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见到了赵祯。
赵祯……跟四爷想象里的也不一样,哪怕桐桐形容过,他还是很意外。桐桐说赵祯面色蜡黄……是!十几岁的少年人,显得特别文弱。
反倒是久病还没有调养过来的自己,这几个月刻意锻炼,哪怕是清瘦,也看着精神奕奕。
“官家……”
话还没说完,赵祯就先拉住了人,上下打量四爷:“你我同宗同脉,份属叔侄。以后便以叔侄相称便是了。”
四爷:“……点点点”还不如赐个进士的出身好用呢。宗室待遇真不如士子。
资善堂正堂里在说什么,桐桐也不知道。她是奉命来送赏赐的,顺便看看宫人给四爷收拾的屋子。
资善堂是皇子读书的地方,它的前院有先生们休憩的地方。而后面,自有伴读休息的地方。
像是另一外伴读蔡伯俙,就是常年住在资善堂的后院的。此人一直低调,甚少出现在人前。非必要都不出资善堂!又因在京城中无亲眷,所以也不怎么出宫。很多人都忽略了那里住着一位天子的伴读。
屋子收拾了一间,这就属于想住就住,想出宫就能出宫的。
桐桐还是希望四爷冬天能尽量在宫里度过的,好歹暖和,对吧。也有宫人伺候,有自己这个大红人在,不会短了他的什么。
如果想,见天的见面都行。
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又把隔间里的书房给收拾了一遍,这就成了。
她没在这里多逗留,出来之后直入后宫。结果半路上就遇到了皇后。
桐桐:“……点点点”看赵祯看的可真紧。她笑着迎过去,“天儿这么冷,您怎么站在风口上。”
郭后直接问说,“郡主去资善堂了?”
“是啊!”桐桐拉了皇后低声道,“晏大人举荐了涪陵县公给官家做伴读,大娘娘挺高兴的,想叫县公在宫里有些休憩的地方,打发我送几样赏赐。”说着,又低声道,“要是碰不上娘娘,我还正要去求了娘娘呢。”
哦?求我作甚?
“县公与我有交情,他初来乍到,必有许多不趁手之处。加之还在孝期,这饮食必得注意……”桐桐对着郭后行了万福礼,“还请您着人多加照看,我承您的情!”
郭后还以为什么事呢?“就这个呀?”她很利索的就应了,“我知道了,必叫人用心伺候。”
桐桐扶着她把她往回送,主动说了:“没见到官家,倒是先生们都在正堂,该是讲学呢。我不好凑过去,便直接去了后院。看了看下面的人给县公收拾的屋子,就又退出来了。出来的时候,正堂里静悄悄的,怕是在写字。”
郭后就觉得这位郡主好生爽利,把话说的明明白白的,这多好!她主动邀她,“去我宫里吃蜜茶。”
好啊!以后少不了要打交道的。
“上次多谢你提醒我。”郭后轻哼一声,“我是个直性子的人,便总有人以为我蠢,打我的主意……如今好了,雷允恭必斩的。”说着就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我父的名讳与雷公公重了……他若真对我这个皇后心有敬畏,早该改了名儿……或是叫我赐个名儿……”
桐桐:“……点点点”她赶紧打岔,“不提那晦气的人了。”郭家乃是武将之家,从她祖上起便是。太后在选皇后这一点上很坚持,必得是武勋人家的女儿。
所以说,非要说不知道武将的重要性,那也不尽然。
过后叫人端了蜜茶来,果真就不再提那晦气的人了。只是上了茶的宫娥转身要退去了,郭后突然面色一变:“站住。”
桐桐看那宫娥,没看出哪里不妥当。这是怎么了?
郭后指着那宫娥,“将手抬起来本宫瞧瞧。”
那宫娥抬起手来,桐桐扫了一眼,挺干净的。
“官家昨夜才说,十指纤纤沽酒才醉人,转脸就来了一个长了一双好手的!”郭后看向外面,“说!她是哪里来的?”
大殿里静悄悄的,无人敢应答。
这宫娥往地上一跪,“娘娘,您前儿点了名册,奴婢是您点来的。”
“是吗?”郭后看着那双手,“既然生了一双好手,那边去厨下,自此之后,为官家和本宫沽酒吧。”
桐桐摸了摸鼻子,这做派忒的吓人了!当着自己来了这么一下子,啥意思?这要不是自己知道她没那个心眼,还真以为她这是在杀鸡儆猴呢!
这边自己还没走呢,郭后又打发人:“等着官家,一下学就报来。”完了又跟桐桐诉苦,“不拦着些,不定去哪儿了。”
桐桐:“……点点点”看这位这皇后当的,我都怀疑我当没当过皇后!
第1694章 大宋反派(15)
从皇后宫里出去的时候, 竟是零零星星的落起了雪。
全有低声道,“已然打发出银钱给厨下,今晚县公请蔡公子吃锅子, 菌菇做底, 有又汤饼……”
桐桐‘嗯’了一声, “回去你也早点歇着吧。下雪天怪冷的,最近少跟着跑吧。”
是!
回去的时候杨太妃正等着一块用膳呢,她搓了搓手把身上在熏炉边烤热了才过去,“等的时间久了吧?”
“想着你该回来了,不想皇后留你这么久。”杨太妃就问说, “怕是留你又发牢骚了?”
桐桐只笑, 挨着杨太妃一块坐了。
杨太妃看着这郡主越来越白皙的面庞, 问说, “将来……可想找个什么样的人家?”
“我六亲全无,人家看在身份上,许是不敢言语,但心里怕是忌讳呢。”桐桐将肉夹到碗里, 就笑道, “想找个不忌讳我命硬的……家中无姑婆要侍奉的……”
杨太妃一愣,心里便有数了。那个县公,怕是这孩子自己选的人吧。
也是!只她一个人了,若不为自己操持, 谁又为她操持呢?
朝中的相公肯举荐,而今又在官家身边, 本事有,前程怕也是差不了的。
她便笑了,“桐儿, 你是少有的心有灵性的人。”
桐桐只笑,将煮的软烂的炊饼给杨太妃放碗里,“夜里了,这个好克化。”
好!
等桐桐回院子里,杨太妃才跟身边伺候的道:“真真是好性子,要是早哪怕一年……莫说是我了,便是大娘娘也必是不会选……”
伺候的人哪里敢接这个话:“您享清净便是了。如今,官家虽忙,但有郡主陪您说说笑笑的,也好打发时间。”
“我是心疼官家。”杨太妃靠在软枕上,“打发人去看看,这样的天……圣人易上火,熬些梨汤看着饮了,我好放心。”
这就叫人去。
桐桐看着外面的天,难得的要了针线,有些贴身的小衣服还是自己做的最合身吧。
挑着灯,手里不停的动着。听着外面的风,难得的心静起来了。他也在这宫里,距离又不远,能暖和的安然入睡,这就很好了。
没什么花哨的,就是阵脚细密而已。熬了半宿,给刘太后做了一副暖袖,给杨太妃做了耳帽,剩下的都是给四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