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说了!莫说了!孟九州当时便老泪纵横。
这些过往再次拿出来,心底有一块地方酸胀的厉害。
说起姚家,四爷就说,“皇伯父当日起兵,多亏如姚家这般的豪强之家帮衬,是姚家开了家里的粮仓,才叫太祖所率之部有了一顿饱饭吃……”
这些过往姚平海作为小辈是不知道的!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他的母亲是后来娶的,也不是当日的亲历者。只姑姑活着,是当年的见证者。
可老太太能怎么说呢?国公爷再清楚不过了!那不过是兵临场下了,姚家自知干不过,于是开了粮仓尤不放心,非要将女儿嫁给自己。那时候是尽可能的拉拢能拉拢到的任何一方势力!姚家这般诚意,自然就接纳了。
况且,姚家女儿据说是个性情极好的人,这便娶了回来。夫妻一过也都这么多年了。
而今,雍王这是生生的在给姚家脸上贴金呀!
他就抬眼看了大孙子一眼,大孙子微微颔首,老国公也就不问了。
皇家这些孩子呀,当真是了得。尤其是这个雍王,回来说这番话必是不会无缘无故的。一个如此冷面之人,怎能把话说的如此之软,如此之动人呢?
便是说起了拓跋家,他也是一脸感慨,夸拓跋家乃是‘忠贞之家’,“拓跋家这一脉,该是能追朔到唐初。隋书上记载,说是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唐时,你们部族与吐谷浑联合,以敌吐蕃。后在唐高宗之时,吐谷浑被吐蕃灭,党项羌便向中原王朝求援,是唐王朝划了松洲之地安置你们的部族。后来,你部族也屡屡被大唐重用,更被赐予国姓!而今,拓跋氏依旧以李为姓,可见其重情重义。皇伯父说,君需得有义,臣自有忠以报之!心怀忠义之辈,用着放心。”
李仁颜一脸的老实,这会子起身噗通往下一跪,对着京城的方向就叩首,“臣惭愧……臣惶恐……”
二皇子起身将人扶了,“瞧,说说闲话罢了,雍王不过是见到将军有感而发,怎生还行此大礼?”
于是,李仁颜坐下了,可下面的凳子好像有点咬屁股。
林克勤就斜眼看林克用:看清楚了吗?雍王就是这样的人!嘴上说的如此动听,情真意切,可我猜,他那心里不定谋划着怎么动刀子呢!
第1056章 天地情怀(74)
林克用一句话都没说!
他此次出门,是为了炫孩子的!任何决定他都不做,这些孩子们都是些什么人,别急着下结论。
假也罢,真也罢,有时候不在于说的人,而在于听的人。
心存戒备,自然怎么听都觉得这是假的。
可全心信任之人,听来却全是赤诚。
虽然别院被围了,很多人被盘问了,但是宴席照旧,皇子王爷们并无多少异色。
在宴席结束之前,谁都没觉得怎么着了。
可宴席之后呢?
宴席之后,就都传开了。只说是园子里闹了刺客,好似有一个女卫被人射杀了,别院里有人行刺。
后来又说,被射杀的不是女卫,而是一个找郡主告状的女人。
真的吗?
真的呀!
没看见从别院出来的路上那么些血迹,这就是有人借机趴在别院的墙上杀人了。
这个问说:“这要是真的……那郡主能跟咱们在那里笑语嫣嫣的说话?”
是啊!还不得当时就闹起来。
那个说:“没听说吗?雍王细数各位将军的功劳,左右帅都被说哭了。”
真的假的?
真的!要是不真,你把我的脑袋拧下来。
这一个消息接着一个消息的,孟井生把伺候的都打发了,亲自伺候祖父,“雍王说什么了……您怎么还哭了?”
孟九州至今还带着些怅然:“雍王提起当年的事……”他朝孙儿摆摆手,“你出去吧……去吧!”
显然是不想叫打搅。
那么雍王能说了什么呢?只能说是雍王以情动人了。
为何要以情动人呢?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皇室知道厉害,知道怕了,知道咱们心里都是怎么想的了。
他立马叫了亲随,小声吩咐,“告诉姚长极,叫他跟他堂姐好好交代,看看从内宅能打听出点什么不能。”
打听什么?
什么都行!有用没用,先打听来再说。
是!
而此时四爷和桐桐在哪呢?在林家的演武场。
韩嗣源席地而坐,问桐桐:“确实是各家后辈?”
是!“不过走私青盐的事,不是小辈能安排的。但他们确实是知情者!这些小子们不肯消停,想要掰掰腕子!”
大皇子拿着一把刀翻来复去的看着,而后问四爷:“四郎,你今儿跟那几位老将军可是把软话说尽了。心里是否有什么打算,只管说便是。”
四爷在摆弄武器架上的武器,这才道:“西北上下,都自诩功臣。想架着国公爷和世子,裹挟着他们听从下面的意思。国公爷和世子尚且不好硬来,更遑论是我们。他们这是势必要挑起朝廷和西北之间的矛盾,最好是势如水火,彼此不容。”
可什么嫌隙能叫两边水火不容?
几个人凑到一起嘀嘀咕咕,林克用远远的瞧见了,就避开了。他倒是要看看,接下来这戏,他们打算怎么唱。
是!都打算看这接下来该怎么办?
可接下来什么都没发生,一切如旧。
先是大皇子提议,说是该去祭奠西北战死的将士了!这不是眼看就清明了吗?清明时节,该去办一次大祭祀,要分外隆重才成。
这个提议合情合理。
国公府立马抽调人手准备祭祀礼。
接下来,二皇子说,想去周边的几个城去看看,看看各地的情况。
这个也是应有之意,想去是吧?去吧!林克用带着几个皇子去了,但是桐桐和郑元娘刘四娘却留下了。
女郎君们陆续来家里做客,或是骑马,或是蹴鞠,或是打马球,玩的那叫不亦乐乎。
姚寿姑得了堂弟的话,熬了两天,给桐桐做了一双便鞋,而后借着人多的时候送给桐桐,“我也不能陪郡主玩,只这针线手艺尚可。若是郡主不嫌弃,就请收下。”
张玉露忙道:“姐姐的针线手艺是极好的!我就喜欢穿姐姐做的鞋子,最是舒服不过了。”
桐桐笑着接了,拿在手里翻来复去的看,“配色果然极好!正愁说清明祭祀之日这素服该怎么配色呢,竟是不记得请表姐。这么着,得闲了你去我屋里,咱们商量着看。”
寿姑忙应了,“能为郡主尽心,求之不得呢。”
于是,可积极了,晚半晌的时候就过去了。
郑元娘和刘四娘也正在呢,两人一个在写字,一个在翻书,都在榻上坐着呢。桐桐在翻检那些料子,而后寿姑来了。
桐桐叫她坐,就拿料子给她瞧,“四月该是热了起来,得穿轻薄一些。这料子素是素,就是太板正了一些……”
寿姑忙道:“郡主说的是,很该选一些轻柔的料子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