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1321)

四爷眼皮一跳,紧跟着就听李安期说,“朝中无贤能之辈,这是圣人之过呀!天下有的是贤能之人,朝中诸公也有举荐贤能之心。可如今,但凡有举荐,必被指责为结党营私。如此一来,臣等怎么举荐。因此臣才说,这非臣等之过,实乃圣人之过呀!”

李治被批评了,他坦然点头,“你说的对啊!”

李安期沉默以对,君臣相对无言半晌。

这君臣俩呀,这是在彼此批评吗?不是!这是对武后提出了批评。武后教训朝臣,以至于下面再列了任命名单来,武后便不准了!你举荐谁,我就说你结党营地。凡是朝中所拟名单,一盖不准。武后趁机提拔安插人,对此,李治的意思是:适可而止!

沉默完了,李治才想起想起四爷了,“替朕送送少常伯。”

四爷带着李安期朝外走,李安期随即低声道:“驸马,可能私下里请见公主!”

是想找桐桐从中调和吧!武后老这么跟朝臣憋着这么一股子劲儿,不是办法。

可这事叫桐桐去说,桐桐又怎么说呢?四爷就道,“少常伯,朝中官员领的朝廷的俸禄。圣人有过,当谏!皇后有过,亦当谏!”

什么意思?

四爷没再言语,直接回家了。

李安期回去琢磨了几天,才联络了几个同僚,在大朝上,谏圣人之过:这两年,圣人下旨营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各处宫阙,又不停的征讨四夷,皇家养马数万,可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仓廪空虚。

于是,他们就说:隋朝才过去多久?这个教训不该吸取吗?叫百姓怨声载道,是圣人当为的吗?

这话有理吗?有!

李治当时就说:“诸位爱卿所谏朕准了,停止宫阙建造所耗,逐年减少厩中马匹数量。”

这话一出,朝中官员顿时手舞足蹈起来。

四爷又想跑!是的!桐桐以为现在在朝堂上那是三拜九叩吗?真没有!像是这种,觉得皇上的决定该感恩,咱该表示一拨忠心了,不需要你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请舞起来吧!

李治在上面笑呵呵的看着呢,不舞是几个意思呀?没忠心吗?

你说说,见天的跟抽了似得,在这么多人面前跳一拨,爷我受的了吗?

怎么办呀?跳吗?四爷扶额:不行!太高兴了,高兴的快晕了!原地晃两下,迷了人的眼就算了。

幸而众人的注意力不在此,便是李治也知道,这只是开场。

果然,紧跟着李安期就站出来,弹劾皇后:不能无端的猜测吏部考核而否定官员,皇后不得有私。更该不论亲疏,用人一视同仁才是。

武后不在大朝之上,她还不曾有垂帘听政之权。

因此,折子李治接了。

朝臣谏言圣人,圣人虚心的接受了。

那么请问武后:朝臣谏言您,您能不虚心接受吗?

武后拿着折子,哼了一声:凭什么你们的考核就得做准呢?举荐上来的,不是世袭入仕,便是从胥吏升任!科举之年,单只从胥吏入仕之人,就在一千五百人左右。可正途科举中榜者,也不过二十有二。

改革科举,这个当然急不得!但是,若此时退了,何时能在朝中培植起势力?

不知道谁给这些榆木脑袋出的主意,主意是不错,能换取自己的退让!

可此时此事,本宫——不想退让!

第778章 盛唐风华(30)

折子送上去了,便没有以后!

武后对此的态度是不提、不说、不批复。但事情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吏部再上官员任免的折子,武后该驳还是驳了。

这就不地道了呀!过分了嘛!

这些大臣一商量,怎么办?折子过了一道手,直接递给东宫了。

李弘拿着折子,把折子上的每个人的履历都调出来了,甚至把每个人的考评都看了,没有大的问题。但他还是给了建议,将几个官员做了微调,有些人在距离老家不远的地方任职,这个不行。有些人其上司是拐着弯的姻亲,这个也不可以。

他把折子打回去,叫吏部重新上折子来。

这个是合理的,太子说不可以,那咱就做调整。

调整过的折子再进上去,李弘看了好几遍,又叫了东宫属官一一核对了,觉得没有问题,然后盖上了东宫的印章给送到御前了。

李治的面前,摆着两人折子。

一份是吏部通过东宫转呈来的折子,一份是皇后送来的,折子上所有人员的出身履历。

太子说,这些官员的提拔是符合程序的。

皇后说,这么任用官员,长此以往必成祸患。

都没错!

可皇后提的事不是马上能办到的!事有轻重缓解,你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叫地方上有父母官吧!

说到底,皇后想要一半的官员任命权,趁机在朝中重新发展势力。

李治看了一晚上,枯坐了一晚上,这两份折子都没批复。晨钟一响,李治打发刘仁:“宣太医!”

圣人?哪里不好了?

李治看着还黑的黎明,长长的叹了一声:“病的有些重了……得歇歇……”

宫里都说病的有点重了,那林雨桐能不去侍疾吗?榻上的李治睡的昏昏沉沉的,武后守着,李弘李贤和李显都守着呢。外面还守着不少大臣,林雨桐也没看是谁,穿过去直接走了进去。

“怎的突然又重了?”林雨桐过去见了礼,就先去看拉李治的手腕。一搭在手腕上,林雨桐就看太医院的院正。对方跟林雨桐的视线一对上就低了头。

李弘急忙问:“如何?凶险吗?”

“不能劳累。”林雨桐只能这么说,“确实得好好歇着,若不然真的有损龙体了。”

李贤叹气:“跟太医说的一样。”

院正很忙很忙的去配药去了,剩下的就是武后跟林雨桐和三个皇子了。

武后眉头都没动一下,只说高延福:“宣刘仁轨、戴志德。”

是!

大唐不设宰相之位,但却有数位相公分割宰相之权。而今新被李治提拔起来的就有刘仁轨和戴志德。

这二人随即进来,武后就道,“只守着圣人也无济于事,朝政不可荒废……”

两人都没动,只看向站在李治身边的太子。

武后才要说话,结果李治醒了,先是轻咳一声,紧跟着就睁开眼。李显赶紧过去,眼圈都红了,扶起了李治,“父皇,好点了吗?”

李治伸出手来,林雨桐把手递过去叫他扶着,他起身看了一圈,而后叹气!沉默了半晌才道,“拟旨吧!朕身体违和,需要休养……太子已然成年,即将大婚……在朕休养期间,太子监国吧!”

李弘愕然,这可跟出巡时监国不一样,说监国,那真就是监国!他缓缓的跪在李治跟前,“父皇,儿子……”

李治放开林雨桐的手一把攥住太子的手腕,“我儿……监国,朕放心。”

武后垂下眼睑,一言不发。那边早有人拟旨去了,这旨意一出口便成,谁也不能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