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之后,考虑到边关的稳定,朝廷没有治罪袁崇焕。
而这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毛文龙的部属不服朝廷的偏袒,大部分投了后金,成就了两个异姓藩王。
是!四爷可以把毛文龙调开,可去的不是毛文龙,就一定跟袁崇焕能合得来吗?
四爷叹气,“熟悉辽东事务的,就这么几个人堪为帅才。袁崇焕其才能,不在熊廷弼之下。不用,可惜!用吧,顾虑重重。得放一个,他心有顾忌的人。”
“从新军里调一人出来……”
四爷摇头,“辽东诸岛,亦得驻扎。从戚家选一人吧!”
戚继光的后辈?
嗯!戚继光活着的儿子还有四个,都不是嫡子。他的夫人一直没生,他偷纳了妾室生了五个儿子,除了一个早夭了之外,还都活着的。
最出息的是老三,中过武举,朝廷给了恩荫,做着骠骑将军。
林雨桐就道,“调这个戚昌国?”
嗯!调去试试。
但这并没有叫四爷的忧虑更少,看起来缓过来的大明,其实有着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军中以地域和亲缘为纽带,绑的太紧了。军,不是朝廷的军,很多都与个人的军差不多。
这不是说原先的戚家军,那时候朝廷供养不起人家,但人家依旧给朝廷效力,这是不能比的。
就说军中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如此!
比如毛文龙,袁崇焕觉得毛文龙该杀,据他说,毛文龙的部将都是沾亲带故的。袁崇焕去视察,结果后面跟着不少年轻的小将,都姓毛。他就奇怪,问毛文龙。毛文龙哈哈就笑,说都是他的孙子。族亲的孙辈自然都算在里面了。但只毛文龙麾下是如此吗?袁崇焕手下第一大将祖大寿,他麾下不也如此。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其人才能平平,不也在他麾下效力。此人之所以能有个名字留下,那是因为他的儿子叫吴三桂。这不也是亲缘纽带?
怎么用将领,这个可以调。可大明军制中的问题,才是大祸患。
对于朝廷在东北用兵不用兵的事,朝中不是没有议论的声音。觉得南边稳了,北边动一动怎么了?
怎么了?问题大了!朝廷出钱,结果都养成了私兵。私兵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毛文龙就是一个例子!他死了,跟朝廷结怨了,于是,麾下全叛了!
此症结的隐患,跟大清对朝廷的威胁比,孰大?
第590章 明月清风(166)
熊廷弼回来的时候, 都已经快五月了。
瘦骨嶙峋,满身的病态。
“怎么不多养些日子……”林雨桐就看跟着的太医,“着实好些了再回来也是一样的。”
熊廷弼一脸的感念, “娘娘, 臣得回来呀!臣便是死,也得死在京城。”
懂!不想乱军心呀!
四爷无奈, 发旨意调熊廷弼入军机, 叫边关知道,这是高升了。
在新的经略人选上,四爷还是想听听熊廷弼怎么说。
熊廷弼缓了三天, 递了帖子要进宫。四爷没让, 晚上的时候,出去见的熊廷弼。
“臣考量过三个人, 一为孙承宗,二为袁崇焕,三为满桂。”熊廷弼说着,就皱眉道, “孙承宗其能臣知道,但臣自来与孙承宗有嫌隙……许是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在不能出乱子的前提下,臣不能举荐孙承宗……”
防着孙承宗继任之后,熊廷弼提拔起来的人跟着人心惶惶,怕针对他们。哪怕不针对他们, 只稍微冷淡一二,下面也会有想法的。人心一乱, 胡乱钻营,是要出乱子的。这还都知道人心的猜疑就如此, 若孙承宗真行小人之举,那军中就是要大动,此乃大忌,因此,熊廷弼说他不能举荐此人,爷算是有理。
四爷叹气,看!就是这样,人事复杂不就复杂在这里了吗?单论能力,谁都不弱。可就是那句话,一个槽里拴不住两头叫驴,要不然彼此踢腾个没完,一个非弄死一个不可。
“臣也考虑过满桂,但您许是不知,袁崇焕和满桂不和……”
知道!怎么不知?史书上对于满桂的死,有一种说法,说是满桂是在跟大清作战的时候,被城上的袁崇焕在身后射了一箭给射死的。
当然了,可能是袁崇焕的箭被谁捡了,射到满桂身上了。也可能是战场上,纯属误杀。
但能有这样的猜测,证明这俩之间肯定是有事。就跟有人半夜被人套麻袋打了一顿一样,第一个怀疑的就是那个跟他不合的人,袁崇焕就是那个只要满桂出事,第一个就会联想到他身上的人。
满桂常被人攻击,说他是关外来的蒙古人。但满桂自己为此争辩过,说他就是汉人。总之,就是小矛盾成了大矛盾,满桂和袁崇焕这两人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就是了。
“而袁崇焕在军中多年,若是满桂为统帅,恐其不服。”
所以,怎么用呢?关系不和不能用,防着相互拆台。关系好的不能放在一起用,防着你们抱团。
官不是这么做的!将也不是这么做的!
朕给你们当皇上,都快累死了。回头有人可用了,你们这一批都得往下换。
说了这么多,就是说,除了袁崇焕,别人都不合适呗。
“您也知道,军中就是如此。将帅调动,不单单是对一人的调动。其在军中的影响,上上下下多少参将小将,都是其嫡系。一人不服,则身后一群人不服。一群人不服,便能乱一军之心,因此,臣也是掂量来掂量去,还是觉得袁崇焕最合适。”
问题又回到原点了不是?军中盘根错节,朝廷调度将帅,都已经到了受限的程度了!这问题还不大吗?
但这是军制的问题,不单单在辽东是如此。所以,在大问题没解决之前,该顾虑的还得顾虑。那行!袁崇焕就袁崇焕,有这个心理准备,就他了!可若是如此,是不是还得把满桂调离了呀?你不在上面压着,袁崇焕上去了,满桂又不满。这俩不合,袁崇焕若是压制满桂太过,未必不会激起更大矛盾,是这个意思吧?
对!满桂是不能再留在辽东了。
四爷安抚了熊廷弼,好好歇着吧!虽然军中情况复杂至此,但还是得感谢熊廷弼坦诚的说了真话。
既然要用袁崇焕,四爷就下了两道旨意。第一道,叫袁崇焕回京来述职。第二道,调满桂入兵部。
袁崇焕先回京城,在袁崇焕回京期间,军中事务暂由满桂打理。
如此,两人之间就没有竞争,都升了!一个手握重兵,可另一个也入了堂部,这属于谁都必须给谁几分面子的,省的就这么几天,再给出事。
袁崇焕一回来,林雨桐也算是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知名人物。此人生的,矮小,但是精悍。
崔映月远远的瞧了一眼,就低声道:“怪不得有人说此人长的像是猱……瞧着是像!而且,精明外漏。”
就是那种一看就觉得,精的跟猴似得那种人。
林雨桐叹气,自来也不乏精明人,可有时候,精明人才难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