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42)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所有的可能都已经消散,历史已定。

“据记载,赵光义被发现时,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任何其他人,随行的都没有,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什么呢?

明人冷笑:这位皇帝逃跑时,连一个人都没有带、孤身逃命的啊。

“总之,赵光义的这一系列操作,让他在后世口碑极差,就连我们现代最伟大的领袖、最厉害的军事家都评价,宋太宗,不通军事、无能之辈而已——喔,在宋朝没有,宋朝的文人和史官对他们的皇帝可是褒赞有加的。”

“宋太宗不服天可汗、不服他哥哥。从灭北汉到撕毁赵匡胤和辽国定下的和平条约北上攻辽、初心是好的,雄心是大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算仗着周世宗和宋太.祖留下的精兵和猛将,那也还是理想主义和现实的区别了。”

李晓诗摊摊手:“等到真正面对万人厮杀时,他还是怕了。”

“按理来说,经过这些,他应该认识到了打仗的不容易、好好把打仗的权利交给将士们才对,毕竟他的打败辽国统一天下的雄心还需要将军们替他完成。但……呃。”

“但他在跟其他地方驻扎的将领们汇合后、撤离前,还是留下了阵图,让这些人按照阵图行事。”

赵匡胤额头突突地跳,从听到李晓诗详解“弃军逃跑”到底是怎么弃的之后,他就觉得一直没什么毛病的身体突然开始哪哪都是毛病了。

心脏也抽抽地疼。

他就是想破头也想不到,为什么会有大军的核心弃军逃跑——就算你怕了,你想撤,那你也下令大家一起撤、或者让人护着你撤啊?

这样跑了是什么意思?

这些士兵以后还打不打仗了?!

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课

打当然还是要打的,不是说了么,不仅要打,还得按照宋太宗给出的阵图去打、规规整整地打。

只不过就是宋太宗本人估计不太愿意再御驾亲征就是了。

“宋太宗这个人,还很小心眼。小心眼到连他自己立下的太子被百姓夸了一句都嫉妒到不行,可以说是毫无度量可言。太离谱了……要是别人夸我,我爸爸听到,那肯定是会很高兴很高兴的呀。与有荣焉、骄傲自豪——之前我老师夸了我一下,我爸爸高兴得逢人就吹,不管怎么说,听到自家孩子被夸奖,做父亲和爸爸的,怎么也不该是嫉妒啊!”

杨坚:是啊,是啊。

来个出门一趟都能被百姓夸奖的儿子吧,行不?

李世民:哈哈……

有没有一种可能,也可能是忌惮呢?

也不管赵匡胤兄弟俩是什么心情,李晓诗这边又转向了下一个关键词:“迁都”。

她道:“其实当时宋太.祖想要迁都,从开封迁到洛阳,这个举措和眼光都是很正确的。毕竟从后晋那个认契丹为爹的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送出去以后,开封这个城市就不再适合做都城,因为这个地方几乎就是四面开阔的,如果辽人打下来,只要过了黄河,那就将是长驱直入——而洛阳虽然也在平原地带,四周却有些险要的山岭,无疑是要比开封更适合做都城的。而且都城在洛阳的话,城防国防都可以依托险要地形来构建,会省很多的军费和军力支出,也能更好地震慑地方军权和外部的敌人,这确实是个很完美的提议。”

“但、如果迁都洛阳,那就意味着身为开封府尹的赵光义经营这么久的势力大多都白费了,他当然不愿意呀!并且他还加入到了朝廷中反对宋太.祖迁都的大部队里,成了很强的那一股。最终,宋太.祖还是没有迁都。当时他曾感慨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疲矣——而这个感慨,在百年后再看,则又一次印证了赵匡胤的眼光。宋朝呀……那可不就是民力疲矣么?”

“远的不说,什么范仲淹王安石变法的,这些因为民力疲矣而不得不尝试变法的都先搁到一边,就说不迁都、都城就在开封,这个京畿防卫的事情——每年要在周围设置的兵力和支出的军费,就要比在洛阳多出多少,这相信生活在古代的大家都比我要清楚得多呀!”

“宋朝是有钱,毕竟把人家治理好的南方富庶之地也给收入囊中了,虽然宋太宗对人家也就那个样子吧,但对人家的成果是照用不误呀?”李晓诗对赵光义这个人算是百般的看不上,说起话来也难免带点挤兑,尤其看不上他可能害死了(民间流传也是毒杀)为了天下一统诚心归顺“纳土归宋”的吴越王钱俶这一点,钱俶主动归顺,甚至还愿意合并帮宋打下南唐,只为了让中原再次一统,被赵匡胤各种封,现代江浙地区都还有钱氏的传说和庙宇呢,结果可能也是没个善终……讨厌,太讨厌了。

“吴越我们之前也学了,这个地方的王不贪图战争,一心想的都是守土安民,治理钱塘江和西湖有着极大的贡献,让这片地方直到我们现在依旧是华夏最为富庶的土地之一——宋朝有钱,不然也不会有富宋的说法,而这一现象是和南方这些地区的富庶离不开的,但再有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能省的、不必要的、为什么一定要拿来挥霍一下呢?”

赵匡胤手几不可查地一颤,随后镇定下来。他垂眸细思,思考着还要不要把已经翻过去的篇重新再拿出来构思一下,想想可行性。

如果这是后世史书都盖章的“对大宋好”,如果这是后世史观都认可的他的想法……

那么赵光义……?

李晓诗撇嘴,还想再说两句,比如讲讲赵光义的下一场“大战”,但想想课本内容的安排,还是把后边的话暂时先给咽了回去。

最终,她只是幽幽道:“……宋太宗这个人吧,其实吧,除了人有点狼心狗肺、心狠手辣、盲目自信、还有点小心眼和无能以及好高骛远独断专横以外,整个皇帝来说比起后边宋朝的一些皇帝来说还算是相对可以的了。”

心塞了老大半天的赵匡胤:……

这都还算可以?

那什么样的算不可以?

……后边的得有多离谱??

朱元璋点头:这还真没说瞎话,后边的真的很离谱,不信就看之后的宋真宗宋徽宗宋钦宗……还有赵构,啧啧啧。

你们老赵家,可能风水不太对吧。

哈哈哈。

李晓诗:“为什么说宋太宗赵光义这个人还可以呢,因为整个两宋、南北两宋,许多数的皇帝们,都没有赵匡胤这哥俩有骨气……嗯,宋末帝不算的情况下。老赵同志是有骨气、有操作,赵二是有雄心,没能力——虽然他之后的一场战争让宋辽之间的攻守关系彻底易形、让之后宋朝的军事就此疲软、让两宋在外交上都成了受人诟病的‘软脚虾’、让宋朝成了将军抱憾家国不复最多的朝代、让从五代十国后周起历经了三代的精锐兵士差不多死伤殆尽、让北宋、南宋,让整个宋朝都开始变得软弱、虽然他完全不会打……但他最起码敢打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