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问:“您不吃宵夜了?火腿正炖的入味。”
老王爷摸了摸肚子,“再叫人煮一碗面吧。”
嗳!
美美的吃了一顿,老王爷问管家,“老大是不敢回来的,你说,那小子回来……就真不怕?”
不知。
“真能成事?”
亦不知。
在镇北哈气能看见白雾的时候,天和帝的信送到了。
对的!是信,不是诏书。
桐桐笑了笑,“还挺高明的。”小心眼没少动呀。
尹禛看桐桐,“那怎么着?即可动身?”
早就收拾好了,接到消息就能走。
桐桐将披风递给他,“即可动身。”
此次回去,只带尹禛平时所用的亲随和童子军。
而桐桐身边伺候的,也都是童子军中的女子。此次,连六子娘都不往回带。
毕竟,急着回去看望病重的老王爷嘛,带的人当然得精干。
没有马车,也没有轿子,桐桐跟尹禛一样,一身黑色的骑马装,披着黑色的披风。飞驹子和尹祎送到府门口,再没有通知其他任何人。没有必要,该见的都见了,该交代的也都交代了。上上下下都知道此一去的意义,也知道这一去是侯爷算计来的。那还有什么要依依不舍的吗?
镇北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接手这天下呢。
尹禛拍了拍飞驹子和尹祎的肩膀,“好好的,明年年底没有好消息,那后年的年初,一定会有消息的。莫要着急,别管听到什么消息,都别慌了阵脚。”
飞驹子将兄长和嫂嫂坐骑上的马鞍重新给了一遍,然后拽着缰绳,“大哥,嫂嫂,上马吧。”
尹禛笑了笑,看了桐桐一眼。
桐桐跃上马背,跟两人承诺,“有我呢,保你们兄长安泰。”
尹祎一下一下的摸着马头,“自是知道嫂嫂的本事,只不过……兄长和嫂嫂在,我就觉得家在。你们这一走,家里都空了。”
傻话!“你大哥说一两年就一定能办到,很快的!”
尹禛拍了拍尹祎的头,“再忙都要好好吃饭。”说着就看飞驹子,“看顾好小妹。”
飞驹子应着,拽着缰绳只不撒手。
“莫做小儿女之态!”尹禛将缰绳拽回来,脚轻轻的踢了马肚子,“驾——”
马儿踢踢踏踏,朝前奔去。
此时再回京,跟当时出京的情况截然不同。
路还是那个路,景还是那个景,可这一行人奔在官道上,夜夜都进驿站歇息,敢问谁敢大意。
这是镇北侯夫妇嗳!身后带着一三十的亲随,还有一百上下的少年。
这些少年人人都是黑衣,脚上的靴子手里的刀,还有那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叫人不敢大意。
驿站多是安排不了这么多人的,因此驿一个个吓的胆颤心惊的。
可不等他们惶恐的告罪,却发现人家根本就没有为难的意思。那两百多人利索的支起帐篷,然后埋锅造饭,最多是用他们的粮食。
夜里永远都有人守在侯爷的房外,外人想靠近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厨下做膳食的时候,边上有数人盯着,做好盛放在盘子里之后,便不用驿站的人管了,人家会亲自端给侯爷。
说实话,在驿站里大大小小的官员也见过,但真没见过这等气势的。
这一路赶路,一路不停留。
在十日之后,远远的便能看见皇城了。
吕大力低声问:“侯爷,那就是京城?”
对!那就是京城。
桐桐往下传话,“把气势给我摆出来,这皇城里比你们更好的将士我还见过。”
是!
尹禛又看阮义,阮义这两年一直负责跑腿的差事,但想到京城里人事复杂,还是把阮义带了回来。
阮义学乖了,一看这架势马上道:“侯爷,您是奴的主子呀。”
尹禛问:“从这里到京城还有多少,赶在黄昏前,能到吗?”
如今的京城,从下半晌开始,黄昏前最热闹。因为大人们要在这个点上朝了。
阮义点点头,“能!京城天黑的晚,肯定能赶上。”
那就走!回京。
这天,京城的城门大开,很多要进城办事的百姓得在天黑前进去,因为京城的大门到点还是会关闭的。等到天亮才会再打开。
因此,这个时辰是京城最热闹的时辰。
城内城外人头攒动,突的听到马儿奔腾的声音,远远望去,似有烟尘。
守在城墙上的人都慌了,“赶紧的,有数百骑正冲过来……”
还没等城门卫看清呢,人马已经到了跟前。打头骑马过来一人,在下面大声呼喊:“莫惊!镇北侯及夫人回京侍疾——莫惊!镇北侯及夫人回京侍疾——”
镇北侯和夫人回京了?
这消息如同长了腿一般瞬间传遍京城——
第1452章 风云际会(92)
镇北侯和侯夫人回来了?
哪呢?
城门卫朝下看,好家伙!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最前面的那一匹白马尤其神骏,马上坐着一个青年,面庞刚毅,棱角分明,身形看着健硕有力。此刻,他一身黑衣的骑马白马上,面上无一丝多余的神情,而身后的人马,也是一动不动。人群喧哗,也没见马儿嘶鸣挪动。
他的侧后半个马身的位置,也是一匹白马。马上坐着的……是女子的打扮,一系黑衣,头上的红色丝带随风飘着,此刻正抬头朝上看。
城门卫吓了一跳,赶紧带着人往下跑,得把人群朝两边清理一下。
其实人群已然让开了。
但这得进城,这么多人,为了防止踩踏的发生,他得叫人敲着锣鼓开道。
锣声一响,人群再退。
尹禛催马一动,桐桐抬手朝后一招,这一队人马才动了起来。一路行来,只有马蹄踏踏声,马上的少年还都带着一张稚嫩的脸。他们黑甲在身,刀鞘都乌黑乌黑的,骑在马上,单手控着马,眼睛看的却不是一个方向。有人看着左边,有人看着右边,有人紧紧地的盯着前面。最后几匹马上,马上不是一个人。有人正骑着马,身后带着倒骑的人。
姿态虽不好看,但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这就是行军呢,提防着任何一个方向的人前来偷袭。
林楠坐在茶楼上,正喝茶呢,听谁说镇北侯夫妇回来了,他才要下去,就听到马蹄声。
他赶紧随着大家往窗口挤,这才发现,大街上竟是安静了起来。没有人声,没有叫卖声,连猫狗都吓的躲起来了,小东西最敏感,必是感到了危险。
马蹄声近了,他看见了桐儿。
桐儿只落后侯爷一个马头的位置,骑在马背上,英姿飒爽。她长大了,不是当年还是个孩子样子的桐儿了。一路上风尘仆仆,却叫这把宝剑更有厚度。
她的脊背上背着一把弓,是那把陈驸马的弓。
她的马上有箭囊,不知道还是不是陈驸马的箭囊。
她的手里拎着一把宝剑,是林家祖上传下来的,先传给二叔,后来又到了她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