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2983)

如今这么说,只有两个目的:第一,转移仇恨,是没藏家下作,拉人下水;第二,这些子弟被人控制了,中毒已深,这些人值得保吗?

这就是硬生生的将没藏家放在了整个党项的对立面,又迫使各家族主动放弃这些已经犯事的子弟。

无一字是说杀人,可句句都在杀人。

晏殊松了松领口,突然就觉得喘息有些困难了。真的!谁要再说这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真得急。这不是自己教的,也不是在太后身边受教学来的。

她——本身就是这么一人。

这件事上,首先,这个女人没藏黑云必须死,这是没有异议的事。

桐桐还说,“看在野利遇乞将军的份上,赐你一杯毒酒,留你个全尸。”

没藏黑云看着桐桐哈哈便笑,然后看向满大殿的人,“男人也不过如此!”说着就看桐桐手里的刀,“但凡我有你的能耐,这夏国的事还轮不到他人做主。”说着,就又笑,“愚蠢的男人,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能掌握乾坤。可其实呢?女人想攥住他们轻而易举。”

一边说着,一边看向桐桐,带着蛊惑的语气,“你的男人要是有一天背叛你了,你就不要犹豫,找到高枝就只管去攀,男人是用来当阶梯踩的。

我出身没藏家,嫁给野利遇乞是高攀!在野利家,我有机会攀上李元昊,他若不死,站在这里的就是我。卫慕氏那个女人岂是我的对手?虽然李元昊死了,可我攀上了……”

话没说完,桐桐直接取了帕子给塞到嘴里,“你说的这些,我不感兴趣。下去了!去你该去的地方。”

她必是要提辽国的,但现在不能把辽国牵扯进来。自始至终,四爷说的都是马匪。

但没藏黑云说的对,辽国那两人该审审了。

她回头看四爷,四爷点点头,她这才出去了。

出了门朝偏殿看了一眼,招手叫里面的人都出来。

大殿里隐隐的有说话声,晏殊朝那边看了一眼,这才看郡主,“郡主,臣……”

桐桐摆摆手,“我叫人先送你们回雍王府,诸位主管住着,需要什么找管家。你们也看见了,这几日我们很忙。等忙完,咱再坐下说话,可好?”

不是!是宫里有旨意。

桐桐看着这位先生,“您此来所为何事,王爷尽知。答案不是告诉你们了吗?凡是割疆裂土者,杀无赦。这是传至天下的雍王令。敢问,宣告的人尽皆知的事,我们能反悔吗?我们能做那个割疆裂土的人么?”

说完,她又看其他官员:“我就不懂了!王爷派人一路去京城,沿路呼喊雍王令,那就是为了安大家的心的。你们怎么反倒是更不安了呢?不是……你们究竟是如何猜度王爷的?若是以为我们那样的行为是在示威,这是不是……太叫人寒心呢?”

晏殊:“…………”所以,派人拿着二十八个脑袋,喊着雍王令,还是你们有理了?朝廷派我们来安抚,倒是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呗?对不住你们了,是吧?

桐桐眨巴着眼睛看他:那要不然呢?

晏殊都顾不上想那骇人的尸首了,也不要谁领路,大袖一甩,扬长而去……

第1769章 大宋反派(90)

最难的是这个过度期。

而这些,并不是桐桐一直在就是好的。

就像是现在的夏州该如何整合的问题,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为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胡汉互不相让。

以前汉臣汉将处于弱势,一直被压制,那谁心里能没点脾气呢?现在坐在上面的不是夏王,而是雍王。那么,情况是不是就得改一改了。

这一不相让,党项才发现,汉人官员从人数上来说比他们多的多。只是他们之前身在要职,汉官多为下属。但问题是,汉官若是不服,那么,他们这上官能做的好吗?

野利仁荣看着宁肯在台阶上就坐也坚决不做龙椅的雍王,一时之间没有言语。

四爷听着吵嚷了半天,这才抬抬手,“坐!坐吧。就席地而坐,别讲究了。都挺累的,咱今晚上呀,总得拿出个章程来,对吧?”

哗啦啦的,席地盘腿而坐,也确实是累了。

四爷就问说,“还还有什么想法,都往出拿。只要有问题,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在我跟前,只管放心大胆的说话,言者无罪。”

既然这么说,叶悖麻就说话了,他是党项人,小部落出身,是一员干吏。他看向四爷,直言问:“雍王不肯背弃大宋朝廷,那我等以后便是宋臣么?”

这个问题很敏感,大殿上坐着的只愿意名义上属于大宋,却真未曾想真的臣服于大宋。将他们纳入大宋的官员体系,他们很快就会被挤得什么都不是。

四爷还未曾说话,杨守素就先接了话:“咱们的情况特殊!从古至今,多民族之地,朝廷都会采取羁縻政策,也就是民族内自治。夏州的情况更复杂,属多民族杂居。咱们怕朝廷伸手,可朝廷也觉得咱们棘手。”

说着,就看四爷,“臣有一策,不知能言否?”

四爷明白了,汉人也怕会彻底归宋。他笑了笑,点头,“都说了,言者无罪。咱们关起门来说话,什么都能讲。”

杨守素就直言道:“郡国制,王爷以为如何?”

郡国制是汉朝施行的政策,实打实的有封地的那种。杨守素认为,独立于朝廷的郡国制是能接受的底线。

这个事怎么说呢?其实大清建立之初,三藩算不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封国呢?算是!因为朝廷干涉不了,这才引爆了三藩之乱嘛。

意思就是要达到区域内自治嘛,这有什么不能的?在一国的前提下,什么都能谈嘛。

四爷就给了明确的说法,“就这么定了,改夏为雍,重新划定边界,更换舆图。”

可紧跟着就还有个问题,那就是雍郡所有官员,是否要受朝廷的任命。

也就是说,任命官员是否要过朝廷的手,而雍郡是否接纳朝廷派遣来的官员?

“不会!”四爷最不耐烦的就是宋朝的官制,他是历朝历代最繁琐的一种官制。

因着大宋接盘来的底子其实是各路军阀,所以他的官职像是个拼盘,什么东西都往里放。反正一般人听了官职名称,都不知道管什么的。

而且,他它分官、职、差遣。有些事有官无职,有些是有职无差遣。

比如,有十个朝散大夫的官员,他们拿的俸禄是一样多的。其中两个人挂着职务呢,比如曹司朝散大夫,这就是在具体的部门挂着职务的官员。而挂着职务不等于你真的在曹司里有差遣,有活干。这两个挂着职务的,许是只有一个,很有面子,有人肯提拔,于是,他有个具体的活儿干。

之前在宫中发俸数据反推,而今大宋朝廷养着二十万左右的冗官。这个数字每年还都在增加。

假如这二十万人,都拿着县令的俸禄。也就是每月三十贯,那一个官员每年就拿三百六十贯。二十万官员,按照这个最低标准拿,这是多大一笔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