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掌飞的欢喜与哀愁(27)+番外
白先生于是也很郑重地接过了那张纸,小心地展开来,看。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白先生将那张纸折起来,递给萧壮壮:“我现在明白萧公子的心情了。”
萧壮壮迫不及待地展开来看,杨光终于也按捺不住,凑过去看,两个头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这是我们家公子?好像是个山魈吧……”
“山魈?我觉得比较像水猴子吧……”
“你看看清楚,明明是个山魈……”
“明明就是水猴子……”
门口传来“笃笃”的叩门声,打断了萧壮壮与杨光的争论。
“请问可以进来吗?”来人操着带着古怪音调的汉语,听声音是一名青年男子,“我们是为了昨晚的事来道谢的。”
“是的,我们没有恶意。”稚嫩的童音跟着传来,使用的却是标准至极的大宋发音。衣掌飞想了一会,想起来昨晚那一对获救的父子。
“等等。”萧扬伸手拉住衣掌飞的手,“我去开。”他说完起身,想到什么又停下来,回头看了一眼端坐在饭桌旁的酆七道,“你最好找个地方躲起来,如果不想被当场送官的话。”
酆七愣了一会,一下子“哗啦啦”热泪盈眶:“小娘子,你对我真好……”
好字还没出口,被萧扬一脚从后窗踹了出去。整理一下衣衫,萧扬对萧壮壮使了个眼色,随后走到前门去打开了门扇。
门口立着的果然是昨晚那一对年轻的父子。第一次相遇是在夜间,虽然月色如洗,毕竟看得不够清楚,如今站在光天化日之下,衣掌飞才看清楚了这一对父子的相貌。两人皆是高鼻深目,父亲肤色黧黑,身型不高,但却看起来有种剽悍的异族风味,至于那个做儿子的,却是肤色白皙可爱,一双大大的眼睛骨碌碌地在眼窝里打转,一看就聪明异常。
对于萧扬亲自出面迎接,两人皆表现出了惊讶的神情,紧跟着便对着萧扬深深地行了一礼:“感谢公子爷昨日相救,我等是来道谢的。”
萧扬站在门口,背倚着门扇,似乎没有要让两人进屋的意思,只淡淡地道:“举手之劳而已,二位没有受伤便好。只是,二位路途遥远,不知要到这中原来干什么?”
那做父亲的身体微微颤了一下,正要答话,却叫自己的儿子扯了扯袖口。
“父亲,这件事因儿子而起,便由儿子来回公子爷的话吧。”他努力仰起头来,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有着小大人样的沉稳,“公子爷,是这样的,元仔常年在家里念书,其间多次听先生说起中原景象,山川大岳,车马街市,民风民俗皆是与元仔的故乡不同,所以让元仔很是好奇。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刚巧这阵父亲又得了空闲,元仔便央了父亲带元仔来见识一下中原风光,好好长长见识,将来回去也能说给身边的伙伴们听听,让他们也开开眼界,免得叫人笑话我们穷乡僻壤没个见识呢!公子爷,你说元仔这样做对不对?”说到最后,拍起巴掌,圆圆小脸上露出孩童的天真笑容,对着萧扬一径地微笑。
萧扬望着他,他便也回望来,不怯不羞,始终挂着笑容。看一阵,萧扬伸手懒洋洋地拂去颊边发丝,缓声慢语道:“小孩子家有好奇心,肯上进那是再好不过,看来你这个儿子养得真是不错,倒是很得你的风范。”
做父亲的那个听闻这话,不禁将已弯下的腰更深地埋了下去道:“公子爷过赞,在下惶恐。”
萧扬笑笑,伸手摸摸自称元仔的小孩子的头,唤屋内:“壮壮。”
“属下在。”萧壮壮立刻走出来。
“给元仔颗糖果。”
“公子,我……我没有……”
萧扬扬起一边唇角:“壮壮,你的记性变差了呢,你昨天买的十串糖葫芦呢?”
萧壮壮“啊”了一声,赶紧冲回去翻包袱,不多会,拿了两串糖葫芦回来。
“元仔,糖葫芦给你吃,你可要听话,将来长大了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哦。”萧扬弯下腰,将糖葫芦亲自交到元仔的手里。
“嗯,元仔会听话的,谢公子爷,谢壮壮哥哥。”小孩子拿着糖葫芦,脸上笑开了花,对着萧扬连连道谢。
“再过几个月便是老太太寿辰,到时候,带元仔来吧。”萧扬起身,轻描淡写道,随后便转身进入了门内,完全不看身后因为听了他的一席话而身体猛烈颤抖了一下的青年男子。
插曲终究只是插曲,除了早上的道谢,萧扬等人那一天再没有见过那对父子。游玩了附近的街市,去过了慈恩寺,晌午过后,便到了启程的时候。杨光本也是出来闯荡天下,见识世面,因为从未去过杭州,便也乐得与衣掌飞一行继续同行。但是到了真正启程的时候,衣掌飞却发现少了一个人。
“辛姐姐去哪里了?”
没有人知道辛媚娘去了什么地方,虽然昨晚还曾见过,但是到了今天,却仿佛彻底消失了一般,又像是从未曾存在过一般。
“白先生,你有没有告诉过辛姐姐我们启程的时间和集合的地点?”
“当然。”
“有没有人知道辛姐姐的亲戚家在哪里?”
没有人回答。
衣掌飞在城门口从午后一直等到傍晚,又等到新月爬上夜空,却始终没有等来辛媚娘。
“该不是……出了什么事?”萧壮壮推测,被萧扬严厉地瞪了一眼,马上噤声。
“小飞,要不我们分头到处找找?”
衣掌飞起身:“出发。”
“什么?”
“辛姐姐应该有自己的打算了,我们出发。”衣掌飞说完,干脆利落地背起包袱,走向通往杭州的道路。
人总是有聚有散的,就像候鸟每年秋去春来一般,衣掌飞深深明白,这是他在山里生活多年早已深切懂得的道理。
第24章 东南西北
离开长安城,众人便一心一意地向东南行去。渡过淮河、长江,便进入了江南地区。
唐时白乐天曾有诗作《忆江南》三首,中篇写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短短几句,便将农历八九月中的江南胜景一笔勾出。如今时值农历七月,桂花未香,潮头未起,独有接天连地,一碧千里的田田莲叶与亭亭玉立的荷花巧事妆点江南脸面。行人每每行走于水边堤上,九曲亭台,便有香风扑面,送来莲子清香,引人心神荡漾,恍入梦境。
衣掌飞一行人皆是北方人士,除了白先生,谁也不曾到过江南,如今初来乍到,不免看得眼花缭乱,个个情绪高涨,兴奋异常,就连衣掌飞,向来不为武学以外的事物情绪波动,如今也免不了多放了几分心到周围景致上,连带笑容也多了起来。一行人中,却独有萧扬心情欠佳。原因无他,本以为离开了长安城便摆脱了酆七,却没想到对方不屈不挠,誓要跟随“命定之人”一路到底。
于是,一路之上,但凡住宿,必有人事先打点安排,萧扬等人未到,早有小二、掌柜立于门口恭迎,等着伺候入住;但凡用餐,必定一早就有人在当地最好的酒楼预订了雅座,好酒好菜,专候萧扬等人入席;就连过河,萧扬等人到得渡头,也早有人花钱包下船只,艄公虚位恭迎,只待萧扬等人到来便要开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