫁人。这话一听就是敷衍。”轻雾的话让赵琼花笑了:“罢了,她既然这样说,也就由她去,以后,我身边只有你最贴心了。”
轻雾立即跪下:“能服侍太子妃,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赵琼花面上掠过一丝笑容,仿佛看到自己将踏上的,是一条金光灿烂的大道。
成为太子妃,成为皇后,再到后来成为太后,权倾天下。到那时,哥哥,你会知道,你错了,错的太离谱。
赵镇觉得耳朵有些发烫,用手摸一下耳朵。符三郎已经把一块纱布扔过来:“赶紧包好,我说你,每次打仗都冲在前面,功劳又不会少了我们的。”
赵镇把肩膀上的伤口包好,自从到了边关,大大小小的伤,也受了七八回了,开头还要军中医官帮忙处理,后来小伤赵镇就完全是自己处理。
听到符三郎这样说,赵镇呵呵一笑:“不一样。”
符三郎没问他有什么不一样,正要站起身,就听到不远处传来哭声,有人在大声喊着兄弟你醒醒。符三郎的眉皱起,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每天都能亲眼所见。
赵镇也抬头往哭喊声传来的方向看去,接着走过去。
符三郎的眉头皱起,还是跟了赵镇往那个方向去。
地上躺着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胖子,原本红润的脸蛋已经煞白,军中医官已经在摇头:“箭上有毒,现在药材不齐,救不活了。”
那个哭喊着的一把把医官拉住:“不,不,他才和我讲话,说不会死。你瞧,他的心还在跳,还在喘气,还有救。他才十六岁,求你救救他。”
“这箭上有毒,可我手上药材不齐,除非用百年灵芝吊住命,然后连夜往回送,我知道州城有药,可是,这时候,哪里寻来百年灵芝?”医官硬着心肠说。
“这样中了毒箭的士兵,差不多有多少?”赵镇突地开口,符三郎扯不住他,也只有由他开口。
“赵将军,差不多有十来个,只是哪里去寻百年灵芝?”医官又叹气。
“我 行囊中有百年灵芝,拿出来熬了,能保住几个就保住几个。还有,安排人送回州城的时候,一定要用快马。现在就去给州城那边送信,说会有一批伤兵送回去。”赵 镇连声吩咐,兵丁应是,那个方才哭喊着的兵丁把小胖子的手紧紧拉住:“兄弟,你要活,你听到没有,你有救了。”
“你疯了?别说我不知道这百年灵芝是从哪里来的?这一定是公主或者是赵家表叔给你的,这是让你遇到万一保命的,不是让你随便给人熬了喝下。”符三郎等人一散开,就对赵镇抱怨。
赵镇只是摊开手:“拿来。”
“拿什么?”符三郎装傻,赵镇一字一句:“我这里有保命的,你哪里肯定也有,把你那份百年灵芝给我,等回来汴京,我还十份给你。”
“好,好,你连我的都惦记上了。等到了汴京城,这玩意,还算什么珍贵?不,对普通人来说,当然是珍贵的,可对你我来说,不过是轻而易举就能拿到的东西。”
“药是救人的,不管是救兵丁还是我们,都是救人的。拿来给我吧。”赵镇软了口气,符三郎盯着他看,终于摇头:“你既然要救人,当初怎么不去学医?这会儿,倒要救他们了。”
“三郎,兵丁们也是人,也是娘生爹养的,他们不是草芥。三郎,不是只有你我的命才贵重,他们的命就不贵重。方才那个人,只有十六岁。十六岁,你我若成亲成的早,孩子也该有七八岁了。”
符三郎用手抹一把脸,接着把双手摊开:“好吧,我说不过你。记得,回到汴京城,赔我十份,要少了一钱,我去你家坐着不走。”
赵镇拍拍符三郎的肩,表示自己知道了。符三郎又用手抹一下脸,接着笑了,赵家大郎,生长富贵从中锦绣堆里的大郎,从什么时候起变了,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
“大郎又立了功劳!”吴氏的话让胭脂笑了:“是啊,又立了功劳,可是他,还不见回来,再不回来,儿子都快一岁了,难道就这样不起名字?”
“你就不能先起个小名叫着?”胭脂摇头:“不一样的。”
“我说不过你。”吴氏把手上的孩子往地上一放,孩子摇摇摆摆站好,看着胭脂大眼一闪一闪。胭脂把儿子抱起来,用帕子擦掉他唇边的口水:“只会晓得要吃的,等你爹回来了,一定会说。这个胖乎乎的娃娃,是不是换错了?”
吴氏笑了:“就你会这样说你儿子,要我说,这孩子,长的可真好。”
胭脂把儿子在手上掂了惦,边关的战事一直顺利,只是辽国还不肯退兵,不晓得什么时候丈夫才能归来?现在赵琼花嫁了,赵家剩下的几位小娘子,也要陆续嫁出,日子看似平静的不起波澜,除了胭脂心中的思念,一天比一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