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这才笑,怜惜的摸了摸桐桐的脸,而后叫桐桐,“跟我一起瞧瞧这些诰命夫人的名册。”
这个谁都能干,真不是非自己不可的。她挨着皇后,低声道:“听说您这里收着贵太后留下的许多的粟米的种子,您给给我匀出一半吗?我想瞧瞧。东宫的后头一只空着呢,来年,儿也想给那一片种上粟米。”
那话怎么说的,说是‘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
粟便是小米,这东西桐桐对它可太有感情了。在西北那么贫瘠干旱的土地上,依旧能种植,养活那么多那么多人。
“还有青稞,宫里要是有种子,也给我一些。横竖种庄稼不会比学医更难吧!”桐桐就道,“小五很能干,那便能者多劳。还有大皇嫂,也不闲着呢吗?叫她们帮您吧!您要是得闲了,咱们娘俩采菊东篱,岂不好?”皇后心里叹气,这个孩子呀,对权利从来没有占有欲。
她起身,带着桐桐去看种子,“太祖在世的时候总是想法子试呢,听你皇伯父说,太祖总说,粮食的这个产量太低,还能更高……说的那个数,想都不敢去想。这些年宫里亲自试,也有专门的皇庄养着好些人,继续在试,可收效都不大。不过各色的种子却按照太祖说的法子,存着呢。”
桐桐甚至在皇后这里见到了太祖留下的手札。
是试验单的格式。
这是一个外行人在只有一点简单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想努力的见证。
他不知道他很蠢吗?知道!
可只有他重视了,才会有人重视,才会一直去坚持。许是就真的在不知道多久以后便成了呢。
皇后见桐桐小心翼翼,手里捻起种子,好似每一粒都很珍惜。她就笑道:“莫不如这些都交给你保管……”
桐桐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真的?”
真的!“留在坤元宫,也就只是种子而已。这天下,除了吃饭再无大事。”皇后就道,“都给你吧!不管能不能有结果,这个种子也要继续种下去!将来有了孩子,得叫孩子从打小就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一代一代接着一代,传下去!若是天佑我大陈子民,就该叫种子发芽,长大,而后硕果累累。若是天不肯风调,不肯雨顺,那便只能祈求人力可胜天了。”
桐桐才要说话,外面禀报说,五公主急着见皇后,有要事。
“那您忙!这里我收拾。”
于是,桐桐带回东宫可多的种子。
四爷晚半晌的时候回后面,还见桐桐在窗口坐着,一粒一粒的挑选种子呢。近前一看:“南瓜种子?”
嗯!南瓜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房前屋后,荒山野岭,埋下种子就能长。要是再优化一些,南瓜就能长的极多极大,“又比较耐存放,放在菜窖里半年都不坏的。能当主粮用,也能当菜蔬。”
四爷叹气,每次遇到的气候条件都有差异,这就导致了桐桐每次都要花费极大的精神摆弄这些东西。
见她把种子选好了,也收拾好了。他抬手一抱,就将人放在他腿上!抬手一掐腰,纤细的可怜。
桐桐痒痒的直笑,“干嘛?今儿这么好的心情。”
四爷就道:“今年的举子里有一个叫范质的,一个叫李谷的。”
范质?也是北宋初年的宰相吧?
而李谷,此人是文武全才呀!
难怪四爷的心情这么明媚呢,感情这是遇到人才了呀,难怪呢。
“晚上喝一杯?”
喝一杯!必须喝一杯。
自己酿的米酒,温热起来,香甜又淳厚。桐桐喝的香的呀,再给自己倒了一杯,还问四爷:“这俩什么名次?状元是什么人?”
“江南一举子,叫李彦。”
是有什么来历吗?
四爷摇头,“没有!二十上下的年岁,做的一手锦绣文章。”
桐桐顿时便失去兴趣了,状元多了,当官做的好的状元显然是不多嘛!
可不想,这话落下才几天。一个消息把通通过惊了一跳。小四跑去找皇后给赐婚去了。
“看上状元郎了?”这可是稀罕,“状元长的俊秀吗?”
青芽不住的点头,“是!听说是长的面若冠玉,好一副俊秀模样。”
“二十上下,家中可有婚配?”
青芽低声道:“不曾!也不曾有婚约。”
“家世呢?”
“书香传家!祖上曾在唐时考中过进士,不过是当时韦后当道,便挂冠而去,未曾做官。一直到现在才又出仕了了。”
桐桐起身就走,“去瞧瞧去!母后必是要宣召状元郎的,咱去瞧瞧长什么模样。”
林克用见过,跟桐桐说,“不过尔尔!小孩子家没见过世面。”
有点酸吧。
桐桐瞥了一眼,然后跟林克用可诚恳的点头呢,“是!当真是不过尔尔。”
文昭帝对着小四,那是牙疼的很。这孩子真是……嫁人这事怎么就没有个恒性呢?今儿瞧上这个了,明儿又瞧上那个了。一瞧上就上头,真是要命。
看看人家桐桐,虽然名声在外,好似多好色一般,但其实……其实人家很专一的!瞧跟四郎两个人,好的蜜里调油的。如今成亲了,不是不管事了,只是更低调不惹眼了而已。惹眼的事都推给小五了!不抢权利的储妃,这是你们这些做公主的运道呀!
不好好的珍惜这个机会,却急着嫁人?
文昭帝就说,“孩儿呀,嫁了人之后,可不能再朝三暮四了!而今,你还能找左小八玩,也还能找别的小郎君一起消遣。可要是嫁了人,再找人家,这就不行了呀!”
“儿知道,可儿就想嫁给他!”小四摇着父皇的袖子,“您就应了吧!儿觉得,儿等的就是他!”
郑元娘低声道:“说是在宫外早前还见过一面,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人,后来便找不见了。没想到还能再遇到!公主是铁了心的要嫁,跟母嫔大吵了一架,非嫁不可。”
“大兄可查了?是有什么不妥当么?”
没有!“王爷说,难得公主顺心。既然喜欢,这亲事成了,也无妨!”
第1090章 天地情怀(108)
这突然要指婚,好得叫人把李彦的祖孙三代都查了再说吧。
文昭帝没有立马拒绝,但也没有立马答应,“点了状元,人家得返乡,得祭奠祖先之后才回来任职,这就到明年春上了。到了春上吧,不着急。你就是赐婚了,人家也得回家去拜父母。”也不能留在京城不走。
皇后招手叫小四到跟前来,“再着急不在于这几个月。况且,赐婚虽咱家便可一言而定。可到底人家是有父母亲长的。你们既然彼此都有意,他此番回去必是要禀明亲长的。若是长辈乐意,那若不是身子原因,必是要跟来的。便是身子的原因,不好远行,也必是有族亲跟随。便是族人稀薄,也还有师长……又是状元,又是能娶公主,师长难道会不乐意走这一趟?”
那不对!
“可若是人家没跟来,没别的表示,那就是说,这婚事你得斟酌了;若是干脆连状元郎也不能按时的返回了,这就是说婚事不成,人家家里一定有别的想法或是打算。儿啊,婚事最要紧的便是两厢情愿。你再热,得他跟一样热,这才能结百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