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坚定不移地做个路人甲(23)

作者: 七月犁 阅读记录

要她现在埋土里,哪还用计较阳间道德?

有人扭过头,冲正专心吃饭的四人问:“小掌柜,您说那小郎君被谁劫走了?”

挨着闻明月坐的猴子,手里抓着只梨,同它主人一样,不理会问话。

辛珊思想提醒那大哥,问一界楼事要先掏银子。面来了,她抱碗喝了口汤,才吃几口,闻明月四人就用好起身上楼。

看不见人了,刚问话的八字胡歪了歪嘴,低骂:“切,高贵什么,在花非然跟前还不是像狗一样?”

“好了,你问的也不对。怀山谷的事将发生多大会,一界楼未必清楚。”

说得对,辛珊思嗦了口面。怀山谷的事,就连她这个在场的人都没瞧明白,到此刻还糊涂着。一界楼又没谛听坐镇,怎可能事事了然?一碗面吃得连汤都没剩,她饱饱地上楼了。

一夜无梦,睡到天大亮。整个人都充盈了,洗漱后把东西都收进背篓,背起去开门。一脚跨出房,见闻明月从左边来。不知是不是错觉,闻明月瞅着她时眼神有一亮。

摘下房牌,将门带上。辛珊思下楼退房。

掌柜正等她:“您的米糕已经做好了…”说着便从柜下抱出陶罐,又拿出只捆好的纸包,“添了一斤二两粘米,放了三两枣干,三两糖,五两猪油。您尝尝可合口?”

辛珊思先看陶罐子。店家心思好,米糕切成小块小块,用油纸垫着,码在罐中。枣香味浓,闻着都甜丝丝的。她拿了一块,尝了尝,糯叽叽的,一嚼就知米粉打过,不然没这劲道。

“太谢谢了,多少钱?”

“这包也是,罐子没能全装下。”掌柜拿出算盘,一样一样算:“粘米九文,枣干三两是…”一通算完,算盘上显得明明白白,“您再给我二十六文。”

没错,辛珊思把手里的一点米糕放进嘴里,痛快付钱。今天早饭不打算在客栈用,她要去寻寻食摊。将米糕装进背篓,跟店家告辞。

闻明月看着那个背背篓的姑娘离开,走到柜台前,屈指敲了敲:“掌柜的,给我来碗羊肉汤,两只馍。”

“好,您是要送去房里,还是就在大堂用?”

“就在大堂。”闻明月浅笑:“那姑娘昨日拿来的米,泡过湖水了?”

掌柜看了眼外头,笑着道:“闻小掌柜,您就别为难在下了,一界楼有规矩,咱客栈也有客栈的规矩。您问的,在下答不了。”他也不怕一界楼怪罪,悦和客栈背后站的是通升钱行。

“是我冒昧。”闻明月出客栈,望着那姑娘离开的方向。用一粒小瓦砾,打穿花痴袖口,震住方盛励的人,会是她吗?她又是谁?

第15章

天气褪去了些许炎热,城南小街的味没那么冲了,但虫蝇依旧不少。集上叫卖声不绝,辛珊思慢行,逛着摊子。卖菜、卖肉、卖小玩意的都有,她在想去洛河城要不要赁个小院?

“包子包子…刚出笼的大肉包子…两文钱一个,五文三个…”

“杨大家的猪骨汤面嘞…三文钱一碗…”

现已八月,十月里天便寒了。辛珊思思虑着,赁个小院暖暖和和过个冬是适意,可自个这身子…她又怕,一时拿不定主意。小街不长,走了半刻就到头了,顺着道左拐,少了许多吆喝。

一间间不大的铺子门前,摆着一两摊子。相比小街,这边的摊子要齐整些。卖的东西也精细。

“姑娘,看看梳子、头花、发带吗?俺这还有木簪子,虽不及银的,但样子好,您瞧瞧…”

说到梳子,辛珊思还真需要,停下脚,扫过一眼摊子,手伸向一把没刻花的,拿过细看。

“梳子齿都磨过,光滑滑的。俺家老头子还给上了油,保准用着不牵发。”老妇人穿着朴素干净,面很和善。

满意做工,辛珊思又拿了个篦子:“这两多少钱?”

“都是自家里做的,姑娘给七文就好。”

收起梳子、篦子,辛珊思掏了七文给老妇人,继续沿着街往前。看到小巷子里有卖猪杂汤,喝的人还不少,她寻了位置坐下来。

“老板,给我来碗猪杂汤。”

“好嘞,要猪血吗?”

“少加点。”辛珊思转眼欣赏着四周,看妇人骂骂咧咧地给孩童擦嘴,看丈夫夹了猪血放到媳妇碗里,看媳妇把碗里的饺子舀了给丈夫…她喜欢烟火气,眼神逐渐坚定。真气逆流的苦,她尝过了,那滋味…她光想骨头缝都跟着打颤。

洛河城,必须要去。

她一定要弄清楚老妪死前留言的深意。

“汤来了。”缺牙的男童,把托盘放桌上,将盛得满满的碗小心端到她面前:“您要来盘饺子吗?俺家的饺子比盛月楼的都香,每天千只,不到中午就卖光了。”

辛珊思笑着道:“行,那你给我来盘尝尝。”背篓里的那点米糕,搁了不少猪油,经得住放。从这到洛河城还不近,赶起路一日三餐都吃它,估计不到地儿就吃光了。

猪杂汤火候好,炖得奶白,里面没放什么佐料,味道不咸不淡,很醇很鲜美,一点不腥。猪心肉紧实,猪大肠烂乎,猪血嫩滑…总之好吃,比得上满绣的手艺。

猪肉大葱馅的饺子,小小巧巧,饱鼓鼓的。一咬,汁水都往外冒。几只下肚,辛珊思不禁发出满足的叹息,回头冲在往旁桌送饺子的男童竖了个大拇指。

男童看见了,笑得两眼弯弯,得意道:“没骗你吧。”

这一顿吃得辛珊思心满意足,花了十一文钱。从小巷口出来,她愉快得走路都带颠。南长街街尾,一家小酒坊前摆了不少旧货。逮着眼书籍,脚步都不带迟疑地过去了。

摊主是个唇上长了肉痣的瘦小男子,眼窄透贼光,嘴里叼着根草芥子,抱胸倚靠着墙。

辛珊思没打招呼,蹲到摊边看起胡乱堆在一块的旧书。竟然有《三字经》,她欣喜,将旧本放到一边。《蒙读》、《算学蒙书》,翻了几页,内容很浅显,都是启蒙用书,和《三字经》放到一起。

还有话本,这她爱好。

盯着摊子的男子,瞧着丫头片子的样子,心里纳罕,碰上个识字的。瞅她那一身,没见多金贵,但凭翻书的作态,识字绝对不少。不再倚着墙了,上前招呼。

“别看是旧书,放书斋里哪本不值个两百三文?我这你瞧上的,三十文一本。买得多,哥再给你便宜点。”

辛珊思稀奇,这个年间就算是旧书,三十文一本,也是极便宜了。找到一本地域志,她忙拿起轻轻拍了拍灰,翻开几页就见地图,心中大喜。快速翻了遍,发现书里还介绍了一些风土,这不正合适她读?

身上不缺银子,她来来回回地将那堆书翻了三四遍,哪本都不舍得放下。数了数,一共是三十二本。手拿着本厚厚的《说文解字》,她痴情地看着被她摞得整整齐齐的书,终一咬牙:“我都买了,二十五文一本如何?”

与其背石头块,还不如将这些书都带上。机会难得,谁晓得她会不会再遇着这样的旧货摊了?她犹豫,也仅是怕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