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131)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尤其是明及以后。

对于他们来说,荀彧是什么出身,周瑜又做过什么,都是一种几乎没听过的纯故事。而诸葛亮是谁?

话本看过吧?说书先生讲过吧?

这可是能呼风唤雨的神仙!

虽然天幕说了火烧赤壁是周瑜的功劳,那草船借箭和借东风总知道吧!……哎呀还有空城计呢呀,他们可是都听过的,卧龙啊这是!

现在要讲诸葛亮了吗?

大家精神抖擞。

刘禅也正在蜀地和诸葛亮一起看天幕。

当时他去参加那个皇帝的“策略游戏”,因为他本人还颇有点看风向顺水流的天赋,又肯听劝、会低头,也没想过要争霸什么的, 所以两次游戏活得都还不算太短。

就是那次他给诸葛亮开了观看直播权, 导致出来之后诸葛亮从头到尾给他复盘。

刘禅听得犯困,但又不敢睡, 因为他做的每一件事相父都要询问原因, 然后再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刘禅很委屈。

——这两趟复盘下来比玩游戏还累,困得他头都直打跌, 还好最后相父没有逼迫他写“玩后感”,不然真的短时间内都不想再看到他了呜呜。

不过这次他倒没犯困。

听了魏那边早期的战争, 又听了自家老爹和吴那边联合的战争, 眼看终于到了自己家, 他高高兴兴看向诸葛亮:“相父!”

天幕前后所给出的信息都太令人深思,比如三分归晋、再比如外族分权,诸葛亮犹自心中叹息,忧心忡忡,抬眼便见刘禅不掺杂质的眼神, 那忧愁便被他压到了心底,转而换上温和的笑。

“臣在。”

臣与陛下一同观看。

李晓诗说道:“三国的故事流传下来的有太多了,就连课本也没法一一说全,书上的三国这一课,只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所以我决定在这里介绍一下诸葛亮。”

“三分魏蜀吴,这是我们现在很多小孩子都知道的,但是大家也很难说出三家到底是怎么发家的,特别是大家管三国一般都叫魏国吴国和蜀国,但其实叫蜀国是不对的。刘备政权虽然是在蜀地,但刘备他们是‘汉’。”

“刘备三兄弟一步步慢慢走来,靠的都是自身的努力,以及‘汉室宗亲’的名头。他是汉家的人,刘姓的人,和刘璋刘表他们一样,都是汉室的。所以刘备政权是汉,刘备集团的人毕生的追求和口号就是光复汉室——和其他政权想要自立的观念不同,刘备他或许更愿意成为另一个刘秀,拯救倾颓的大汉,做另一个汉光武帝。所以,称呼蜀、或者蜀汉,那在他们看来其实是一种贬低,他们是汉,可以称季汉。不过后世人称蜀其实也只是因为方便而已,不是真的有恶意的。”

这其实也都是李晓诗才知道的,毕竟不管什么作品,基本也确实都是把刘备当做蜀的,等知道了这个,她立刻在心中小小地忏悔了一下,然后也在直播中先说明了这一点。

“刘备一步步发家,但他既没有颍川荀氏,也没有庐江周氏,他既不是袁绍那样四世三公家族底蕴深厚,又不像孙坚那样有兵能拼,即便他作为刘姓人,要在这种时候打拼也是很困难的。渐渐地,刘备发现,他身边有能打的兄弟,但是缺一个运筹帷幄定江山的谋士——”

“他各处去求人才,最终在徐庶的推荐下得知了卧龙诸葛亮,这也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李晓诗把课本翻到知识拓展,这里除了诸葛亮的简单介绍,还有她在课堂上记下的老师补充的一首诗。

“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诸葛亮辅佐刘备,筹划谋算军政大事和内政,后来被任命为丞相。君臣相和,被传为佳话。”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了托孤大臣,统领刘备政权一切大小政事,蜀地内外均对他佩服有加。”

君臣相和啊。

诸葛亮有些恍然。

主公,先帝。

骤然提及过去,总觉得已经过去很久了。

“因为刘备走来的不易,集团内几乎是什么样的势力都有,当时季汉内部的阶层很混乱,各种阶级的人在这里。也不是说他们坏,乱世的好坏都已经很模糊了,大家都是为了自己阶层的利益——刘备死后,如果不是诸葛亮调和有方,内部早就乱起来了。”

“诸葛亮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治蜀有方,他多次出兵北上伐魏,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在北伐途中生病离世,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师给我们补充了一首诗,是后世唐代的诗人、我们的诗圣杜甫所做,题目就是《蜀相》——其中最后一句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原本在听自家相父和故去的老爹的旧事,没想到突然跳到了诸葛亮辞世,虽然在之前的史诗里就看到过了,但刘禅还是忍不住有些惊惶。

他哀戚地望向诸葛亮,悲伤又急切地唤道:“……相父!”

但他劝不出不要北伐的话,也劝不出让诸葛亮少做些事的话。

之前天幕说了,相父多半是累死的。

但益州现状,相父如果休息了,又有谁能依靠?父皇去世时可是让他听相父的话的。

诸葛亮回以安抚地一笑,把重重忧思都放到了心底最深处。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可即便如此,又怎么能不出师呢?

天幕曾经显示,姜维会接过他北伐的大旗,继承他的遗志。

但内呢?

伯约北上,陛下却已降邓艾,足见内部已经混乱到什么地步。怕是连一个有力的主战的声音都没有了罢?

蜀地易守难攻,本就为难啃的骨头,最终却比江东还要更早灭亡。

可他虽然知道了未来,却始终看不破命运。

待他死后,这先主所托付的一切……又会如何走向那既定的灭亡?

刘禅却已经下定了决心:“相父,还请多教我一些吧,你少做些事,多休息休息,按照那个小仙童说的法子,多‘养生’,我会尽量多看些奏折的……!”

诸葛亮回神,哭笑不得,心中却好似被春雨漫过,丝丝破土的愁绪温和、又熨帖地被抚平。

他有些欣慰,面含笑意:“陛下愿意学,自然是好的。臣愿倾尽毕生所学,都授与陛下。”

天幕上,李晓诗的声音依旧清晰:“赤壁之战后,曹操去经营关中,一扫北方;刘备占据地盘后,又向西南发展,拿下了川蜀;孙权则一边把统治范围往东南扩张,一边去抢夺吞并刘备的一些势力。”

“220年,曹操的儿子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再过了一年,孙权称了吴王,暂且没称帝,到了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时期,曹魏一直很注重农业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垦辟荒野;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往海外贸易方向发展;蜀汉则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