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51)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泰山封禅怎么了,怎么了吗,发生什么事了?

李晓诗:“在澶渊之盟的事情过去后,宋辽和平,但不知道是不是宋真宗自己也逐渐认清了这里头的‘耻辱’,从而心中产生了一些挫败感之类的,感觉百姓和大家会看不起他、会认为这样的皇帝是无能的等等,所以他有了新的念头——他想去封禅。”

刘彻不客气地嗤笑出声。

泰山封禅,这种规模的祭天,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是搞出什么丰功伟绩了吗要去上赶着让老天看?

赵匡胤也莫名其妙。

这小子哪里来的底气去封禅的?四境彻底臣服和平了吗?外敌被灭了吗?年年还要给外边提供岁币,结果还想去泰山封禅?真不怕老祖宗会被气死?

正在准备封禅事宜的赵恒没想到天幕再这里会夹这件事,还是把澶渊之盟详细说了之后……

他有点不服。

怎么不能呢?

他的伯伯和父亲打仗没少打吧?和平了吗?他爹甚至都差点丢了命,那到了他这里都和平了,为什么不能去?

而且好好的和平条约,非要被认为是耻辱,他当然要去封禅一下,借用这个机会让全天下都知道,这事是值得让上天看到、告知上天的好事,让大家都记住他这份“功德”、功德!不是耻辱!

所以在听到李晓诗话里也认为澶渊之盟是“耻辱”的意思后,赵恒一噎,然后就壮着胆子对天幕讲话。

“我大宋武、武德充沛……富国强宋,不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且文治武功也可将两汉与唐踩下,我……朕、为何不能泰山封禅?”

李晓诗也一愣。

主要是现在直播系统会把皇帝的ID加亮加粗,所以她一眼就看到了这一条,然后下意识就把这条弹幕念了出来。

于是大家都听到了这句话。

老刘家的皇帝们&老李家的皇帝们:……

什么东西?

嬴政手中的笔微顿,一点墨滴落纸上,边缘缓缓晕开一些痕迹。

关于后世皇帝们用他搞出来的套路去做事他已经习惯了,听多了也就完全没什么感觉了。

但赵恒这个话——

一代千古帝王,愈发喜怒不形于色的霸气帝王,这会儿竟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这“两汉”和“唐”,是指的“南北两汉”和“南唐”吧?

……文字游戏玩得还挺硬气。

另一边,汉唐的两家也逐渐反应过来了,不由地一阵无语。要不是时空不通,他们那边的冷气怕是都要把赵恒所在的时代给彻底冰冻了。

东西两汉&大唐的观众们:你小子,够可以啊?

哦,说的是脸皮。

李晓诗努力让自己无视了弹幕区对宋真宗表达“关怀”的内容,然后才继续道:“宋真宗想要泰山封禅,但是他需要一个由头。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皇宫中各种祥瑞不断出现,甚至有皇帝亲口所说的‘仙人出现’以及‘天书’降临,臣子们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变到了心知肚明,于是陪着皇帝完成了这件事。”

丢人,真的丢人。

赵匡胤面无表情捧着参茶一口灌完,黑着脸擦了擦嘴角。又狠狠剜了一眼赵光义。

赵光义很无辜:李晓诗不是说了吗——我当时就不喜欢这小子啊,他不是我看重的继承人啊,这不怪我啊!!

李晓诗:“当时,支持皇帝泰山封禅的大都是南方的官员们,所以他们这些人也逐渐被北方的官员集团所不齿,认为这是陪着皇帝胡闹,而且泰山封禅,本就劳民伤财。所以这些南方官员们逐渐被排挤和看不起,宋朝朝廷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

一直密切关注着特定内容的朱元璋:听懂了。

虽然只露了简单的极个别字眼,但……南北派系、南北朋党是吧?

“所以后来也有人调侃说,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不泰山封禅呢,难道是他不想么?估计是因为他太抠门——泰山封禅要花好多钱,所以不舍得。”

无辜被扫射的朱元璋:??

李晓诗板着小脸摇头:“但这只是少部分人的观点,毕竟不止朱元璋,自宋真宗泰山封禅之后,之后的元明清几朝、再无一个皇帝进行过泰山封禅,朱元璋只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意,那肯定不是都因为‘抠门’。”

朱元璋:……

朱棣快笑岔气了。

多损啊!!

李世民脸上的期待和眼里的星星也少了很多。

有点一言难尽。

嗯……怎么说呢……

感觉自从听说宋真宗赵恒去泰山封禅了之后,他好像就不是那么期待了。

心心念念这么多年的泰山封禅,结果现在,这种念头竟然很诡异地……平静了许多。

面对李承乾疑惑的目光,李世民不自在地轻咳一声,缓缓挪开了视线。

他能怎么说呢,能说他感觉和后世的一个皇帝并列是很丢脸的事么?哪怕只是在提及“泰山封禅的皇帝们”时的一个名字而已。

当然不能说啊,太孩子气了。

天幕上,少女却口无遮拦:“泰山封禅,原本是被历代帝王极为重视的封禅大典,而宋真宗,是从始皇帝开始,第六位在泰山封禅过的皇帝。自此之后再无一人。所以后世的观点是——后来的皇帝们不齿于和赵恒为伍,认为连这样的皇帝都能完成泰山封禅,那泰山封禅也没什么意思啊?他们不想和赵恒并列,所以就再没人去过了。”

赵恒:……

刘备一脸难色。

阿斗是不能改名了,要不……给封儿改个名?!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课

李晓诗的直播很快就结束了。

随着她从天幕上消失、那已经被观众们习惯了的、水纹般高悬夜空的巨大幕布也逐渐消散,星星点点涟漪似地散在名为夜的水面中,再度归于平静。

直播是结束了,但各个位面及朝代的观众们心中却不怎么平静。

李治放下手中茶盏,对身边的武则天笑着叹气:“可惜李晓诗没有说是哪些皇帝去封禅过……不过这也足够了。连这种……皇帝、都能够去泰山封禅的话,他们坚持的还有什么意义?”

原本协定好了要一起去泰山,封禅么,本来就是个喜庆的事儿。但朝臣反对他带皇后一起去,称带皇后一起去封禅不合适,还有几l个要以死上谏的。

说着,察觉身边一直没有什么动静,李治看向微垂着脖颈批阅政务的武则天,依旧是那么一派娴雅稳重的样子,他眸子闪了闪,状似随意地随口问道。

“封禅,你想去么?”

武则天闻言,握笔的手顿了顿,旋即,那笔又被她毫无波澜地挪开、放下。

她没有看向李治,只是道:“妾无意见。”

夫妻做久了,一些话根本不用挑明了说。

泰山封禅这件事原本就是一次试探,不止是李治试探她、也是她试探李治和朝臣。

所以,只要最终目的能达到,其他的都无所谓——至于夫妻之间么,武则天笑了笑,不想再说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