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我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动物快穿](366)+番外
白手杖节
*
江安是一所临海的海滨城市, 今年年初新换了领导班子,新上任的市长很年轻,大家都说是下放做业绩, 以后还会调回中央。
江安不大,城市安全建设在全国也能数得上名号,偷鸡摸狗虽然时常有,但杀人放火抢劫的却十分罕见,全年下来的案子,大多数都是交通事故和滥砍滥伐。
江安民风淳朴、热情, 喜欢饲养小宠物,宠物已经融入到这片土地的每一个家庭, 土生土长的江安人很少有从小没饲养过宠物的经历, 据说民国以前, 这里的人们常常养犬捕鱼, 出海的时候,会带上两三条犬,被训练过的犬, 能够听到水里鱼群的声音, 若是发生了海难, 还能靠犬拉船只残骸回到岸上,救回一船人的命。
因为这些特殊的原因,犬在江安人的心里是无比亲切和超然的,这就导致江安的宠物医院占比全国之最,养犬已经成了江安人的日常习惯, 自从城市规划大型犬禁养名单出来后, 城里一度因要送走自己的犬而造成很大的舆论风波,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和科普下, 大家才渐渐接受了这一决定,有些人家的犬都是几代犬传下来的,实在舍不得的,就送回了农村亲戚家,那里对犬只的管辖比城里松很多。
城市犬只规划那段时间,据调查,江安人的幸福指数达全国最低——对他们来说,这不亚于送走一个骨血至亲。
后来江安发展迅速,涌来很多外地人工作、落户、结婚生子,江安百姓的构成也复杂化起来,江安的地域扩大了,江安人家家户户养犬的传统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江安,它依旧是一个美丽的,民风淳朴的海滨城市,虽然对犬的热爱,很多都留在了老一辈江安人的心中,但爱养宠物的喜好,却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比如,很多年轻人喜欢养猫,宠物猫侵占着宠物犬曾经的领地,宠物市场上也展开过多起的猫狗大战。
吸猫已经成为流行,吸狗的抱着宝贝着急地跳脚——我们的大宝贝也很可爱啊,品种繁多可甜可咸可猛可软
甚至更有一些人开始喜欢饲养奇奇怪怪的异宠,当宠物店里开始大量卖活体面包虫的时候,猫狗大战才得以歇息。
新市长上任,先从民生了解起,了解到江安这段历史的时候,很是感慨,以犬为打鱼帮手,也算是地方特色,但现在却很少保留下来,这么独特的文化,绝对能成为吸引旅客的热点啊。
海滨城市除了靠海鲜挣钱,还有什么最挣钱——旅游业呀。
江市长觉得,对江安市的第一步棋,就可以从旅游业着手,大海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财富。
除了搞经济,就是搞人文,江市长在其他地方任职的时候,对文明城市建设中遇见的问题深有感触。暴力清除流浪犬的,弄得满城血雨腥风;做面子工程关爱残疾人的,结果街道上残疾人都是罕见物种。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江市长算算时间,马上就要到十月十五日白手杖节了,也许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打响关爱特殊群体第一枪。
一个城市是否友爱,一从它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多少,二从对待流浪动物采取的措施,三从民众对城市的幸福指数与满意度。
人文关怀也好,文明建设也好,讲究的绝不是血腥暴力的手段,和走嘴不走心的行动。
白手杖节的国际名称是国际盲人节,1984年通过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确定下每年的十月十五日为“国际盲人节”,这也是盲人在国际上属于自己的第一个节日,而华国,正是世界盲人国际联盟创始人之一,通过国际盲人节也有华国坚定的一票。
江市长叫来自己的秘书,落实国际盲人节活动计划,阮秋亮是跟着江市长一起调任到江安市的,在原县城就是江市长的秘书,如今俩人一起被调到江安市继续合作工作。
经过开会最终决定,江安市第十六届国际盲人节在江安市唯一一所盲聋哑学校举行,全体教师与社会知名人士参加。
江市长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老搭档阮秋亮说:“这次活动搞得热闹些,少些形式化主义,多些实质性的东西,要让盲人同志们真切感受到江安的爱。”
阮秘书认真记下,江市长交代完后继续审查文件,等了一会发现阮秘书还在,疑惑抬头问道:“你还有事?”
阮秘书清了清嗓子说:“老大,学校老师来电话,您闺女又逃课了,要你明天去学校一趟,当时你开会,手机在外边,我接的。”
江市长:“……”
江市长气的面部扭曲:“那个兔崽子,又给我惹事!”
江知书打了个打喷嚏,揉了揉鼻子觉得今天真的格外冷,她这一身耍单片子的穿着已经扛不住北方秋风的寒凉,大中午的正是各家饭店争奇斗艳招揽生意的热闹时候,街边的姐妹俩土豆粉大喇叭不停地播报今天菜品和赠送福利,对面杨国福直接搬出音响跟它互撕,隔壁两元店都瑟瑟发抖,不敢与其竞争光芒。
江知书摸着兜里的二十块钱,寻摸中午到底吃点啥,一个人吃饭真寂寞,看啥都没胃口,她左顾右盼正犯愁呢,就看到前边书店里走出两个熟悉的身影——一条犬,一个小女孩,不正是自己楼下的邻居,那个被超市员工拒绝入内的小姑娘和她的导盲犬嘛?
江知书撸了自己一头小短毛,兴奋地追上去,难得见到个熟人,得拐过来陪自己吃个饭,二十块钱……怎么也够俩人吃的了?
骆芸:?就没我份儿呗。
第202章 美丽大方导盲犬
盲道、猫道、障碍道(一)
*
学校午休, 明思就带着妞妞出来准备买一些课外书,她现在对盲文还很生疏,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去熟悉这些奇怪的文字。
盲文书在市面上很稀少, 也就靠近学校的几家书店有卖的,而且种类并不多。专门做盲文书翻译的也很少,比起文字阅读的书籍,盲文书就少得像个小可怜。
对阅读的渴望在盲人孩子里比比皆是,可能够供给他们阅读的书籍却寥寥无几,如果一个图书馆的藏书能用海洋概括, 那盲人图书馆使尽全力到处收集,也不过只有三五百本。
而这, 还是省市级图书馆的情况, 县镇以下有盲文书的说是凤毛麟角也不为过。
骆芸的老家就在一个乡镇城市, 镇上的盲人学校有五百多个盲人孩子, 盲人协会里的盲人还有一些,但对这些人来说,随便走进镇上任何一家书店、学习复习材料店, 都没有任何提供盲人阅读与复习材料的书籍, 这些上学的孩子、待在家里无法出门的盲人, 只能依靠听电视、听广播去了解外边的世界和故事,然而对阅读的渴望,却根本无法满足。
很多我们平时认为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格外的难以渴求。
明思喜欢读书,尤其是纸质阅读, 她说那让她更有阅读故事时身临其境的感觉, 骆芸听得出说这番话的时候,明思有多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