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2608)

她把她的建议,写了几份,递到公社一份,递到县里一份。

县里龙鸿年也被停职了,到底有没有引起谁的重视也不知道。

随后她又给气象部门邮寄了,像这种情况,应该启动灾害预警的。

但是——没用!

还是四爷带着公社的其他人员,没有过张增瑞的手,连夜的往河滩去,在下河滩的路上,树立了大大的警示牌不算,还把周围的几个大队都惊动了,连夜晚的出动了各大队的壮年劳力,把这条路给封了。用筐子装泥土,整个给摞起一个两三米高的墙,这要是再翻过去那真就是自寻死路呢。

公社不管是,不下令,但是住在这周围的人都知道,一下雨下面确实危险。一旦出现危险,急着救人的时候还得是从他们各大队抽调人。

“他娘的,谁不是爹娘生养的?早几年好好的小伙子,为了救人,折了好几个了。管他下令不下令,咱封咱的。”

也只能这样了!

桐桐忧心忡忡,看着雨幕,“夏粮减产……秋庄稼种不上……今年日子不大好过。”

韩翠娥叹气,“好些人家一天都是一顿饭,又不干啥,省着点吃喝吧。”这个时候就发现吃商品粮的好处了,再怎么遭灾,不耽搁人家吃饭呀。

可这灾难还没完,这天夜里正睡着呢,就觉得肚皮上的肉都跟着颤了颤。

桐桐蹭的一下就睁开眼,“地震了!”

四爷‘嗯’了一声,还没坐起来了,胳膊就被桐桐拽住了。

桐桐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拽着自己,嘴里还喊着:“妈——往出跑——门口的篮球场安全——”

也就门口的篮球场安全了。

将孩子裹在雨衣里,周围的人都聚集过来,老的少的,站在雨里感受着大地的震颤。

“这是……咱这里震了?还是哪里有了大震了?”

不知道呀!

耳边嗡嗡嗡的都是这种声音,而四爷紧紧的拽着桐桐的胳膊,他满耳都是孩子的啼哭声……

桐桐恍惚了一瞬,才要说话,就觉得脚下不稳。她搂紧孩子,四爷一手拉着韩翠娥一手托着桐桐的腰,紧跟着,轰隆一声响,土坯围墙和土坯的老房子,一瞬间全塌了。

然后人群全乱了,家当可全都在家里呢。

桐桐看向自家的房子:“不知道会不会有裂缝?”

不会!地基打的很牢固,没事的。

果然是没事,房子检查了一遍,都好着呢。

但是,怕余震呀,于是,都开始搭建防震棚。这防震棚得住到什么时候呢?非等到秋里不可。

韩翠娥看着雨幕,问说:“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快了!快了!否极泰来,雨过自会天晴!

第1551章 岁月流年(78)

这一年,注定是多灾多难、大悲大痛的一年。

直到秋里,天才彻底的晴了。

桐桐在院子里拍打着被褥,四爷一手拿着书,一手推孩子荡秋千。韩翠娥手里拿着针线活,忙活个不停。

收音机放在窗台上,此时,里面传来叫人振奋的消息——粉碎了!结束了!

这一场运动至此,彻底的结束了。

四爷愣了一下,桐桐一下子把孩子拎到怀里,催他:“你去农场吧,这些人该被接走了。”

韩翠娥一时不明白,她看着儿子急匆匆的走了,看着儿媳妇红着眼圈,抱着孩子在院子里不住的转圈圈,好似有太多的东西要发泄一般,就这么一直走一直走着。

她小声问:“这是……过去了?然后呢?”

是啊!然后呢,很多人都不知道然后会怎么样。

很快韩翠娥就知道,然后就是公社的大喇叭又响了,喊着金司晔和林雨桐回公社报道,得正式上班了。

韩翠娥一下子就明白了,“得清算的吧。”

对!得清算的。得清算的!

韩翠娥将孩子接过去,“忙去吧!忙去吧。孩子我带。”

大半年了,桐桐没来公社。

公社里此刻正在敲锣打鼓,高健和冯远都回来了,以前的同事不停的鼓掌,见到桐桐都热情的笑着。

过去了!都过去了。

云岚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当时要是举报了农场,现在意味着什么。什么可疑分子,那不过是林雨桐绊住自己的法子罢了。可也正是这个法子,自己没跟着张增瑞害人,自己又因为这大半年的扫厕所,侥幸的没有被列为该清算的一类。

可张增瑞就不同了,虽没有造更大的孽,但所行所为依旧属于该被打倒的那一类。

也就是这一天,省城来了许多车,农场里的人一一上了车,龙鸿年跟四爷站在门口,将一个一个的人都送上车。

多余的话要说吗?不用了。雪中送炭、患难与共的交情,临别反而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龙鸿年低声跟四爷道:“我先把人护送走,回头咱再谈你和小林工作调动的事。”

四爷只笑了笑,“你先忙这个!等县里清算完了之后,一切平稳了,再说其他。”到那时候,说不定政策又有什么变化了呢。应该会很快的,这几天新闻上说,教育工作者被召集去开会了,这能是为什么的?

心里有猜测,但这话不能提前说的。

龙鸿年点点头,这也确实是,不在乎早几个月,晚几个月的。

四爷挥手跟车里的人告别,然后看着车子一个一个的离去。

老道站在高处,等车队走远了,这才下来,说四爷:“蛰伏数年,沉淀数年,这一去只怕就一飞冲天了。”

四爷轻笑一声,“您是留,还是走啊。”

“留啊!这里……这个果园,要好好的经营。”这可是当地的政治资本呢。

四爷点了点老道,这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出家人,“那这院子,您住吧。”总得有人住着,才不至于破败。

大变就在当前,但是对于最下面的农村来说,感知其实并不明显。这不还是生产队一起干活嘛,有啥差别呢?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运动结束了,那下一个运动又是啥呢?反正上面怎么说咱怎么办呗。

很多人都一知半解,根本就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大家伙忙着修整地震波及之后房屋围墙坍塌的问题,不修整好没法过冬。这个时候,四爷和桐桐就比较清静,没有人来借钱。

但是金家就不一样了,谁都知道他手里有一笔巨款,都想上门去借。

全领弟就说,乡里乡亲的,关系好,特别熟悉的人,可以借。但是金中州却死活不往出拿了,“存成死期,谁也拿不出来了。只能每月拿那么一点利息,真的没有办法。”

这是李小秀的主意,“咱得留养老钱呢!这利息够咱俩过日子了。真要是借出去,这账人家肯定还呢,但是还给谁呢?还不是还给老二两口子了。这就是想着法子从你手里往出掏呢。说实话,给他们应该不应该呢?肯定应该。但是就老二媳妇那个脾气,咱不手里留着些,将来咱能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