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71)
这原本只是在解释秦朝的制度,但,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后世王朝都还在用”的时候,秦朝的众人都有种诡异的微妙之感。
好啊,反了我们秦,结果我们设立的东西你们用了两千年是吧?
后世的皇帝们心里也觉得微妙。
虽然知道这是秦始皇的一些……吧,但这么听的话,还是觉得有点那个呢。
李晓诗才管不着他们怎么想,反正不管是什么,到二十世纪也都会变没了的。
她继续解释着中央集权:“在最高负责人皇帝下边,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是三公;再往下还有九卿。丞相是管文的,太尉是武的,御史大夫是——”
后世,被御史们天天念叨的皇帝和大臣同僚们:。。
不想听。
“掌管监察事务,这就是中央的设置。再说到地方,秦朝在地方上采取的制度,和秦朝之后的所有朝代一直沿用的制度,就是很有名的‘郡县制’了。”
天幕上,李晓诗还在介绍什么是郡县制,秦国又搞了什么有名的一直用到后世的郡,王绾都听不进去了。
他脑子也一阵阵发晕。
就算之前知道了秦一直用的郡县制,知道了后世对“郡县制”的推崇,现在这么听李晓诗给全天下、还有可能是古今的人这么仔仔细细地解释什么叫郡县制,给所有的官吏、贵族、黔首们解释什么叫郡县制,他还是觉得心中郁郁。
只不过他没有那么顽固,陛下认为郡县制值得一用,那就用,他所感到难堪的,是他曾在那么多人面前力挺分封制,要将公子和功臣们都扔到中央以外去治理地方。现在天幕说了,中央集权,中央管理地方,这个政策——好。
那那些六国的贵族和大秦的功臣们呢?现在四海安定,军功制又要怎么样维持下去?没有了升迁的方式,他们会不会觉得失望?六国贵族得不到陛下的启用和重用,又会不会密谋反秦?
郡县制是要用,可用,那大秦其他方面的隐患。又该怎么解决呢……
李晓诗:“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之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而除了这些制度,对于巩固统治,秦朝也同样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这个——”李晓诗又一次举起课本,把课本上配套的插图展示给大家看。
那是用七种方式写出来的一个“马”字。
从左到右,依次排开。
后世的观众们都好奇地凑了上去,除了专业的人能够知道那些字,大多数人都是没见过战国时期的字的,他们一一看了一遍,统一得出了一个结论——
“秦朝的这个马字看着最顺眼,最像回事了。”
那韩国的看起来就像个竹笋啊!燕的又像条船,赵魏的也不像个马字啊,倒是齐国的和秦的还有点像。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在他们的时空中,秦已经统一了文字,他们一直沿用的都是秦统一了之后、在秦的文字基础上,再变化的字体,所以当然会觉得秦的文字顺眼了。
李晓诗道:“就像这种,一个中原地区,有这么多文字,对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都是百害而无一利,还会让不同地区的人民难以顺利沟通。所以秦始皇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作为观众的各代百姓们都纷纷点头。
那是,他们就算说着不同的方言,但朝廷下发的文书都是一样的字,但凡有一个认字的念念告示,他们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不比到了一个地方要在当地找会写当地文字的人再抄写改编来的方便吗?
“除了文字,秦始皇还统一了货币。废除了原本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半两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管理经济,也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
又是一波观众连连点头。
想想要是去到外地跑生意,结果当地用的钱和他们的钱不一样,真的很让人头疼的——更头疼的是,这么一路上,很可能会经过五六个用不同钱的地方!!
还是统一了好啊,统一了好!
李晓诗还在为古代的观众们解释秦除了国土、对文化等的一统政策也有多么的正确:“之前还说过,秦统一了度量衡。度量衡是三种分开的概念,其实就是长度,容积和重量,放在一起说的话就是度量衡。这个在之前变法的时候就有说过,但是那只是对于秦国内部,这次可是华夏内部了。”
之前对天幕的科普有反应的观众们这次更是齐齐点头,其中以商人和农民尤为的多。
统一了,才好缴税啊!
要不然一个官一个老爷拿出一种税收标准,他们交上去的东西忽多忽少没个准,遇上心黑的,使劲在中间环节坑他们,他们也没办法啊!
而且不管大家走到哪儿,买东西卖东西,都是一样的称重、裁量标准,那能省多少事儿啊……
还是统一了好啊!!
“度量衡的统一,同样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大家都会说书同文车同轨,那书同文我们已经说过了,剩下的还有车同轨。”李晓诗这次可算是狠狠地出了一次风头,没有问其他的观众相关内容,仅仅她自己,对着笔记和课文,就能完整地把知识点全说出来,甚至还加了额外的拓展。
“车轨就是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规定了车辆的宽度,也就能凭此确立要修建的道路的宽度了——然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修建驰道和直道。”
“驰道能够连接中央和许多郡的主城,还有一条直接能够连通咸阳到北方的直道,是给北方运粮运兵提供军事物资的。这个‘车同轨’的举措,使得秦朝陆地交通四通八达,比之前要方便了很多很多。”
秦朝的许多人已经开始低头记录了,因为李晓诗说到的有些内容,是他们现在还没来得及去完全落实的——记下来,之后根据这些再去慢慢琢磨到底要怎么操作。
李晓诗还在继续,“除了驰道,秦始皇还派兵修建了灵渠,连接了湘水和离水,也就是后边的湘江和漓江,从而把长江珠江联系了起来,为南方丘陵地带运输粮草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段灵渠和都江堰一样,我们现在还在——然后就是万里长城了。”
关于长城,课本上只有一句话,李晓诗现在也并不想多说,毕竟她多少是知道长城的修建是多困难的,所以就按照课本,只说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最后,她为这堂基本算得上是她一个人在秀的课堂做了总结:“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③。”
也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多民族王朝。
她小幅度晃了晃脖子,“这就是我们的第九课,秦一统了——然后课文结束,还有个知识拓展。”
看向那个大大的插图兵马俑,李晓诗笑了笑:“在骊山,有一座巨大的陵冢——”