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悍女三嫁(253)+番外

此刻是七月底,麟州已经开始刮冷风,汴京城却还是夏日结束,进入秋日时候。花园内金桂飘香,菊花含苞,绿树葱茏。

赵嫣刚刚端庄了一小会儿,瞧见这满园子的绿树花朵,带着弟弟就开始在那认,有些什么花,还有什么树。

赵嫂子跟在胭脂身边:“娘子,小娘子这一回回来,身边的丫鬟使女也该配起来,乳母虽然不用,但也该有两个婆子贴身服侍,还有八个大小丫鬟,还有专门给小娘子做衣衫的养娘,也该备起来。”

“不用了,你去挑个丫鬟,和嫣儿年岁差不多大的,也不用什么服侍不服侍,不过是做个伴。我这回回来,日子不长。”胭脂的话让赵嫂子立即愣住,接着赵嫂子就道:“娘子,这些人都是可以带去麟州的,小娘子和小郎们都是赵家的儿孙,他们也该……”

“我知道,不过孩子稍微吃点苦,没什么。”胭脂的话让赵嫂子无法再说。

“啊!”赵嫣停下奔跑的脚步,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永和长公主:“你是谁?”

真是个可爱的孩子,雪白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小嘴像花瓣一样。永和长公主弯下腰:“我是你的祖母啊!”

祖母?祖母不是公主吗?为什么会这样和蔼?赵嫣皱起小眉头努力思索,胭脂已经快步上前给永和长公主行礼:“见过公主,数年不见,公主可好?”

永和长公主扶起胭脂:“听说你们要过来,我横竖没事,就先走过来了。没想到先瞧见嫣儿,真是个可爱的孩子。只是这个时候,京中颇不平静。”

胭脂明白地一笑:“我知道,可是公主,人生在世,有些事,不是想躲就能躲开的。”

“你的脾气还是和原先一样。”永和长公主把害羞地躲在胭脂身后的赵嫣拉出来,握住她的手对胭脂笑道。

胭脂低头微微一笑,赵捷已经上前给永和长公主行礼,永和长公主把孙儿也拉过来:“捷儿也长这么大了,可还记得祖母?”

“记得,祖母还喜欢给我吃糖。”赵捷一本正经地说。永和长公主露出舒心的笑:“捷儿还真记得。走吧,去见你们祖父,他已经等了很久了。”

一行人走进公主府,胭脂瞧着这看起来没多少变化的府邸。汴京城内,颇不平静,可那又怎样呢?汴京城内,有自己的家人。很多时候,不是在远方苟活就能得到心里宁静的。

赵德昭和儿媳没多少话说,只是考问了赵捷的骑马射箭,听赵捷说会骑马箭也射的很准,赵德昭不由点头:“我们赵家,以军功起家,骑马射箭是本等。”

“祖父,我也会骑马,会射箭。”赵嫣在公主府还见到老卫,况且永和长公主又对她这样温和,赵嫣渐渐消除初来乍到的羞涩,大声对赵德昭说。

“嫣儿也会骑马射箭?”永和长公主低头问孙女。赵嫣点头:“会,爹爹说,本事要自己学了,才不害怕别人欺负你。”

这一声让赵德昭的眼神微微一暗,接着赵德昭就对赵嫣道:“嫣儿,你在汴京城内,祖父会护住你们的。”

赵嫣听不懂赵德昭的话外之音,但还是乖乖点头。永和长公主已经笑着道:“想那么多做什么呢?胭脂还要回胡府去探望亲家呢。我这里还有些灵芝枸杞,也一块带去。”

“定北候的病,我问过太医,说……”赵德昭欲言又止,胭脂已经道:“我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才赶回来。总不能,不让孩子们见过自己的外祖父吧?”

永和长公主伸手拍一下胭脂的手,生离死别,是最痛苦的事。想到京中的传言,尽管被这样压下去,可永和长公主总觉得,这件事绝不那么简单,而永和长公主却是那样的无力。除开这个公主头衔,竟像是一无所有。

胭脂母子并没在公主府待多久,就从公主府直接去了定北侯府。邹蒹葭带着孩子们在门口迎接,分别数年,一朝相遇。总有许多的话要说,可因了胡澄的病,此刻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胭脂能够看到邹蒹葭的神色有些憔悴,对她道:“辛苦你了,原本在爹爹床前侍疾的,该是我。”

“姊姊和我说什么客气话呢?公公的病,现在也就是养着了。”邹蒹葭觉得喉咙有些哽咽,胡澄这个公公,也是很慈爱的。胭脂抓住她的手什么都没说。

赵捷约束着弟弟妹妹不许发出声音,跟着胭脂她们走进胡澄房内。

屋内只开了一扇窗,胡澄躺在炕上,舌头已经不大灵活了。王氏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帕子给他擦嘴边的涎水。听到胭脂走进来,王氏抬头对着女儿想露出一丝笑,可是神情还是那样哀伤。

☆、第202章 面对

胭脂从没见过自己的娘如此憔悴如此哀伤,如此地……衰老。胭脂走上前,想叫一声娘却叫不出声,王氏努力对女儿露出笑:“我还好好地,别担心,这白发,只是照顾你爹生出来的。”

“娘并不肯让我们服侍,而是自己亲自服侍,说也只有……”胡大郎也走进来,对胭脂解释。

“我没有怪你们的意思,阿弟还是这样谨慎。”胭脂努力对胡大郎露出笑。胡大郎看着姊姊,什么都没说。

王氏拍拍胭脂的手:“你爹其实是知道的,知道你们回来的,他很高兴。”胡澄喉咙里发出呼噜噜的声音,眼里露出渴望。

胭脂把孩子们的手都放在胡澄手里,胡澄眼里露出欢喜。王氏轻声道:“舜华每日都过来一回呢,本来说等你,偏偏那边来人说,舜华婆婆也有些咳嗽,她就赶回去了。还说,明儿再来。”

“舜华这些年可好?”

“姊姊好着呢,这回爹病了,那边原本想让姊姊住过来的,只是姊姊说,两家隔的不远,无需这样麻烦。”胡大郎插嘴,但还是有些拘谨。

孩子们毕竟还小,在这房里坐不住,邹蒹葭让丫鬟把孩子们都带下去玩,又对胭脂道:“姊姊,您是……”

“我今晚住在这了,别的事,以后再说。”邹蒹葭习惯地接受胭脂的安排,王氏已经拍拍胭脂的手:“胭脂,虽说你惦记着你爹,可是……”

“娘,树欲静而风不止。”王氏把话咽下去:“我的胭脂,还是和原先一样。”

胭脂把王氏的胳膊拉过来:“娘,别担心,我回来了,什么都别担心。”

怎么会担心呢?一直都不担心,唯一担心的是远在外面的女儿啊。王氏摸一下女儿的脸,什么都没说。

赵嫣已经掀起帘子跑进来:“娘,怎么还有个小舅舅,比我大不了几岁。比哥哥就更大不了多少,为何要叫舅舅?”

童言童语,总能冲淡哀伤,王氏吧外孙女拉过来:“是啊,那是你小舅舅,方才在学里读书呢,这会儿才回来,他当然是你舅舅了,和你娘一母同胞的。”

赵嫣的眼珠又在那转,元宵已经走进来,他今年已经十岁,不再是胭脂记忆中的婴童样子,个子长高,发束金冠,行动举止都很稳重。走到胭脂前面,就给胭脂作揖:“姊姊好!”

上一篇: 春雨如酒柳如烟 下一篇: 锦言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