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196)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身为李唐王室的正统继承人,他对武周的敌视应该是发自骨子里的,从他上位后开始大力血洗清扫武周时期留下来的政治问题就能够看得出来,更别提是这种,明明白白写着“大周”的建筑了——如果可能,他说不定恨不得把武周的存在都彻底从史书中抹消掉。

因为无论是女人专政,还是横插在大唐中的武周政权,都是对李唐王朝的莫大耻辱。

但,理解归理解,理解不代表认同。

身为政治家,连这点胸襟和容人的胸怀都没有,那岂不是太可笑了。

这是与外国建交的结果,是外国为了示好而献上的东西,是大家的智慧金钱劳动结晶,结果唐玄宗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的“其中之一”统治者,竟然做出这种不计后果直接破坏多国邦交的事情,真的不是因小失大么?

而且这样宏伟的一个建筑,在封建王朝时期用铜铁制成规模这么宏大的一座天枢,这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了吧?

这种瑰宝,唐玄宗竟然为了一己私欲、一点私心,一点所谓的“脸面”就彻底毁去,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算是造成了人类文明的损失,简直太让人不齿了。

这要是换成李世民,他可能也会觉得丢脸,但应该做不出这种直接毁坏这样一座建筑的事来。

别的不论,只说胸怀,李晓诗就一厢情愿地这样认为了。

她脸上很清楚地带出了点嫌弃,然后才咳嗽一声,站直了身体,对镜头道:“这个地方我们看过了,就接着来看下一个吧,等这两个地点都看完,咱们会随机抽取一个幸运观众来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励哦。”

随着李晓诗的暗示,她周遭的场景顿时变了。

就像坐在车上一样,周围的一切景物在飞快地倒退,然后又在一片模糊中碎成微小的数据,再以肉眼不可捕捉地速度重组着。

李晓诗就站在原地,哪里也没去,趁此机会,她对直播间的观众们说道:“这次我们不是只讲一节课的,三四课的两节是掺在一起的,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就是第四课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认真观看哦!”

就在她说话的空档,虚拟空间的环境已经在无声无息中重构完毕了。

课件切换完成,这简直比上次丝绸之路那种要亲自走那么远轻松多了,两厢一对比,李晓诗高高兴兴,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带着大家转身。

“大家看,我们现在这是到了哪里——?”

观众们随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座几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的房屋建筑出现在天幕中。

既不像“现代”的建筑一样有好多层、或简约得过分,又不像刚才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那样宏伟复杂,这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一层高、飞檐青瓦的建筑而已。

这哪能看出来是在哪……怎么回答?在唐朝呗。

看到弹幕上飘过的“大唐?”甚至已经笼统到了“华夏”的答案,李晓诗忍不住翘翘唇角。

她摇头:“都不是哦。我们现在是在——嗯……日本、倭国?”说着,抬脚往一处走去,在一块大石前停了下来,“这是它的名字啦。”

【唐招提寺】

“这是我们现代的日本,也就是唐朝时候的……倭国吧?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和唐朝的一些建筑很像?但其实如果仔细看是不一样的哦,一些地方还是很有日本风格的。”

她不说,观众们倒还发现不了,她一说,大家再仔细看,还真觉出些不对的地方。

洪武年间。

朱棣百无聊赖。

倭寇的东西,跟华夏人有什么关系?看这东西干什么,无趣。

老朱没让他参与到出海的计划里去,结果现在又看到倭国的东西,他有点烦躁,但因为是李晓诗在上课,他还是耐着性子一点点看。

嗯……那怎么会在正门口正中间搞个石灯啊?

还有,这除了瓦的颜色是一样的,房子的颜色和华夏很多寺庙的红墙也不太一样吧。

李晓诗仔仔细细看诸天万朝的观众们在弹幕里玩找不同,笑眯眯:“大家说得都对——为什么让大家来看这个在日本存在的唐招提寺呢,大家听名字也都知道了呀?这是唐朝的建筑。”

她带着镜头在唐招提寺中漫步着:“唐朝时候,华夏和外国的交流是非常频繁的,许多国家会派‘留学生’来到大唐,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技术、制度等等,当时唐朝的街上随手一抓都有可能是外国人——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又以日本、韩国、印度,也就是倭国、新罗、和天竺为上。”

“当时日本派到大唐的使者呢,被称为遣唐使。跟着他们一起来的有各种留学生和留学僧,前前后后派了十几批——大家都知道呀,当下生活的时间内,要出海,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但日本那时候就能派遣那么多,最多一次都有五百多人,可见他们对大唐的文化有多么向往。而结果也没有辜负他们的努力,大唐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都被他们带回了日本,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现在日本的一些文字、茶道、书法、包括传统的和服、还有一些端午七夕等节日,都是从华夏借鉴过去的。”

在虚拟空间内一切都很简单,李晓诗伸伸手就招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和服和日本的一些书画及平片假字符汉字等。

“当时最有名的一个日本遣唐使叫做阿倍仲麻吕,他来到大唐,没几年后就在唐朝通过科举考取了功名——很厉害吧?”

“但这种交流并不是单方面的,我们华夏也在往外派遣使节,去学习他们的文化,去传扬我们大唐的文化。对日本方面,大唐的优秀使节是一位叫做鉴真的高僧。鉴真来自扬州大明寺,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准备东渡日本传教,但前后五次都失败了,最后在自己双目失明的状况下开始了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这座唐招提寺,就是当时修建的。”

“鉴真到达日本后,不仅传扬佛经,还把华夏的各种文化知识都传播了出去,为中日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唐招提寺和鉴真塑像,现在被日本认定为了一级国宝。”

李晓诗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作为华夏人,无论是否经历过那些年的苦难,文化自信都是没有丢失过的,是融在骨血里的。

身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身为泱泱大国的子民,理应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和骄傲。

天幕前,双目失明的鉴真怔然呆坐。

他身边的小僧却没有这份稳重,喜形于色:“您听到了么,天幕说您成功了!唐招提寺——鉴真塑像、一级国宝!您在倭……日本!”

另外的时空,为已经第六次上路的鉴真担心的僧人们都舒了一口气。

鉴真师傅受到的打击太多了,现如今知道他终于夙愿达成,也算一种慰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