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302)+番外
唐太宗时期
贞观君臣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李世民:“先秦和大秦不算一个朝代?”
长孙无忌:“先秦那会属于战国时期,不算也不奇怪。”
【我严重怀疑阎王也嗑政起这对CP,不然怎么极力劝说白起去秦始皇那里(狗头)。
开玩笑的,白起和秦始皇很搭其实,按照白起那种歼灭战的打法,他只适合战国时期,而且也只有行军功制的秦国才会出现这种打法。
到其他朝代,尤其是汉之后的朝代,白起这种打法会被喷死。
加上白起的情商……
说实话,白起的情商并没有比韩信高多少,从他三番两次拒绝秦昭襄王就能看出来,他是真不懂委婉啊,头铁得不行。
至于他的政治敏感度,估计和韩信差不多,他要是政治及格,就不会被范雎撂倒,白起是魏冉举荐的,魏冉算是白起的伯乐。
魏冉是谁啊?宣太后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
在秦昭襄王还没有亲政前,秦国的大权是掌握在魏冉和宣太后手中,后来范雎帮助秦昭襄王夺权,魏冉倒台,宣太后被废。
范雎和魏冉在争夺丞相位的过程中结了仇,范雎对魏冉举荐的人自然也没什么好感。
可随着白起屡立战功,军功赫赫,长平之战更是快把赵国打废了,范雎不乐意了,他的对家要爬到他头上了,这能忍?
所以就有了后面的事。】
大秦
已经知道CP是什么的秦始皇虎躯一震,“???”什么玩意?他和白起?
白起死的时候他才两岁啊!
而且他们从未见过面!从未!!
这都能扯上关系??也太离谱了吧?
要说CP,那也该是白起和曾祖啊,关他什么事。
秦始皇无语,并大为震惊。
另一边,被提到的韩信:“……”大可不必,他只是不爱想那些弯弯绕绕,又不是真的傻。
如果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肯定不会犯同样的错。
情商低什么的,不存在的。
至少……他肯定比白起强,白起拒绝了昭襄王那么多次,还一点面子都不给,他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秦昭襄王时期
嬴稷坐立难安,虽没怎么提他,但是总有种已经曝光了的感觉。
这还不如不提呢,短短几句话,就暗示他听信谗言、错杀忠臣……
搞得他都怀疑人生了,他也没这么差劲啊。
还是安安静静吃后代子孙的瓜比较好。
上党
白起瞳孔一缩,他和公子政?
有没有搞错?他都能当公子政的祖父了。
太可怕了,白起惊恐地后退了两步,后世的人……深不可测啊。
白起都被炸懵了,直到听到他情商低之类的话,才摇了摇头把脑子里没用的消息甩出去,这些可是涉及到他的身家性命,要好好听。
别听那些没用的。
【白起要是政治及格,会不和范雎这个秦昭襄王的心腹大臣搞好关系?会在明知对方不爽他的情况下,还不做出应对措施?放任对方在秦昭襄王面前给自己小鞋穿?
范雎可是秦昭襄王的心腹大臣,秦昭襄王很尊重他,采用了他很多的计策,比如著名的远交近攻。这样的人要说白起的坏话,给白起小鞋穿,可太容易了。
综上,我觉得白起和韩信都是智商高,情商低那一挂的,而且两人打仗还需要有强大的后勤,不然根本打不下去。
前面分析过能忍韩信的就那两个皇帝,白起这里也一样,而且白起还有统一梦,最适配的就是秦始皇了。
想看白起去秦始皇那里会发生什么故事,两人能否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吗?白起耿直的性子在大秦能否混得下去吗?他又会不会做出转变?
想看的话关注小黄车哦,稍后给大家上链接。
现在让我们继续看看第四位再就业的名将是谁,提示一下,他是大明真正的战神,古代有两支著名的用主将姓氏命名的军队,其中一支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
秦昭襄王时期
白起:“??”道不同不相为谋,怎么搞好关系?
他确实是穰侯提拔的,和范雎也确实不和,谁让范雎杀了他的心腹。
让他和范雎搞好关系,不可能,想都不要想。
洪武时期
朱元璋眼睛亮了:“大明战神?谁?”
还有战神就战神,为何还要加一个“真正的”?
朱元璋压下心底地疑惑,转头一看,发现朱棣眼睛咕噜咕噜直转,“别想了,肯定不是你,天幕都说了你手下的大臣没有出名的。”
朱棣:“……父皇,儿臣知道,儿臣这不是在想这个战神是谁嘛。”万一是他自己呢。
第162章 一百六十二 戚继光
朱元璋凉凉道:“反正不是你。”
朱棣:“……”父皇你变了, 你之前没有这么嫌弃我的。
朱橚:“四哥,天幕都说了,有一支著名的军队是以这位战神的姓氏命名, 想来是和岳飞一样的人物, 定不是咱们朱家的人。”要不然就直接以皇家名号命名了。
大秦
秦始皇眉宇间自信满满,若武安君来他这里,肯定是一段君臣佳话。先前,蒙毅和赵高不合,不也相安无事吗?
他有十足的信心能统领好臣下,不让他们胡来。
不过他死后就不敢保证了,得把这些互有龌龊,一心只想搞死对方, 不管大秦国法的家伙处置好,免得赵高胡亥的事再次发生。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挑了挑眉,阴谋论地想着范雎和白起不合才是秦昭襄王想看的局面吧?要是他们相亲相爱,秦昭襄王会睡不着的吧?
白起当了秦国三十多年的主将, 巅峰时掌秦国五十万兵马,几乎是秦国举国之兵力。若是再和国相感情好,相亲相爱一起说秦昭襄王的坏话, 秦昭襄王能睡得着?
从这点上看, 白起哪里是情商低?情商分明很高好嘛!是秦昭襄王死要面子, 不能打非要打, 结果下不来台把白起赐死。
当然也不全是因为这个, 白起当时威望太过,战功赫赫,秦昭襄王早有忌惮之心, 后又被白起数次拒绝,被白起反问“不听臣计,今果何如?”“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白起这些话就跟挑衅似的,这谁受得了?秦昭襄王说出那句“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时就已经注定了白起必死。
这么看白起确实有点情商低。
刘彻心里嘀咕道。
**
各个时空的武将们听完白起的死因分析,都傻眼了。
大多数武将连兵书都没读过几本,了解古代的名将也是了解他们的作战风格,是如何排兵列阵,最多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谁会深究真正的死因啊。
再说了,就算想深究也没那能力。
很多兵书都是不外传的,都是大家族才有的藏书,史书也差不多,而且史书还有多种注释版,他们就算想了解,也没那个资本。
一套史书的价格,足以让人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