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媳(重生)(100)

作者:希昀 阅读记录

王书旷满头冷汗,瞪了儿子一眼,连连认错。

瑄哥儿不高兴,在爹爹怀里扭动哭闹,“爹爹说话不算数,爹爹说话不算数。”

恰在这时,憨憨的珂姐儿望着高高大大的王书旷,看着哥哥在他怀里扑腾,喃喃唤了一句,

“爹爹…”

这话一出,把众人唬了一跳。

王书旷吃惊地看着侄女,平日糊里糊涂跟着叫两句便罢,当着王书淮的面……压根不敢扭头看王书淮的脸色。

大家也跟着面面相觑,生怕王书淮生气。

倒是五少爷王书煦指着珂姐儿跟王书淮捧腹大笑道,

“瞧,二哥,叫您一早忙到晚,三月不见孩子,孩子都不认识了你。”五少爷性子像了三太太爽朗大气。

王书淮一张俊脸黑得透透的,三步当两步,跨过去将女儿抱起,

珂姐儿被他抱住,第一下便是哭,小嘴撇起,眼泪水汪汪。

谢云初揉着笑痛的腹起身,连忙走到女儿身旁,柔声抚慰她,

“傻丫头,这才是你爹爹。”

又与王书淮解释道,“平日里三弟爱陪着孩子玩,珂姐儿见瑄哥儿喊爹爹,也跟着喊,二爷别放在心上。”

王书淮不可能不放在心上,看来平日得抽出闲暇多回几趟府,否则妻子女儿都要被人拐跑。

他这个人一向喜怒不形于色,这些心思都压在心底。

他重新将珂姐儿放下来,珂姐儿拗着小身板逃到谢云初怀里,防备又疑惑地看着他。

王书淮看着小女儿陌生的眼神,心里塞了团棉花似的。

他倒也不是全不准备。

于是从袖下掏出一个极好看的玩具,捏在手心朝她晃,

“珂儿,喜欢吗?过来爹爹这里,爹爹给你玩。”

这是一个西洋舶来的水晶球,里头有五颜六色的类似海星一样的东西在晃,亮晶晶的十分惹眼。

姑娘家天生都喜欢鲜艳亮眼的东西。

珂姐儿果然被吸引,她目不转睛盯着看,只是脚步有些迟疑,

王书淮蹲着一动不动,手心运力,那个水晶球突然滑至他食指指尖,呼啦啦转了起来。

珂姐儿眼神跟着一亮,慢慢推开母亲的胳膊朝王书淮走来。

眼看还有一步,小丫头笑嘻嘻扑到他怀里,

“爹爹!”

脆生生的一声唤,让王书淮甜到心里,他把女儿抱起来,继续转动球给她看。

孩子们没见过这种玩具,十分稀罕,纷纷围了过来。

孩子护食也护玩具,一把扑过去,把球搂在怀里。

大家哈哈大笑。

王书淮当然不可能做这样不知礼数的事,立即吩咐人送了球来,人手一个,夫妻俩又抱着孩子回春景堂,打算去谢府。

“孩子没去过谢家呢。”毕竟这么小,谢云初还不曾带她出门。

王书淮闲暇有限,舍不得放手,抱着女儿径自上了车,“一道带过去吧。”

第44章

珂姐儿被王书淮抱了一路,很快与爹爹亲昵了,下车时忍不住抱着爹爹亲了一口。

黏糊糊的口水粘在他面颊。

谢云初担心地看着王书淮,生怕他像最开始那般嫌弃女儿,手绢都已经递了过去,王书淮接过轻轻擦了擦,眉目却是欣然而宠溺的,“不妨事。”

一家人在谢家玩耍,至晚方归。

明夫人自然是盛情款待,又念着小外孙女第一次过门,送了一套长命金锁,一串多宝璎珞,璎珞上头嵌着珊瑚绿松南红蜜蜡青金石等,皆是上好成色,掏的也是明夫人体己,谢云初不肯收,只留一把金锁,明夫人作怒色,

“这是不想认我这个外祖母?把我当外人了?”

谢云初实在盛情难却,最后收下了。

王书淮离开前寻到岳父谢晖,请他写一份引荐信,原来那松江县令正是谢晖的门生,王书淮想打开松江局面,少不得借岳父的力。

出门时,谢云佑送二人至门口,谢云佑秋闱没过,无精打采的,王书淮宽慰他,

“待我回去再送几册书来,上头有我的注解,你熟记在心,咬牙坚持三年,必定能中。”

谢云佑一面逗着珂姐儿,一面应下。

在谢府耽搁了大半日,王书淮这一夜便在书房忙碌,没去吵谢云初,到了二十八这一日下午,他必须回金陵,离开前来见了谢云初一面,夫妻俩还是隔着月洞门站着,谢云初含笑倚着廊柱,手里还抱着稚嫩的孩儿。

这回王书淮倒是跨了过来,揉了揉珂姐儿的发髻,目光不经意落在妻子侧颊,凉风袭来,丝丝缕缕的碎发在他眉棱前飞舞,王书淮几番想帮她捋一捋,最终还是忍住了,

“有什么事写信给我,我定替你办到。”

谢云初想起他帮忙参详专卖局的事,还忘了跟他致谢,“上回专卖局的事,多谢二爷指点,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王书淮不喜她的客套,不过也没说什么,

急着赶路,谢云初备了些干粮给他们,王书淮带着暗卫星夜奔驰回了金陵。

有了皇帝与长公主的支持,王书淮剑指松江,又因松江县令与谢晖那一层关系,二人交谈起来几乎不费力气。

那县令大人捏着恩师捎来的信,对着王书淮那副温润斯文的面孔,暗中权衡。

他很清楚,若是他不答应,面对的便是罢官渎职,他是当朝进士,需要政绩加持,思量一番,决心帮着王书淮大干一场,如此一来,松江的阻碍也被扫除,很快加入到丈量田地的队伍中来。

王书淮在松江仅仅待了半月便回到金陵。

余杭与松江皆是江南重镇,王书淮刚柔并济在江南这块铁板上撕开一道口子,这让金陵的权贵与豪族坐立不安,镇江常熟等地几乎都是看金陵脸色行事,也就是说接下来王书淮肯定要在金陵施为,与其被动承受,还不如主动出击。

他们明里恭维王书淮,暗中却制造不少困局。

王书淮不疾不徐应付。

这一日下衙,刘琦亮请王书淮喝酒,便商谈此事,

“形势陷入僵局,若不在金陵打开局面,回头松江余杭也将停滞,书淮,得想个法子。”

王书淮捏着茶盏,负手立在酒楼窗口,眺望楼下浮华盛景,金陵这块人间乐土便是一个销金窟,权贵们耽于享乐,享受既得利益,已不适应打破陈规。

不得不说,金陵豪族比他想象中要团结。

“慌什么,”王书淮一双黑眸褪去了冷淡,反而燃起兴许角逐的兴致,“大人可知昔日曹丕五路大军伐蜀,诸葛亮各个击破的妙计?”

刘琦亮坐在他身后神色一动,“你的意思是寻找各家的弱点,各个击破?”

王书淮颔首,“咱们吃了金陵官宦这么多酒局,接下来也该您反客为主,请他们吃酒了,您尽管放开手脚请大家寻欢纵乐,其余的事交给我。”

刘琦亮听到后面一句神色盎然,这是任何一位上司最爱听的话了,“书淮啊书淮,舍你其谁呀,来,老夫敬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