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492)

孩子蹭一下的缩了手,不要。

桐桐直接给拦了,“家里有这玩意,你喜欢就留着吧。小事而已,不用谢。”

四爷将长平的头往怀里藏了藏,伸手叫了黄包车,先上车然后等着桐桐。

桐桐一上来,四爷就报了地址,今儿不转了,先回家吧。

转弯的时候,桐桐朝后看了一眼,那个姑娘还在那个摊位上跟老板比划呢。

四爷低声问:“有问题?”

桐桐摇头,“是有目的的靠近!我戴着帽子,一般人不认识我。但是,有些记者眼睛毒,认出你也未可知。是不是有问题……暂时说不好。”

嗯!

结果被这一打搅,没能去老馆子吃饭,也没能买到毛线,更没有买到唱片。

四爷就说,“现在都有电话,你叫送就好了,都给送的。”

还是算了,送的就失了味道了。没能在外面吃到好的,她问四爷,“想吃点什么,我做。”

入秋了,吃点什么呢?

长平一边鼓捣他的玩具,一边搭话:“虾!”

吃虾呀?

嗯!像模像样的点头,表示想吃虾了。

“那给你做个虾仁蒸蛋,好不好?”

他又点头。

四爷教孩子,“要说‘好’。”

孩子从善如流,“好!”说完就抿嘴笑,对着妈妈再说一遍,“好!”

佟婶给稀罕的,“哎哟!这个小人精呀,还知道吃虾了。这都半晌,上哪给你买虾去。”

槐子放下书就起身,“等着,舅舅知道哪有卖的,这就给你买虾去。”

长平马上咧着嘴笑,“舅……好……”

不知道是想说,‘好的,舅舅’,还是想说,‘舅舅好’。

但显然,槐子觉得长平是说,舅舅对他好,顿时就乐了,“等着,舅舅给你买大虾去!”

这个时候买虾,非得从大馆子里往出匀不可,出去一个钟头,回来了,买了五只一扎长的虾,肯定是够孩子吃的。回来就给放盆里,先叫这小子看一眼,然后才给送厨房。

桐桐别的菜都做的差不多了,只一个虾仁蒸蛋,隔着水蒸出来就完,不费事。

这边上手处理虾,见槐子没出去,想着她怕是有话说。就打发佟婶,“婶儿,要不咱再做个汤吧,缺一把菠菜……您去瞧瞧,那菠菜老的还能吃吗?”

佟婶忙道,“咋不能吃呀!肯定能!”

栓子在外面喊着,“我去看。”

那你可不会看,还得我来。

等人出去了,槐子才道:“我觉得上了大街之后,身后就有人跟着我。”

嗯?一路都跟着?

“是!”槐子朝外看了一眼,“半路上我把人给甩了,但到了距离咱家最近的这条街,发现身后又跟着尾巴。要不要我反跟回去,看看是哪路的人?”

桐桐的手没停,在案板上剁虾泥,这虾除了给孩子做的蒸蛋用用,剩下的还能给孩子做一小碗虾滑吃。

等剁好了,她才停了手,低声道,“你发现他们敢靠近咱们这一片吗?”

不敢!家里附近没遮挡,有人靠近必然看的见的。

桐桐就‘嗯’了一声,“不用反着找,叫人留意着丁旺。怕是两者之间有些联系!丁旺现在应该不知道他被利用了,先看看他会怎么选,再动也不迟。”槐子愣了一下就懂了,“是怕没了这个,换一个来,会更隐蔽?”

是!与其如此,倒不如留下这个咱们已经察觉的,慢慢观察之后再说……

第341章 重踏征程(87)

吃了饭槐子去就忙了,长平就后面不停的喊:“舅……舅……”

舅舅忙着呢,回来带你玩!

孩子在身后一喊,槐子的脚步明显顿了一下。四爷才说,“我今儿不出门,要忙就忙去!”槐子扭身跟长平道:“舅舅回来给你买糖画,好不好?”

好!

槐子去找铜锤了,手里拎着两包月饼。本来是给佟婶的,但佟婶晚上也不回,自己顺手给铜锤送去,正好找铜锤有事。

这家的大杂院跟自家的大杂院还不同,自家那边都是同族,这边是什么人都有。

一到门口,就瞧见丁婶和红桃在门口坐着忙活针线活。他打了招呼,还问说,“丁先生不在?”

“出去见同学去了。”丁婶起身,“家里坐坐。”

“婶儿你忙吧,我也是见个朋友。”槐子朝里面指了指,再往巷子的另外一头指了指,“顺着那条巷子过去,转道弯儿,就是我家那一片了。咱离得不远,以后吧。”

成!那你忙。

丁婶瞧见槐子进去了,才想起来,“这忙忙叨叨的,还真把日子忘了。这都快中秋了!”说着就起身往屋里去,跟红桃道:“这么着……赶紧去买点坚果,回来剥好了,咱自己打月饼。我看你姐夫爱吃老口味,那边未必方便。东西不在贵贱,关键是心意足。”

红桃应了一声,回屋拿了钱,就出门买去了。

一会子工夫,把瓜子、松子、核桃、花生、芝麻这些都给买回来了。正开着门在家处理呢,风刮起了帘子,看见槐子已经离开了。

丁婶若有所思,说红桃,“以后你得空了,该去你三姐那边转转,还得转转的。明儿做了月饼,你跟丁旺一起,过去一趟。我给长平做了几双鞋,一双比一双大一点,冬天的棉鞋也得了,你都给带去!”

家里不缺孩子穿的!

“缺不缺是人家的事。”丁婶就道,“孩子长的快,最费鞋子。鞋子在于舒服不舒服,不一定要精致。”

行!我带着去。

婆媳俩把坚果都处理好了,且都炒熟了,丁旺才回来。回来就坐炉子边上,“起风了,冷了。”

丁婶就皱眉,“你能不冷吗?叫你把夹裤穿上,非不听。你那学生装,就一层单皮,你不冷谁冷,去屋里炕上坐着吧。”

丁旺笑笑没动地方,“娘,我今儿找一个同学,他是在南洋长大,别的倒是罢了,就是这之乎者也的古文,读的费劲。她想学中医,可中医典籍都是文言文,没有功底单靠别人讲,是领悟不到精髓的。她的意思是想凭我给她做先生,一个月不多,也就三十块钱……”

这婆媳俩惊喜的很,“三十呀!”

红桃忙道:“一个小学教员,听说才二十四块。这三十……可不算少了。”

“是!”丁旺就道,“但就是我得早出晚归!因为得卡着人家的时间。这学文跟别的不一样,就得在日常里一点一点的接触。”

能理解!能理解!拿人家三十块钱,肯定不是那么好拿的。早出晚归算什么大事呀?忙点好!忙点有奔头。

丁婶就道,“再忙,你先得抽时间,去一趟金公馆。”

丁旺看看准备的东西,“做月饼呀!行,明儿我去。”

“带着红桃,哪有上人家娘家人那里,不带媳妇的。”

丁旺看了红桃一眼,而后就起身,“等我一会子,我马上就回来。”

干什么呀?

不大工夫,人回来了,带了一件旗袍,“前面裁缝店里卖的,不贵。都这么穿,你也早该换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