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53)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但在他看完那说明书上写的“症状”之后,忍不住呼吸都停顿了一下。

李渊、他的耶耶,不就经常会有这些问题么?

难道这病就是“血压”引起的?

那李晓诗给他送这个药……?是说他之后也会么?

意识到这一点,李世民手里这两板降压药瞬间就变得烫手了起来。

他是给李渊送过去,让李渊缓解不适,还是留着给自己?

这是……考验么。

没有惊动任何人,李世民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一夜过后,他按照说明出给自己留出了一次使用的量,把剩下的派人给李渊送了过去。

他甚至没有派人去试药,就选择相信这个跟他从来没有真实接触过、却也因此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未来的小姑娘。

李晓诗:真的不是什么考验啊qwq

真的是给你吃的啊!跟李渊没有半毛钱关系啊!!

降血压是长久的,你就算把这一盒都给他了也是没有用的!!这是给你临时降血压用的!!!

李晓诗不知道李世民的操作,不然一定要哭。

她只给两个人两个人买了药,而且每人只有一盒,不是因为别的,纯粹是因为药这种远远超越了时空科技发展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的东西实在是太贵了。

不是本身贵,是“科技税”贵。

把这种东西送过去的“邮费”更贵。

不然主播们直接当药贩子好了直接就能牟取暴利、还当什么主播啊?

平台对这些还是有不小的限制的。

不信就看李晓诗。

就这么两盒药,一下子她库存的虚拟货币就用光了,还从系统处她的小金库了取了一部分出来才抵上。

……她实在买不起更多了。

这还是在0022的指点下在平台商城里买的、性价比相对很高的一款了——不过她在买的时候,还是挑了这些药里把对人体的副作用降低到极致的,为的就是担忧古人的身体对这些未来的东西产生什么“药物过敏”之类的,为此还舍弃了一部分的性价比。

不过0022说了,保证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她这也才放心寄出去。

至于为什么给这两位……

给赵匡胤是因为他可以说是能影响许多个未来宋朝走向的人了,而且是那个对宋之后的待遇最有可能感到心痛,感受最深的统治者,所以给他,让他保证自己的身体,然后去改变更多个“有可能”的未来。

给李世民……

绝对不是因为什么查到了李世民之后可能也有高血压之类的,而是李世民这个人的“情绪敏感”实在是太出名了!

她真的好怕听一个宋朝的事把李世民给听个什么问题出来,再让历史上平白无故少一个明君——毕竟之后的课、呃,真要听的话,那可是比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比李隆基都要气人无数倍的!

虽然论百姓的苦难和遭遇,五胡乱华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才是个中翘楚,但宋,和那些本质上是不同的。

读那些历史,会觉得愤怒、愤慨、恼怨。

读宋……

那是一种一层一层叠摞起来的无力感和绝望感。

李晓诗自己学和看的时候,就觉得喘不过气。

但是其他的皇帝嘛……首先,像始皇帝和汉武帝,这两位这种层次的皇帝,一个是以霸气闻名、一个又是出了名的“薄情”,她是真不担心这两位会因为别的朝代的事把自己身体给搞坏,而其他皇帝同理——毕竟是封建王朝,没谁会因为“别家”事把自己搞崩溃吧?

但她也知道给皇帝的药一般都是要拿去“试毒”的,所以提前两天寄出去。

等到她终于抱着课本开始了正式的直播,各大朝代的观众已经严阵以待准备好了。

赵匡胤的手边就放着清水和药,另外的手边是一壶参茶。

大殿里,仍旧是老几l位的“客人”,赵光义,赵光美。

不过这次又多了个赵恒。

老赵家开国前三个“皇帝”齐聚一堂,等着听之后皇帝们的事。

李晓诗的身影出现,不是在她自己的屋子里,而是像之前的“特色课”一样,换了个场地。

她的身后是一些书画。

李晓诗微笑打招呼:“大家好,猜猜我这是在哪里?”

“这是一座……唔,郡公府?”!

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九课

赵光义打人没有他哥那么有水准,所以赵恒这会儿是一个鼻青脸肿但还要撑着若无其事当乖仔的状态。

脸上疼,但可以尽量无视,祈盼着让伯伯和老爹听到更离谱的内容,从而让他们忘记揍自己,所以全身心投入到李晓诗的“直播”中了。

听到李晓诗说郡公府,他一愣,旋即偷偷打量起了赵匡胤的神色。

……他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郡公府是什么东西,他伯伯知道么?

赵匡胤知道才有鬼了。

但他知道,李晓诗肯定不会说毫无意义的内容。

这种摸不着头脑的无所适从感让赵匡胤心中很慌,他无意识地眯起一些眼,单手有节奏地在桌面轻叩着,一边打量起了面前小天幕中李晓诗身后的那些“书画”和环境。

郡公府……哪个郡公的?

李晓诗为什么要去郡公府?

这些书画又是什么东西?

前朝观众不懂,后世观众也愣,一时半会没想出个所以然。

弹幕上疑问很多,李晓诗却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揭开谜底,而是带着镜头往书画上靠了一些。

她说道:“大家先来看看这些书法作品和画作吧。”

赵匡胤只能压下心中的重重疑虑,跟着李晓诗打量起了那些作品。

书画作品都不是完整的,肉眼可见是被“裁剪”后的,都成了差不多方正大小的块块,工整地分布在一块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蓝色底子上、被挂在了墙上。

那些书法作品……

贞观观天台。

李世民琢磨半晌,没琢磨出个所以然,于是转头问下手处坐着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

“看出什么了么?”

房玄龄摇头:“右下角这一幅——这等字体……先前从未见过,应当是在之后逐步发展而成的、但字体笔力刚劲,字形瘦纤却不显弱、不失骨,筋骨朗朗、风骨上佳。当是好字。”

李世民虽然有“主推”的书法家,也不大看得上其他人的“书法”,但平心而论,天幕上的这几幅字,虽然有的是他不太熟悉这字体,但也知道、这些确实都是上佳的书法作品。

而且灵动有趣,真字若其骨的话……确乎有韵。

他点点头,又看画。

画也很好,用笔精准用色考究,花鸟意趣十佳。

这是哪位宋朝的郡公么?

有这样的艺术造诣,如果放在之后的大唐,或许会更适合一些。只是不知诗词才干如何了。

是个人才。

随着镜头拉近,逐渐认出了那上边字体的观众却个个噤了声,没谁敢多说什么了。

——那字体太有特点了,不会认错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