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62)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等到了明清,看你们怎么嚣张!!

与此同时,李晓诗身后所有的画面都消散,课件视频结束观众也被0022封了不少,看着清净不少的弹幕,她心情总算好了一点。

她这才道:“北宋的灭亡,离不开朝政的腐朽腐败,更离不开军事上的无能,也离不开统治者的昏聩。”

“回顾这整个北宋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北宋王朝有过许许多多次可以转危为安、扭转败局的机会。但在其中,宋朝却每一次都精准地选择到滑向深渊的那一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那些支持割地给金的官员影响了全部、如果不是太原沦陷,那西北军完全能来救援;也有人说,是那些阻止南方各路勤王军到来的官员害了宋朝,如果不是他们,开封不会这样孤立无援;也有人说,是引荐‘道士’的那位枢密院事害了宋朝,如果开封城门不开,那还能继续坚持下去;也有人说,是朝中主和派的声音动摇了军心,让大家人心惶惶,不能统一战线,对外抗敌——大家都认为,那些官员们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个人,陷整个宋朝于险境,他们是卖国贼,他们只想自己好。”

阴嫚好奇:“难道不是吗?”

“是与不是,”却是嬴政开了口,他没看小天幕,淡定地翻了一页书,“要看他们的结果。”

“——但,让南方军队不要来救援的两位主和派官员要员、朝中的主降派官员代表宰相、以及那位枢密院事,他们都殉国了。或服毒或绝食或死于战争,他们都没有活着,都没有一个好结局。”

是,都死了,还死的很有骨气。

所以,他们是完全没有叛国的。

但这就更让人疑惑了。

没有叛国,却做出这样的谜之操作,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会真的认为投降、割地赔款,就是正确的吧?

李晓诗正色道:“这个我也不清楚,而且网上找到的资料也大都只是说这跟宋朝骨子里的重文抑武有关。所以我去问了问老师。老师告诉了我一个方向。”

“他问我,宋朝,从经济上来说,和之前的秦汉唐有什么区别呢?原因或许可以从这里去找一找。”

因为不是课本上的内容,靖康之耻课本上也根本没有提,都是课外知识。

老师听到李晓诗的问题也惊讶了一下,没想到初中的学生竟然要钻研到这种地步,所以,他类似出考题似的、给李晓诗了一个解答的方向。

此时,在所有的古人观众面前,李晓诗侃侃而谈,阐述了她的观点:“秦汉唐,发展经济主要都是农业。而宋朝,是商业。”

因为她这样说了,老师很欣慰,同时又给出了另一个关键词:土地兼并。

李晓诗:“秦汉唐的兵将能打、官员愿意打,是因为他们的所有家产都在土地上。他们知道,没了土地,他们会失去一切——宋朝的繁荣富庶离不开商业的发展,宋朝官员的工资是历代最高,不跟最抠门的明朝比了,比唐都要高好多好多,就是因为他们有钱。而宋朝一开始,赵匡胤为了安抚那些地主,不更改五代十国时期的土地政策,让许许多多的土地都给到了大地主的门下,土地兼并情况严重。所以在宋朝,大多数人眼里,土地反而是最不值钱的。”

最不值钱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随时可以抛弃。

再加上宋朝对当兵的如此苛待,所以宋朝的军事实力就日益积弱,这是个恶性循环。

而且,最重要的是,或许在宋朝官员的眼里,钱是真的很容易得来的。

所以地没了就没了,只要命还在,可以继续对外做生意,钱嘛,总会有的。

赵匡胤猛然一怔。

李晓诗已经说起了总结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我了解得实在不是很深,但北宋的灭亡,皇帝要占主要责任、然后就是官员、政策、制度。”

“这些都是北宋灭亡不可缺少的‘助力’。”

“无一例外。”

“好啦,北宋结束,接下来到南宋了。”!

第124章 第一百二十四课

李晓诗最后的几句话,听在普通人耳朵里听了也就过了,他们不会去思考过多的问题。

但放在一些自从天幕出现后就开始学着用天幕上“现代”的概念来理解和研究“经济”“发展”等内容的人那里,这足够引起他们的深思了。

从“经济发展”的方向去探讨思考朝代与国家的发展区别,去分析朝代与朝代的不同……妙啊!

于是,不同空间和位面中,许多精于此道、有兴趣开始研究此道的人纷纷开始着手列下一些在意的关键词,讨论着其中的联系。

在李晓诗都想不到、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古代版本的简单模式思维导图逐渐出现成型。

而放在赵匡胤耳朵里,李晓诗的话则更像是一柄尖刀,在毫不留情地把他勉力维持的坚持给剖开、并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宋朝之所以变成这样,全是因为你。

虽然李晓诗没有这样说,但赵匡胤无法不去这样想。

无论是制度、政策、还是什么其他的,甚至包括最后的那几句什么“不抑制土地兼并”、始根源都是在他。

都是他。

这都是他自己一手定下的。

而这些都是导致宋朝、北宋灭亡的原因。

所以,又怎么不能理解为……大宋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他呢?

赵匡胤心中一阵一阵地有涩意漫上。

他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个什么一心为民的皇帝,他也是有私心的,不然也不会有“黄袍加身”的事情了,更不会有之后的所有政策和内容。

但,那也不代表他能眼睁睁看着皇帝像乞丐一样跪在敌人脚下,把妻女都献给对方,然后卑微地祈求着那一点生机;不代表他能心安理得看着家国山河破碎、百姓被自己的统治者亲手……直接以这样的方式“屠杀”;更不代表他能坦然从容地接受大敌当前朝堂内部却各种官员朋党争执倾轧,能毫无愧疚地看着一批又一批、一个又一个忠臣良将死于枉然。

要变。

不能这样了。

吃下药片,赵匡胤那种气血上涌的晕眩之感总算慢慢减缓了不少。

他收拾着狼狈的心情,在心中吊着一口气,准备趁李晓诗说起下半段南宋的时候好好缓缓,顺便思考一下该怎么变。

靖康之耻都有了,之后应该不会有多么让人难受的了。

直播间里,李晓诗彻底站起来了。

她来回走了两步,等到新的课件视频换上来,她才开口。

“刚刚我们说到,金军胜利后北归,带走了所有能找到的皇亲国戚,但其实,在里边,有一个因为当时正好在北边、不在开封,所以很巧合地幸免于难的亲王——这个亲王的名字叫做赵构。”

“是的,就是之前那个在首次开封之围中被宋钦宗答应送给金国当人质的康王赵构。他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是宋钦宗的弟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