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82)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母皇,您觉得李晓诗这么做是因为什么?”

太平轻声发问,“是因为儿臣的表现有什么特殊之处么?”

武则天对这个猜测不置可否,她看向另一边,唤道:“婉儿,你觉得呢?”

上官婉儿沉吟片刻,道:“或许,是……也不是。”

“——李晓诗‘直播’的内容,一般都是有目的性的。皇女的表现虽然不错,但在太宗和汉武帝面前,总归还是……了些;若是论观赏性,亦不如蜀后主与赵匡胤那般能够夺人目光……但、在此之外,也不排除其他的可能。”她声调缓缓,边想边道,“比如在讲到唐时……特地开的‘文化’主题。或许皇女此趟,有什么是正合了这些方面的内容也说不定。”太平恍然。

文化?

可是她也没怎么搞文化方面的政策,其他地方倒是不少……值得李晓诗单独讲、又想让所有人都看一遍的,会是什么呢?

天幕上,在李晓诗的倍速播放下,装着太平公主内芯儿的赵昚很快就成为了皇帝。

赵构应该是当皇帝当累了,决定传位后拍拍屁股就撤去享清福了。

而赵昚、或者说太平公主,完全不用像现实中那样,为了谋求一个位置,千方百计手段尽出,才能谋得那一点权利;现在的她,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梦寐以求的一切都给握在了掌中。

她可以把所有用在争权上的心思,都挪到治国之上,又因为身为男性,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没有女性那样大的阻力——

这对她来说,简直是一个顺到不能再顺的天胡开局。

虽然南宋朝廷朋党之争繁多,权利也分散,朝堂上多的是即便新皇登基、也未必全心归顺的大臣们……但这些对于太平公主、对于这个本身就是在各种勾心斗角玩政斗中浸淫而出的公主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因为这就是她的主场。

玩政治么,就说宋朝这些人里,谁有唐朝、以及武周时期这些政治场上的女人们心思多、手段杂?

不用担心皇权旁落,皇帝大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事。

更何况太平公主还有个名正言顺插手这一切的“皇帝”身份、还有“宋朝”这种天助的皇权集权在前。

对于被利益拧成一股的党羽、她分而化之,策反挑拨等小手段玩得娴熟无比;对于散碎敌对搅合朝堂的、她丢出共同的“萝卜”在前方吊着……而又因为不用自己亲力亲为给自己多招揽人手而开设买官卖官、她温水煮蛙般不知不觉地裁撤掉了许许多多的冗官余官——至于其余她因为只是公主所以并没有涉及过的领域、大可直接参考她家阿翁和阿耶的手段嘛。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他们整治内政和朝堂的手段,对于南宋来说、哪个搬出来不是杀牛刀?

就这样,在专精政斗的太平公主“玩弄”下,这南宋朝堂的吏治,一时清明了许多。

毕竟谁也想不到,皇帝会玩那些只有臣子们排除异己等等时才会用的“不入流”手段啊。

但,一直看到这里,观众们也没弄懂李晓诗的目的究竟在哪里。

却见天幕上的太平公主,缓缓打开了一纸书。

——《美芹十论》!

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课

所有人都还在疑惑这个镜头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正在隐居中借天幕打发时间的辛弃疾却一眼就认出了这东西。

——这是他早些年时候写的。

当时没有看太平公主的直播,而是待在宋太.祖赵匡胤直播间的辛弃疾骤见这一幕,一股微妙的心情蓦地从心中生出。

难道……

还不等李晓诗说话,屏幕中成为了赵昚的太平公主的声音就已经传了出来。

“妙!”

“一针见血,字字珠玑,条陈完全符合实际,看起来应当是对金人十分了解——堪称著作啊!”

她一点也不遮掩对这《美芹十论》的称赞,完整把这不算长但也不短的万字著作给看了下来,继而又表达了对写出这等军事著作的人的欣赏,“辛弃疾……辛幼安,是个可用之才。”

同样正在观看直播的赵昚默然片刻,无奈苦笑。

他怎么会不知道辛弃疾是个好用的人呢?

换句话说,他才是对“辛弃疾这个人有多好用”最清楚的那一个。

他当初也是看过这份《美芹十论》的,也对辛弃疾很是欣赏。

但这世界上,不是知道就一定会做得到、并且有一个好结果的。

尤其是朝堂之事。

辛弃疾的出身、立场,都注定了他和大宋的当下是不能完全贴合的,他……没法那样去用的。

就在这时,李晓诗按下了暂停。

她道:“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对这个美芹十论很感兴趣,那就让我先插几句话,为大家介绍介绍它的作者和南宋这个时候的情况吧!”

“在金人南下,宋朝朝廷一路南迁,而把大多数地盘都让给了金人时,留在那些土地上的百姓们就成为了被朝廷毫不留情抛弃的牺牲品。但凡是朝廷愿意稍微抗争一下,他们绝对会大力配合,豁出性命也要和金人抗争,因为他们也想活着,不想去被金人不当做人看待——但是,没有。而丢了朝廷的庇护,他们也总要想办法活着的,虽然会有些难。在其中,也会有一些因为家族和其他等种种因素而导致无法南迁的士人,而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位,美芹十论的作者,就是来自于其中的一个家族。”李晓诗把早就想讲的人,选择借太平公主的回放记录,放在了这次直播来讲:“山东济南府,因为宋朝廷的不作为,在最后也只能沦为金人统治下的战利品。在这里,有一个世代做官的家族、辛家,他们当然也想从这里南迁去投奔自己的‘祖国’,但辛家的现任家主辛赞,只是北宋的一个闲散小官,家中的积蓄等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家族举家南迁——而金人做了什么呢?金人迁了许多的女真人来到中原居住,和汉人混居,但他们行事肆意,汉人在他们眼里,和家里养的牛羊应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他们来到中原后,强行霸占原属于汉人百姓的土地,霸占之后还要把土地再强行‘租’给汉人种植,同时向‘租’他们土地的百姓们征收农税,有的都强征到了几年之后的份额,更过分的、为了占地等,甚至连汉人百姓的祖坟等他们都要刨去平掉,种种行径,但性命问题在前,百姓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辛家的土地当然也不能幸免,可这又能怎么办呢?整个城池都在金人的控制下,这里如今是金国的土地,难道要举家族之力去和金人硬碰硬吗?作为辛家的家族,辛赞做不出这样的决定,他只能把家国仇恨都放在心里,然后忍辱负重地、为了家族,为了更多人的活命,在金国做官,以借此为更多人撑起庇护伞,即便汉人给金人做官同样朝不保夕、这伞也随时会破掉,但他还是这样做了。然后,他会把胸中大义全部教导给下一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