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190)+番外

作者: 迴梦逐光 阅读记录

郑和:公主,这太冒险了。

朱酒酒却说:航海本来就是冒险行为,而且你没听过一句话吗?

郑和:??

朱酒酒:富贵险中求。

郑和不解道:可公主出身皇室,乃天潢贵胄,显赫至极,想要什么富贵没有?

朱酒酒自嘲一笑:若当真如你所说,为何是我听你的,而不是你听我的?

郑和一噎,竟无话可说。

朱酒酒继续道:大明朝的公主还不如宦官有权势,多可笑?若换在汉唐鼎盛时期,你可敢三番五次阻拦我?

如今也是大明鼎盛之际,你为何敢处处限制我?难道不是打从心里觉得我这个公主无权无势,不能拿你怎么样吗?

郑和:臣绝无此心。

海上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公主初次出海,不懂海上之事,郑和这才多有冒犯,绝无轻视公主之心。

朱酒酒:有没有你自己清楚,但你的做法就是轻视我。郑和,你敢不敢跟我赌一把?

郑和还以为朱酒酒还要继续纠缠之前的问题,没想到她突然话音一转,他愣了一下:什么?

朱酒酒:航海本来就是冒险的行为,不赌一把怎么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在不知道有这么一份海图的时候,你可以按照之前的计划走,可如今有一份这么详细的海图,难道你不想去看看海对面是什么吗?

而且以我父皇的性子,出来一次就能赚到这么多金子,还大大宣扬了大明国威,日后他肯定会让你继续按照这条路走,和那些小国保持友好联系。

这样风险低,赚得还多。

说不准他们去朝贡的时候还会让你负责接送,这是你想要的吗?

朱酒酒眼底闪过一丝同情,历史上的你就是被朱棣这么用的。中国第一位航海家,代表了中国人冒险精神的航海家怎么可能连继续深入太平洋的胆识都没有?

骨子里带着冒险精神的人怎么会甘心止步于此?

朱酒酒见他似有松动,再接再励道:你以为这次是试水,以后还能走更远的航线,可我父皇未必会这么想。】

永乐时期

朱棣脸色瞬间涨红了,气的!

他是那么短视的人吗?污蔑,**裸的污蔑!

肯定是历史上的他不知道太平洋对面还有美洲的存在,才没让郑和继续深入。

如果他知道有美洲的存在,美洲还有这么多好东西,他第一站就是美洲好吧!!

朱棣气得来回走,“郑和。”

提心吊胆的郑和立即应了声。

“这回出海好好表现!朕给你多派两个史官,让他们记下沿途所见,日后载入史册。对了,还有画师,也得派几个,好画下沿途发生的事。”

他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代替他这个皇帝环游大海。

他是最有远见的皇帝!

大秦

秦始皇挑了挑眉,大明的公主还不如宦官有权势?

怪不得大明的公主想造反,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阴嫚若有所思,富贵险中求,纵是公主也该如此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笑了,“怪不得堂堂公主要拉拢宦官,原来这大明朝的公主还不如宦官有权势。”

来他的大汉不好吗?大汉的公主有封地食邑,不比大明强?

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 发展的重要性

【朱酒酒:汉时, 汉武帝曾遣宦官出海市易,抵达马来半岛、印度东海岸马德拉斯附近以及印度河流域;

王莽也曾派人前往孟加拉找犀牛;

东晋时,法显和尚乘锡兰山的独桅三角帆狮子舶从印度自海路返回中原;

唐朝时, 各式番舶往来于中原于亚丁湾、南印度与珠江口、泉州湾之间;两宋时更是建造了能载五六百人的大型海舶, 每日来往的海船不计其数[1]。

汉也好, 唐宋也罢,来往的都不过是海图上这一角罢了,从未去过更远的地方。

若是不知道大西洋对岸还有那么广阔的地方也就罢了, 既然知道为何不去看看呢?

重复前朝的轨迹终究不如开创自己的轨迹好不是吗?

郑和确实心动了,但还是有些纠结:凭一张不知道真假的海图就改变航行, 这是否太过冒险?

朱酒酒:难道我这段时间的表现还不足够让你信任?

郑和想到这段时间朱酒酒预测的天气都对了,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 而且连风向都能预测。钦天监的官员都甘拜下风, 求着学艺。

若是一直都这么准, 也不是不可以,郑和想。

淘宝跨业做的天气预报还是很可靠的, 比起专业的天气预报来也不逊色。毕竟这可是能提醒你未来十几天该买什么衣服的吞金软件。

像普通天气预报该有的摄氏度、体感温度、小时变化图, 未来十四天天气预报、风向、湿度、能见度等, 淘宝也都有。

凭着这些,成功给朱酒酒立了一个精通天象,近乎神棍的形象。

在古代还是很能唬人的。

靠着这一手,朱酒酒最终说动了郑和调转方向。】

永乐年间

郑和此刻觉得自己应该解释两句:“陛下臣——”

朱棣抬手打断了郑和的话, “不必说了, 朕分得清现实与小说。再说了,后世人花样那么多,要是真被说动了也不稀奇。”

那什么天气预报他就挺感兴趣的。

后世真的能做到预测未来半个月的天气吗?如果可以,又是怎么做到的?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郑和:“……”好像并没有被安慰到。

而此时的朱棣已经丢下郑和, 转头和姚广孝说起天气预报的事了。

大秦

海上发展又没有大秦?一向走在世界前沿的秦始皇闻言皱了皱眉头。

不就是海上贸易吗?大秦也可以!

回头得再催促墨家赶紧造船,人手不够就多收弟子啊,总这样拖着,他何时才能看到能载五六百人的大船。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遣宦官出海市贸?

“是哪个宦官?”他要立刻、马上知道那个宦官的所有信息。

原来派宦官出海这种事是他首创的啊!

不愧是他,果然有远见。

千年之后还有人学他。

刘彻满意地笑了。

唐太宗时期

“天气预报?”后世连这都会?李世民眼底流露出羡慕地眼神,他要是有这些东西,现在就能组建一支水军出海。

这郑和未免太不识好歹了,还有朱棣,识人之明不行啊!

要搁他女儿有这等语言天气的本事,他肯定愿意赌一把。

可惜女儿不是他的。

李世民遗憾地收回目光,转而提起另一件事,“天幕说海外的番船时常来往于大唐和各海域之间,而大唐的船队却甚少出去,这可不妥。”

海外这么多金子,这些番商低价在大唐的进货,然后通过海路高价卖到别的国家,一来一回能赚不少。

他们赚了,不就显得大唐亏了吗?

上一篇: 刻骨 下一篇: 婚后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