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6)+番外

午朝结束后,朱祐樘才得空去后宫看看妻儿,他先去了东宫,发现朱厚照不在,问了宫人才知太子今日早早便撇下先生们,往撷芳殿寻二殿下玩儿去了。

朱祐樘对脸色铁青的梁储稍示歉意,直接摆驾撷芳殿,将两个不省心的儿子一网打尽。

到了殿门口,他按了按手,示意所有宫人噤声,消无声息地向里走去。只见朱厚照正在殿中打拳,一套拳法虎虎生风,有模有样,距他五步之外,朱厚炜仍在捣鼓一鲁班锁,对周遭事物置若罔闻,哪怕朱厚照的拳风时不时扫到脸上也不管不顾。

“这是在做什么?”朱祐樘开口道,先看向朱厚照,“听闻你今日书未读完,也未和先生们打招呼。”

朱厚照惯来不惧他,嬉皮笑脸道:“爹爹,整日拘在东宫读书读书,闷也要闷死了,这不是想起许久不见弟弟,儿专门过来给弟弟送些吃的穿的还有些小玩意儿嘛。”

“你弟弟缺这个?”朱祐樘看向一边的太监们果然捧了些拨浪鼓、竹马、陀螺,笑道,“这些对你而言,是稍微幼稚了些,你弟弟玩确是合适。”

早在他开口之时,朱厚炜已然起身行礼,他们对话时便静静站在一旁听着,如今听朱祐樘点名,立时答道:“厚炜谢过哥哥。”

朱祐樘摸了摸他头,“近来功课如何?在书堂可还习惯?”

朱厚炜老老实实道:“师父们教什么便学什么,没什么不习惯的。”

“千字文可会背了?”

朱厚炜最讨厌古代的便是死记硬背这一条,可无奈明代的皇子教育就是诵读加背诵,好在作为资深卷王,在应试教育上他从来不让人后,也还应付得过去,听闻此言便苦着脸背起来,“天地玄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他就这么一路背到了“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竟然都未有一个磕巴。

“弟弟真聪明!才几个月啊,这就会背了!”朱厚照惊异道。

朱祐樘不似他那般一惊一乍,须知民间神童不少这个岁数都能属文会作诗了,“知道什么意思么?”

“不很多,”朱厚炜抬头看他,“师父们说书会背了就能回来玩,所以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背上再说。”

朱祐樘被逗笑了,“那你最喜欢哪几句?”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朱厚炜不假思索,“还有‘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朱祐樘明显有些惊讶,心道这又是哪个阿谀奉承之徒坏心教他的?

朱厚炜捏着自己的衣角,对这卖萌的工作感到颇为羞耻,“张乳母说日后我想过的好,一定要,她怎么说来的,要拍爹爹和哥哥的马屁?我觉得爹爹和哥哥本来就对我好,让你们开心也是应该的。所以师父们讲解这几句时,我就记下,来讨好爹爹和哥哥。”

朱祐樘心情复杂地将他拥入怀里,“好孩子。”

第七章

回去之后没有多久,张乳母就被找了个由头送回家去,朱祐樘在此事上态度之坚决,让前来求情的张皇后面上都有些挂不住,最后有宫人把那日的对话原原本本告诉张皇后,她才悻悻作罢。

二哥儿才多大的人,就已经有人去他跟前搬弄是非,日后若是有人挑拨他和太子的关系,弄得兄弟失和,她这个做母亲的夹在中间,岂不是左右为难?

两个当事人倒是如寻常一样,朱厚照甚至对弟弟要讨好自己的这个说辞颇为自得,也很是享受弟弟对自己别样的尊敬。

转眼间,朱厚炜七岁了,课程也较刚开蒙时紧上不少,据朱祐樘说比起出阁的亲王也不差些什么了。

每日清晨,他必须去文华殿北书堂面东而坐,待先生们向自己行完叩拜礼,便诵读正在学的儒家经典十遍,随即先生们叩头退。各自用完早膳,先生们再回来,陪他读书写字,直到午膳,若是有辅臣或命旨先生前来授课,便与他们一道用膳,之后在书堂南间午憩,下午循环往复,直到黄昏前诸位先生们再叩头退。

这日,朱厚炜依例在书堂诵读《孟子离娄》,刚读到第五遍,忽而听到门口内侍们的请安声,丘聚低声禀报,“圣上驾到。”

朱厚炜也放下书本,跟着先生们一同跪下迎候,起身时就见朱祐樘脸色尤其灰败,心里不由得打个突——他记得朱厚照十五六岁登基,算算时间线,恐怕朱祐樘只剩四五年好活……

“二哥儿,”朱祐樘从不避讳在旁人面前展现温馨的亲子关系,“前些年你寿宴上的事儿还记得么?”

朱厚炜起身,发现他身旁站着崔元,笑着作揖道:“见过姑父,一别四年,风采一如往昔。姑父姑姑一向可好?”

他又转头对朱祐樘道:“其实年年宫宴都可见到姑父,只是不曾有幸叙话罢了。”

崔元讶异于这孩童记得自己,行礼道:“劳烦殿下惦记,府中一切都好。二哥儿,快见过殿下。”

这时朱厚炜才留意到他身旁还站着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小童,许是入宫图个喜庆,今日穿了一身品红,长相兼具其父的俊朗和其母柔美,尤其是一双杏仁眼波光潋滟,虽小小年纪,但已能猜想长成后该是怎样一个才貌仙郎。

“崔骥征见过殿下。”看他礼数行云流水、一点不错,就知为了今日,公主府在规矩上下了大工夫。

朱厚炜点头,“表弟请起。”

见他低垂着头,显然有些局促,朱厚炜见两个长辈都忙着围观,没人想到化解这尴尬,想着自己好歹是个大人,便没话找话道:“你我都行二,挺巧。”

“是啊,在家里都是二哥儿。”崔骥征立时回道。

二人说完,又是一阵沉默。

气氛好像更冷了……

几个大人都留意到朱厚炜在袍袖里轻轻捏着自己的手指,朱祐樘更清楚这是儿子尴尬的表现,可他到底没有开口——此子比其兄沉稳早慧,但性情越发寡淡,用张皇后的话讲叫做索然无味,若是不主动和他说话,他能自己几日不发一言,只自己读书或捣鼓那些小玩意儿。

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家孩子能有几个同龄玩伴,能变得活泼开朗,时不时展露欢颜?

“其实也不巧,”崔骥征怕是耐不住寂寞的性子,声音奶奶的,讲话却颇有条理,“圣上和我娘差不多大,太子殿下和我兄长一般大,你我当然也应该差不多大。”

朱厚炜这才仔细打量他,只见这孩子虽规矩得很,但说话时一双眼很是灵动,想来也不是个木讷性子。有个知情识趣的伴读对皇子而言利大于弊,不论在京还是就藩,有些不方便之事总归多个人托付。

思及此,朱厚炜也懒得去纠正他推理中可能存在的逻辑错误,只和颜悦色道:“你说的很对,真聪明。”

崔骥征听闻此言,小胸膛一挺、眉毛一挑,“那是自然,娘亲说了,只有皇亲中最聪明的孩子才能入宫做伴读,我若是不聪明,现下就不会站在殿下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