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1352)

是的!应该是这样的。吐蕃朝西域扩张,占据四个重镇,这是今年三月的事了。四月消息传来,薛仁贵领军,率领十余万讨吐蕃,而今该是战败了。

此一败,大唐在西域的统治便开始动摇。

只是这事上叫自己和四爷是个什么意思。

进了宫,没去后宫。武后跟李治在一起,进去的时候太子李弘也在。

看这个样子,怕是又起了争执了。武后跟李弘,总体上来说,还算好!争权夺利?那真不是!只是有些事的看法上,李弘跟武后不一致。但大多数时间,是李弘退让了。一则,那是母亲。知道母亲不易,有些事上退让一二,这无妨。二则,他也是在想,他是不是想的不如母后周全。

所以,母子俩意见相左的时候有,但没有因此出现过大的争执。

见了礼,李治先道:“过来,坐近便点。驸马也来,坐到朕的身边来。”

林雨桐离的近了,就三步远的距离,李治还是眯着眼睛看的。

这是眼睛又看不清楚了。

她只得坐过去,挨着他坐了,“父皇,你这是又着急了?”

可不是!又着急了!赈灾中抽出的钱粮去打仗,结果还战败了,“自朕登基以来,还未曾败过!”

李绩死了,薛仁贵其实是他的副将,有李绩在,薛仁贵也甚少自己主导!之前镇抚高句丽,叛乱四起,将他调回来去对阵吐蕃,结果又吃了败仗。这未必是薛仁贵本事不行。

林雨桐这么想着,就看武后,“那您宣召儿臣,可是有事要交托。”

武后看了李治一眼,又看李弘,而后才道:“是!而今这情况,打起来艰难。可你们要知道,若是再不撑一撑,再想把西域拿回来,可就不容易了。若是不能卡住西域的关口,通往西域的商路,会比如今难千百倍。再加上白叠子……西域适合种,那么它的价值就比之前更甚。高句丽,朝廷可舍!可西域,不可!”说着,就看林雨桐和四爷,“薛仁贵你们都熟悉,他所率领的,乃是老国公的旧部。此次战败,罪在郭待封。郭待封负责辎重粮草的护卫,结果此人不听薛仁贵安排,带着辎重延时运送,结果被吐蕃二十万大军围住,所有辎重,尽数被缴获。薛仁贵无补给,无支援,撤兵驻守于大非川……”说着,她就起身,在挂着的舆图上点了点,“这就是大非川……”

林雨桐当然知道大非川,还知道因为此次战败,三位主将虽免死,但除名。薛仁贵一年之后被起复,可之后因罪流放。

一员前半生悍勇的武将,跟随李绩数十年。李绩一死,下面便不服了。可这郭待封是个什么来头?

桐桐看四爷,好似还有知识盲点。

四爷就道,“郭待封乃是开国名将郭孝恪之子,郭孝恪是跟随曾祖父从瓦岗起家的旧随从。跟薛仁贵一样,都是曾祖父的旧部。而今,这些旧部叫薛仁贵统领,一样作为旧部出身的郭待封怎会服?”

是啊!薛仁贵自李绩死后就走背字,其中的缘由免不了有内部倾轧呀!

林雨桐就说,“外人领不了这些兵,他们内部又倾轧不断,无人能服众……”她便明白武后的意思了,“您是希望儿臣跟驸马去军中。”

武后点头,“驸马是老国公的嫡亲曾孙,哪怕不擅兵马,可他在,别人谁想冒头都名不正言不顺!这个领兵之人,不是驸马也得是驸马!”说着就看林雨桐,“我知你有几分骑射之能,你此次去了,一是给驸马助威。二也是提振士气!圣人和本宫从不曾泄气,从来都相信我大唐的将士勇武之气不堕!”说完,就看李弘,“太子可答应?”

李弘当然不答应,“驸马体弱,皇妹一介女流。此去西域,千里迢迢……母后,胜败乃常事!缓个三五年,等兵器革新完成,再挥剑直指西域,为时不晚!”

武后就问他:“那这十万将士的心气呢?那我大唐的尊严呢?”她看向李弘,“此战,不可退!”

李弘闭了闭眼睛,心里去盘算着,这么些人马,下一批粮草辎重又怎么筹?!李治捶了几下额头,看桐桐:“此去千里,我儿可敢随驸马前去?”

林雨桐起身,郑重的跪下:“儿所在,大唐荣耀不败!”

第796章 盛唐风华(48)

出宫的时候,林雨桐没要别的,只跟太子提了两个要求,“给我调拨两人。”

谁?

“薛讷和契苾明。”

李弘点头,“好!这就下旨,叫此二人准备。”

薛讷是薛仁贵的儿子,契苾明是契苾何力的儿子。薛仁贵和契苾何力都是李绩手下的大将,而今这两人也都在行伍。薛讷早前做城门郎,如今便是升了,也不过是小军官而已。契苾明在东宫做侍卫,都是很好调拨的。调拨了也不影响大局。

李弘又问,“这是一件事,还有呢?”

“还有就是……连夜叫人誊抄西域的相关资料,我要带走。”

说是要资料,可是也就那么一说。西域这个地方的所有东西,都在四爷肚子里装着的。

这个地方,对四爷来说,可太特殊了。

特殊在哪呢?特殊在,这块地方其实就是后来的准噶尔。

西域在张骞通西域之前,那是小国林立,那时候说是西域三十六国,他们大部分都是受匈奴控制的。直到张骞出使了西域,而大汉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接连取胜。打从这个时候起,西域就属于汉朝的领地。公元前六十年,大汉王朝就在这里建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从民政到军政,有完整的官员配套。它管辖西域三十六国,官员三年一替换,由皇帝亲自任命。

当然了,西汉到了末年,内乱了!有个王莽篡政,导致整个中原王朝大乱。这一乱,匈奴有机可乘,又立马占据了西域。因为横征暴敛,当时西域有十八国,愿意把王子送到洛阳为质子,愿意重归中原。可当时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才刚刚确立,内乱尚且不算是完全平息。他当时特别不情愿,但还是把西域都护所迁到龟兹。

这中间战争就不断,匈奴不会看着中原一直控制西域,于是,摩擦常有。

后来,东汉这不是出了班超吗?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年。他带着三十六人在西域,匈奴也有使团在西域,可班超给匈奴的驻地放了一把火,烧死了大部分,又带着这三十六人守在驻地外面砍杀了数十人,之后拎着匈奴使团的人头,去见了当时西域最有实力鄯善王。这就使得鄯善王不得不重新归附大汉。之后班超的儿子又带了五百人屯驻楼兰。

之后中原大乱斗,政权难以统一,好容易统一了,隋朝的时间又太短,到了如今的大唐。玄奘西行,取了佛经回来,途径西域,这个时候的西域也是信奉佛教的。唐朝初年,突厥的实力很强大,曾经陈兵长安城外四十里,这才有了渭水之盟。这个时期的西域是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的。后来李世民励精图治,将西突厥从西域之地赶走,西域这才重归中原。大唐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在十年前,安西都护府升为安西大都护府,之后又设置了濛池都护府,昆凌都护府,而后又有了金山都护府。金山都护府到了武皇时期呢,又更改为北庭都护府,之后又升了北庭大都护府,跟安西大都护府,分管天山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