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3)
“不算。”李晓诗很干脆。
李珉又补充:“而且,被他影响活下来的人,远远没有因为他而死的人多。他的功绩不足以被载进史书,他的残酷却足以被记住。这样说的话,你能理解了吗?”
李晓诗懂了:“嗯……我明白了。就算是很厉害的人,也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就算是很坏的人,也可能做过好事。所以哥哥,我们不要把人随随便便地分成好人和坏人,对吗?”
“是这个道理。”李珉把手机换了个耳朵:“而且不仅仅人是这样,我们说的‘历史’也一样。不止是课本、电视剧,就连魏征、还有哥哥,我们知道的纣王也不见得就是他这个人真实的样子。哥哥和你说的不一定完全是对的,那些看你直播的哥哥姐姐们也不一定对,就连历史书上的课文,也不一定对。”
李晓诗认真地听,下意识不懂就问:“那我要相信哪一个?”
李珉笑她:“哥哥刚刚怎么跟你说的?自己想。”
李晓诗皱着眉。
嗯……哥哥说,人都是两面的,就像纣王,大家知道的都不一定代表着他的全部,大家说的都不一定对,可能都是纣王这个人的片面——
“——我知道了!哥哥是说,课本也可能记录的都是片面的东西,对吗?”
李珉很欣慰:“对。”
他道:“学习历史,读历史,你也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不能完全相信课本,也不能完全相信史书,你要结合起来,多听多看,最重要的是自己多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正确地认识历史,知道了吗?”
李晓诗连连点头:“知道了!”
“那哥哥,电视剧还能看吗?还有小说——”
“怎么不能?历史是历史,演义是演义。就说封神榜,纣王和妲己,不是让大家看得挺有意思的?有人喜欢严肃的历史,这让他们快乐,但也有人喜欢看同人搞同人,这也让他们快乐,没有什么高下之分的,毕竟我们都是活在当下。
而且小学时候孔子和学生的那一课,你忘记了吗?孔子还认为自己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呢,人各有所长,历史也是。谁能保证流传下来的野史中没有正确的东西?之所以五千年来传承不绝,就证明凡是流传广的东西里都有一定程度上值得去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尊重历史,但也不代表不能戏说历史,只要你自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可以了。”
李晓诗狠狠地点头:“说的太对了,我懂了,我全都懂了!哥哥,你真是个大宝贝!”
李珉嘴角一抽:“你应该叫我老师才对。”
李晓诗才没管他这话,她暗下决心,以后一定会多听多想,再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的。
而且,录完作业之后,也可以去和那些观众们继续聊“野史”,反正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以完全把野史当小说看,没准她还能从他们说的野史里得到一些真的知识呢,对吧!
李晓诗从讲比干掏心导致冷场开始就沉寂了好一会儿的心情终于又雀跃了起来:“哥哥,野史就是同人,对吧?我不仅会看课本,找资料,还会多去看同人,和那些哥哥姐姐们分享的!大家一起戏说历史,就开心了吧?”
李珉哭笑不得:“我觉得不会。”
你要告诉李世民后世想着穿回去当他爹,他能高兴吗?你要告诉刘彻后世人管他叫猪猪,他能高兴吗?你要告诉赵匡胤赵构被后世同人里连姓都改了,他能高兴吗?你要告诉朱元璋朱棣他们出了个叫门天子,被戏称为堡宗,他们能高兴吗?更别提现在多少史向同人里管嬴政叫老婆……咳,的,那能给嬴政听吗?他能高兴吗?!
李晓诗解决了心头疑惑,也给自己之后的录作业找到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很高兴,也懒得理她哥在这儿咳咳咳的。
“好咯,哥哥,那我挂啦!哦对,我要告诉妈妈,你逃课!”
李珉:?
李珉:“你个小兔崽——”
李晓诗吐舌:“你个大兔子还骂我,我去找妈妈了!拜拜!”
“嘟——”
李珉:……
亲妹,亲的。
作者有话要说:在李晓诗关键的成长期会有现代章,以后可能还会有,不过作者会在内容提要标明,不喜欢的之后都可以跳。啵啵。
第16章 第十六章 奴隶
李晓诗再爬上来开启录制已经是第二天。
她花了一晚上时间把历史课本从前到后都翻了一遍,哪怕目前才只学到夏商周。
大概把这些内容都看了,对其中记载的各个朝代也都有了大致的印象。结合脑子里由于电视剧小说这些对它们的印象,李晓诗思考着这之间的差异,准备等到了学校,一定要在学到这一课的时候好好问问老师,或者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天幕再次出现,却和之前没七天出现一次不同,中间只隔了一天。所有位面能够看到天幕的人都吃了一惊,连原本正在做的事也都被打断了。
李晓诗开门见山,上来先跟大家打招呼:“谢谢哥哥姐姐们的指点,我知道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上次的录制到了一半中断,这次我把剩下的部分录完。”
没有理会屏幕上问好的话,李晓诗看向课本,专心致志朗读:“武王伐纣——”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①。”
商。
“周部族在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
许多人眼前都是一亮,仿佛知道了地点就能去把人找到一样。
有人叹气:“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且不说这个地点和现在我们认识的是不是同一个,只说这个部族,这是商晚期的部族,现在找过去,能找到什么?”
很现实的问题,众人又都沉默下来。
而且汤立国乃是以德行为本,别说找不到周,就算现在找得到周部族,那也不会无缘无故去把人家灭了的,不然为什么他们能取桀代之?
想通了这一点,便再也没有人提这茬了。
李晓诗:“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族日益强盛。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②。”
这段看似平平无奇的话里信息量太大了。
西周开国众人都愕然:“西周?为何会是西周,我们不是只叫周吗?”
再往后的君臣们则是对李晓诗念到的年份十分感兴趣。
这已经是第好几次听到“公元前”这个说法了,但这还是头一次听到确切的、具体到某一年的日期。西周建立是在公元前1046年,那么自己所处的,就可以顺推下来,算算是第多少年。这个公元前,又到底是什么个纪年法?
商众人只能苦笑。
不管是牧野决战,还是商军倒戈,再或者是公元前1046年之类,都离他们太远了,他们听再多不属于自己年代的事情,能做到的也只不过就是好好过好当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