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曹操是我爹[三国](314)+番外

“主公得天眷顾,定然是老天的意思,再说曹家女公子为人谦和良善,日后定然是个好主公。”

“其实女娘真的不差,我家的女儿就比儿子更孝顺,孩子做工赚的钱财,还知道给家贴补,知道给我缝衣做鞋,可是儿子赚的……一个子儿都没见过。”

“也是,家中女儿能干,确实不比儿子差。我家隔壁老李头,生了四个闺女,从前多少人笑他?现如今,嫁出去三个,剩下那个小的招了婿,过得可滋润了。”

“谁说不是呢?我生了三个儿子一个闺女,现如今都成婚了,可只有闺女隔三差五的送吃食衣物过来,儿子们……唉……都说负担重……”

“谁要他们的孝敬,但看有没有那份心,我闺女家也不富贵,但是也是时常回来帮我洗衣做饭。”

说心里话我也想把小闺女留在身边,我家这孩子脾气有些软,我怕她嫁出去被人欺负了。至于儿子,如果想去上门,咱也不能棒打鸳鸯不是?

“主公的选择定然是极好的,咱们的日子不是因为他一步一步好起来的。”

……

这几年对曹操的统制,百姓们都是认可的,毕竟日子是肉眼可见的好了很多,比起前些年,甚至几十年里,如今的生活使大家从未想过的好。

百姓们的要求很简单,跟着谁有饱饭吃,他们就愿意跟着谁……所以提及曹操,从一开始的曹公到曹司空,再到如今的主公。

大家都真心的想跟着他,认他为主,然后活下去。

前几年因为许县百姓帮着曹操隐瞒了玉米的事情,这几年许县的粮税极低,基本上只要努力干活,不能说顿顿饱饭,但饿肚子的日子总归是越来越少。

曹军从不随意□□百姓,有些人太恶,但却有严苛的律法约束。大家对此都跟感激。

他们当初愿意帮着隐瞒不过是因为种子不是自己的,都想表现得好一些,少些磨难……但谁曾想主公不光说话算话给了他们上好的良种,而且还给他们找了许多的活计。

吃饭的同时,偶尔还能赚些钱财,修桥铺路开荒挖渠……一开始是给家中添置必用品,慢慢的修房建房,再到给家中父母娘子孩子们买些小玩意儿。

现在有办了学堂,家中妻女也能接到活儿,或是出门做工 ,或是接活回家做……

日子越变越好的时候,又听到主公得天赐神种……现如今许县百姓真的是只认曹孟德,而不识君王。

当然这也跟小皇帝的风评有关。

小皇帝好奢侈,贪美色……大家都觉得他有灵帝之风,想到早几年的强征暴敛,一个个心中都有过大逆不道的想法。

“主公什么都好,就是心太软。”一个给宫中送蔬菜的老农,看着宫里头这次又少了钱财给自己,在心中暗骂了小皇帝几句之后,低声感慨。

他家长子跟随主公当兵,如今是主公亲君,曾听儿子说过,主公在军营或者带兵之时,都是跟大家同吃同宿,俭朴的厉害。

可是小皇帝……每日送进去的粮食肉类不但新鲜,而且分量十足,品种繁多。可就这样,听说小皇帝还不满意,整日让人去孟德斋拿吃食拿酒……却从不给银钱。

谁不知道孟德斋是主公的买卖,是为了世家权贵专门开的。

主公不强征暴敛,只能在外面做些买卖贴补,主公麾下的诸位将军基本都很少出现在孟德斋,只是偶尔过来打个牙祭解馋。

可小皇帝却几乎是拿孟德斋当他的膳房不说,每日的供奉还不能断……想想就为主公觉得憋屈!主公一心想匡扶朝廷,可这样的朝廷早就烂到根子里没救了。

老农这么想着,回去就透漏了出去……

三人成虎,跟宫中接触的人不少,小皇帝的风评就一直好不起来,加上他如今无故杀了自己的老丈人,关了自己的皇后,又莫名杀了董承……

残暴到原本有想法的诸侯们,现在也都散了心思。

就连孙策都觉得小皇帝在作死,好好的日子不过,曹孟德脸玉玺都给他了,他还不求上进?

当初曹孟德也给他安排了许多大儒名师,可是小皇帝不爱读书习武,只爱享受,这才将杨彪等人推向曹孟德。

能让铮铮铁骨对着董卓的杨太尉投了曹孟德,孙策简直感到无语。也因此,在其他诸侯一开始还想着觐见小皇帝的时候,孙策却一直都没有动。

却不知他这样的表现入了刘协的眼。

刘协真的很害怕诸侯们为了给曹孟德找不痛快杀了自己,嫁祸他。

他想要活着,当初被董卓推上这个位子之后遭受的一切都让他备感彷徨,可这些年曹孟德的供奉让他觉得活着真好。

自己手握传国玉玺,本该是名正言顺的帝王,受天下供奉,就像自己的父皇,自己的祖辈……

孙策不与其他诸侯接触,他的谋臣还被背叛了他……

刘协在听到杨弘孙女拐跑了袁鉴的时候,就开始让人监视观察孙策,然后就发现他跟曹孟德之间并不亲近的事情。心中顿时大喜……

“皇上招我入宫?”孙策接到皇上诏令的时候,很是纳闷,但他还是去了……

孙策本就极为聪慧,小皇帝虽然有些脑子,但是大多数时候都被他给扔了,所以很快孙策就弄明白了小皇帝的想法。

“臣之前遇刺,如今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江东……已经归了臣的弟弟。”听到小皇帝说要结盟,孙策为难道。

刘协叹口气,深深觉得同命相连,孙策好不容易打下的领地,如今归了弟弟,想来定是极为难过的。

第177章 曹家族老 曹欣:愿意听劝的就不是曹孟……

孙策从前一直不明白, 曹操为何厚待小皇帝,从不忌讳,甚至为他请名师。如今更是能对其没有丝毫的防备, 跟控制?

如今是明白了, 跟小皇帝谈了不到一盏茶的话,他除了在小皇帝眼中看到了清澈的愚蠢,别无任何的感观。

小皇帝太蠢了, 蠢到完全看不懂孙策的脸色,只一味的觉得孙策与自己同命相连。

甚至当孙策提及不能迎陛下去江东的时候,小皇帝也完全理解,他还用过来人的身份安慰孙策,已经逃出虎穴, 就不要再回去了。日子只要过得好, 哪里不都一样?

孙策还能说什么呢?

立弟弟并非孙策一时的想法, 权儿是他一手养大的, 当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孙策却发现,自家孩子比不上弟弟又是伶俐聪慧。所以早早就有了这样的决定。

想到这里,孙策突然觉得自己自己明白曹操的选择了。

有这样的皇帝,也是他们的福气……造反完全不用有任何的心理压力。等权儿地位稳固, 就让他自立为帝吧!

孙策觉得曹家女公子用了最小的代价, 得了青州冀州并州三州, 曹操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发现儿子们比不上女儿,如今女儿的威望太盛,日后不管哪个儿子上位,都容不下这个权势滔天的女儿, 所以做了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