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128)
一直在听着天幕讲曹袁的周瑜:……?
什么?
他表情有些迟疑。
联想一下自己的经历,倒贴一词是怎么放到自己身上的倒是不难理解,可……白富美又是什么?
某个东汉末年的位面中。
还未归于曹操的荀彧表情渐渐裂开。
公达、奉孝,提到这些人倒是很正常的,可倒贴……
旁边和他一起喝酒品茶看天幕的郭嘉要笑翻了。
他夸张地揩揩眼角,乐道:“文若啊,其实这白富美一词也并不难理解其中含义,拆开来看就是。我猜,大抵是既白、又富,还美的意思罢?”
荀彧额角一跳,但优秀的涵养让他没搭理郭嘉这没个正型的揶揄。
反而是郭嘉还觉得不满足,装模作样沉吟片刻,又笑道:“文若归了曹操,还要带上我们,是为‘倒贴’,那我与公达岂非成了‘嫁妆’?”
荀彧:……
他有点头疼地看了眼郭嘉,稍稍一顿,然后温文笑道:“奉孝此言差矣,端是陪嫁婢子才对。”
呵,同归于尽吧。
听他也开起了玩笑,郭嘉一愣,随后哈哈大笑,再眨眨眼,似模似样地拱手一礼:“嘉荣幸之至。”
荀彧:……
荀彧面无表情。
和个厚脸皮的混不吝做朋友好累。
烦了,毁灭吧。
把夹带的私货“荀彧”推销了一下,李晓诗轻咳一声,又把话题转到了袁绍那边:“袁绍和曹操就不一样了,本身就是世家,名声就足够吸引各种人才了,不用再费尽心思去招揽。而且也不是人才挑他,是他挑人才。身为袁氏子弟,他完全有这个实力去这样挑剔。”
“如果曹操是‘唯才是举’,那袁绍用人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也就是说他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才,还得有一个好名声好品德才行。”
“像那时候经常有一些文人集会、品评人才的交流会之类的,袁绍要的就是那种各方面都很出众的人。如果要是才干很多,但少了点德行,或者两人有仇,袁绍估计就不太喜欢。袁氏四世公,要的手下、身边的人,当然也都得配得上袁氏才可以。”
“而且真要说起来的话,袁绍当时就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吗?当然不是啊,他机会大着呢。只要他肯,那曹操也是抢不过他的。只不过袁绍性傲,连用人都讲求一个才高德洁,他当然是看不上这样的手段,不屑于去弄这样的事。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曹操已经做成了这件事,他就是想抢也来不及了。这也就导致了在政治上袁绍就平白慢了曹操一步,有点反应慢。”
李晓诗叹气:“但又因为袁绍本人也很爱思考,所以他一般都是采用自己的意见,谋士们和自己的意见相冲突的时候,他就会陷入犹豫,不太重视谋士们的想法。次数多了,他和手中的人才们慢慢就会离心。平日里可能还不显,但一到有大战的时候,这种矛盾就爆发出来了。”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夕,他心里是忐忑的,不知道该不该打,因为无论怎么看,曹操的胜算都是很低的。这时候郭嘉为了鼓舞曹操,给他打了个定心针,也就是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曹操袁绍两方的优劣,让曹操和曹军都大大受到了鼓舞。”
题外话讲完,直播的内容终于要归到了官渡之战的正文上。
李晓诗把课本拿起来,官渡之战的插图展示了一下:“袁绍埋下的祸患之一在这个时候就被点燃了引信。由于内部矛盾,袁绍的谋士之一临阵反水,去投奔了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成功让袁绍吃了这一败仗。曹操采用声东击西,逐个击破的战术,成功烧掉了袁绍全部的军粮。没了军粮,袁军很快就溃败了,袁绍主力被歼灭,溃不成军,无奈只能带着八百残兵逃离黄河。”
“官渡之战的胜负,昭示着北方的最终归属。”
“曹操胜利,袁绍失败,曹操就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势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李晓诗没有详解官渡之战的示意图,但天幕前观看的人却是各个聚精会神,研究着那个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的图。
李晓诗也没有暴露那个反水的谋士姓名,虽然她知道,只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了讲这战争。
然后她看向下页的内容,抿嘴一笑:“官渡之战讲完了,那就来到了赤壁之战。”
她笑得很灿烂:“这也很巧合,赤壁之战的最大高光人士,就是之前说到的‘倒贴白富美’的另一位啦~”
周瑜:…………
第60章 第六十课 一笔掠过史册的火
“在说赤壁之战之前, 我们要先说一下这位赤壁之战中最为高光的主人公。”
李晓诗没看课本,她直视着镜头, 把那些早在直播前准备时就厘清的内容从头说起:“在庐江,有一个周姓家族。这个家族并不大,也就只是出过几个官至三公的人、当代家主做过洛阳令吧——就这个很平凡的小家族里,有一个公子,长相‘长壮有姿貌’,文才武功都有,而且还精通音律。是一个和家里一样,很平平无奇的白富美而已。”
听到这儿,正镇守巴丘和孙策分离两地的周瑜已经想掩面了。
无论他心胸多么宽广,性格多么和善, 听到天幕向天下人夸赞他总归还是会觉得有点尴尬的, 更不要说是这种听起来总觉得有点怪异的称赞。
明明是夸奖,为什么要这样“谦虚”, 这让人有种谦虚到极致反而更夸张了的感觉啊。
替周瑜小小凡尔赛一下, 李晓诗脸上的狡黠一闪而过,才正经道:“有一天呢, 这个家族迎来了一位公子,姓孙, 孙公子和家里的人被父亲一起安置到了庐江。两家公子一见如故, 周公子很大方的把家里的一处大宅院送给这位新来的孙公子一家人住, 还很照顾他们家的人——两人引以为知己,‘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这可不算编排,是李晓诗仔仔细细查找过资料的内容,所以说起来毫无心理负担,无非就是再在里边加了一点合理的猜测而已:“后来, 孙公子父亲的死讯传回来,他很伤心,周公子安慰鼓励了他,孙公子于是重整旗鼓,踏上了继承父亲遗志的道路。”
“孙公子父亲死去,手中的势力也被当时效忠的上司、四世三公袁家的袁术夺去,孙公子要做的,是逐渐收回父亲的旧势力、并且努力打拼,把家族势力逐渐扩大,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但孙公子打拼了一阵子,发现这样给袁术效力,不是长远之计,他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但他的人马又不够,所以孙公子就写信给正在丹阳省亲的周公子,问他能不能施以援手,来帮帮忙。”
“周公子来吗?周公子当然来了,他不仅来了,还带来了周家在丹阳的军队。然后帮助孙公子一连打下了好几块地盘,直接取下江东三郡,奠定了日后江东大势的基业。这位孙公子,就是日后三足鼎立中东吴孙权的亲哥哥,孙策。这位周公子,就是我们火烧赤壁的绝对主角,周瑜,周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